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根底。

说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1 / 18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说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说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作业纸。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2 / 18

1、都说咱们二〔2〕〔或1〕班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广角闯一闯,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数学广角〕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解开吗?〔有〕

2、〔课件出示〕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请学生齐读〕

数字1、2摆在一起,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呢? 〔12或21〕〔板书〕

3、那么12和21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了位置〕

4、你觉得可能是哪个数?

5、那12和21你能确定哪个是密码吗?〔不能〕

6、提示: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的较小数。〔请学生齐读〕〔12〕

点击“12〞,课件演示锁翻开。

〔设计意图:教材中直接呈现了给出3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对于局部学生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我先出示1和2两个数,利用开门密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排列是有顺序的,也为后面三个数的排列提供了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向。〕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一〕尝试学习

3 / 18

过渡语:欢送顺利进入数学乐园!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开启“数学城堡〞之门吧!还有没有信心?

第二道门出现。

1、狮子大王来提示!这道门的密码也是两位数,但它是由1、2、3当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

〔课件出示:密码是用1、2、3组成的两位数,这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不一样。〕

2、指名读提示,问:这个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3、追问:有可能是11吗?为什么?

4、谁先猜猜可能是几?〔12、23等〕

这么答复很乱,容易遗漏和重复。怎么把组成的两位数的情况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来呢?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师介绍3张数字卡片〕

5、〔课件出示〕要求:同桌两人分工合作,先商量怎么样摆出的数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并确定一人摆数,一人把摆出来的数写在练习纸的反面,最后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

学生活动,师巡视

4 / 18

〔二〕展示交流

师指名3组上台交流。

汇报交流结果并介绍方法:一个组到前边来汇报,要求2个人一起来。一个人摆卡片,一个人把

摆出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

预设:

1、 12、21、13、31、23、32 共6个

师:哪些同学跟他们一样?谁来猜一猜他们是怎么摆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师板:交换位置法〕

2、 12、13、21、23、31、32 共6个 〔固定十位数〕

3、 21、31、12、32、13、23 共6个 〔固定个位数〕

请学生多说几遍:谁听懂了他们的想法?你再来说一说?

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方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

〔板书: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5 / 18

展示课件〔3种方法〕并追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密码提示: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其中最大的两位数 。你们说是几呢?

点击“32〞,媒体演示锁翻开。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为承上启下,又让学生找出密码数:32,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翻开了。我们到智慧屋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课件出示任务〕

1、 你能用数字9、3、7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请写出来:

其中最大的是〔 〕,

最小的是〔 〕。

〔1〕学生完成,师巡视,适当指导。

〔2〕全班交流。

6 / 18

2、 9 3 0

这三个数字能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请写出来:

小结:0不能排在高位!

3、任务二:帮照相。〔练习二十四第1题〕

数学城堡为了奖励你们刚刚破解两道门,想给你们照个合影,你们乐意吗?

〔1〕学生先写一写。

〔2〕指名3位学生演示拍照位置展示。

〔3〕展示课前的拍照。

〔设计意图: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不同内容的活动练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稳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完成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没有十位上是0的两位数,这需要灵活地学以致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

7 / 18

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根底,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根底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实践操作的能力,开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8 / 18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根底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9 / 18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开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开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开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拟、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思考的时机,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10 / 18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反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拟,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应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11 / 18

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表达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根底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

12 / 18

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稳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根底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根底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总结

13 / 18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根底之上,数的.延伸和扩展。因为1000和10000都是比拟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根底上,如何让学生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稳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准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14 / 18

过程方法:

1、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渐开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

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开展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根底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测、产生问题的根底上展开质疑、探索。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时机,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互动,逐步开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15 / 18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现有根底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局部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缺乏,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2、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本环节通过数数练习,明确一百以内数的顺序,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进一步稳固十

16 / 18

个一是十,十个十一百。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准备100~120根不等的小棒,先让学生估一估,在合作数一数本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数完之后,引导学生看一看如何摆一摆、捆一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从而引发学生对数位的探究。

3、实践操作,质疑突破:

本环节让学生实践操作,明确十个十是一百,学生在动手数数,通过摆放数位盒,一次又一次经历满十进一的数数过程,初步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而且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建立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在数数的过程中,自然安排写数,读数以及数的组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贴近生活,应用新知:

本环节通过灯片展示校园生活中的数据,如“本班捐款352元,全校共有825名男生等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尝求知过程的愉悦同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五、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十〕

17 / 18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18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