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国论》给议论文写作的八点警示

《六国论》给议论文写作的八点警示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六国论》给议论文写作的八点警示

高中生限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既有的认知水平,写作议论文还有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怎幺给力?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课本,悉心研磨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促写,以写化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给广大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以八点警示。

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

高中生立论的缺陷是什幺?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是如何来立论的呢?请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为什幺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它警示我们:众口一词,只会让倒胃口;见解独到,方能让人耳目一新。 二、阐点要切割分解

高中生阐发中心论点的缺陷是什幺?整吞整咽。不能横向联系、纵向开掘,将中心论点切割分解成二至三个分论点,使议论入里、入骨。苏洵是如何来阐发中心论点的呢?请看: ①“(赂秦)破灭之道也。” ②“ 不赂者以赂者丧。” 三、剖析事理要分步推进

高中生剖析事理的缺陷是什幺?一步到位。直接从起点跨向终点,而不能“走两步”,将推进的过程分步展示出来。苏洵是如何来剖析事理的呢?请看: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 苏洵在剖析事理时,很擅长“走两步”。剖析“分论点一”的推进过程是“赂秦→力亏→破灭”,剖析“分论点二”的推进过程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而丧”。正因为分步推进,事理才剖析得明了透彻。它警示我们:一步到位,让人只觉“不讲‘理’”;只有分步推进,方能让人感到“理之凿凿”。 四、分析问题要放出眼光

高中生分析问题的缺陷是什幺?缺少眼光。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仅靠视力,往往近视、短视;凭借眼光,方能透视、远视。苏洵是如何来分析问题的呢?请看: ①“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在①句中放出的是联系的眼光,燕、赵为什幺会陷于“智力孤危”的境地,“战败而亡”,是因为“秦革灭(韩、魏、楚)殆尽”,燕、赵失去了“强援”。在②句中放出的是发展的眼光,地有限,越“赂”越少;欲无限,越“赂”越大。以“赂”求和,只能苟安一时,久必“”。它警示我们:缺少眼光,就会囿于眼前,浮于表面;只有放出眼光,方能远瞩,入木三分。 五、解决问题要亮出实招

高中生解决问题的缺陷是什幺?空喊口号而无实招,诸如“我们一定要(应该、必须)……”等。习总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在议论文中解决问题时也应该挤干“水分”,拿出“干货”。苏洵是如何来为六国出谋划策的呢?请看: 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 “并力西向。”

苏洵为六国设的图存之道有三: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此三策,“可谓至论”。(陶望龄《三苏文苑》)它警示我们:空喊口号,徒有虚张声势之嫌;只有亮出实招,方显补天之力。

六、论证方法要随机应变

高中生运用论证方法的缺陷是什幺?单打一,而且多半为例证法。他们往往不能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选用最给力的论证方法。苏洵除了例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请看:

① 六国破灭,其根本原因在“战”还是“赂”?一比即知: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对比论证)

②“赂秦”能息战吗?一喻即明: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比喻论证) ③ 齐、燕、赵亡于用兵抗秦吗?把历史假设一下即晓: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设论证) ④ 北宋朝廷以赂求和是明智之举吗?把古今类比一下即醒: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类比论证)

苏洵在综合运用上述论证方法时,既能因需而选,又能各尽其用。它警示我们:单打一,只会削足适履,法“钝”其力;只有随机应变,方能量身定制,法“尽”其用。 七、论证思路要充分展开

高中生论证思路的缺陷是什幺?原地绕圈。既不能深入进去,剥笋抽丝;又不能生发开来,拓展延伸。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同学的“三段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提出论点+切分说理) 第二部分:例证论点“某某人(事、物)就是……才……”(例证论点+分层对接)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得出结论+提出主张)

苏洵是如何展开论证思路的呢?他在“三段论”的每一部分之后都追加上了“跟进”论证,请看上述。它警示我们:原地绕圈,只能抱住“理”,“知其然”;只有充分展开,方能摊开“理”,“‘揭’其所以然”。

八、举例论证要以议带叙

高中生举例论证的缺陷是什幺?讲故事。在议论文写作中,举例本身不是目的,论证观点才是目的。为此,举例论证不能追求例子的感染力,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而应注重例子的说服力,以议带叙——用“观点”剪辑例子,能印证观点者,留而串之;与观点游离者,剪而弃之。苏洵是如何以议带叙的呢?请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苏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来修剪齐亡史实,以区区31字就将齐国结交秦国、不助五国的外交以及由此导致的灭亡结局论述得一清二楚。言虽洗练,但理已析透。它警示我们:讲故事,只能讲清事情;只有以议带叙,方能厘清事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