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诺贝尔奖的历史

诺贝尔奖的历史

来源:华佗小知识
今天所长要讲的姿势呢(划掉),知识,是关于诺贝尔奖的。各位看官可能会想诺贝尔,哦,我知道,莫言,得了我国第一块诺贝尔文学奖嘛,对,我们确实很为他骄傲,为他自豪。 除去中国正牌国籍的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外,还有以下几位海外华人得到过诺贝尔奖。 李政道 丁肇中 朱棣文 崔琦 高行健 钱永健 高锟 陈麟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诺贝尔知识呢,可能跨度大一点,得主得奖的工作呢,有点冷门或者奇葩,但,However,他们为这个世界作出了伟大贡献,这是值得我们铭记并感谢的。 下面,所长就来先为大家讲解今天的姿势背景: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Literature)、和平(Peace)和经济学(Economic Sciences)六个奖项。

诺贝尔当年的遗产超过3100万瑞典克朗,去掉这这么多年的通货膨胀,再算上汇率,保守估计约等同于现在的14亿人民币。各位可能发现了,伟大的诺贝尔留作诺贝尔奖的遗产是个定数,可是每年都有这么多人得奖,奖金是不是总有一天会发完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该奖项是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就是说基金会规定这些钱只能拿来做“安全投资”,大概就是买买余额宝这种。

最初诺奖金额并不高,1901年首次颁奖,根据诺贝尔当初的遗愿: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但此后奖金数额开始缩水, 但是大量的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安全投资”的收益很低,是很难跑赢通胀的。此外基金会还要纳很重的的税,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基金会都压力

山大,被迫只能将奖金缩水。直到

1991年,诺奖金额飚升至600万瑞郎。此后连年上升,到2001年已经上涨到1000万瑞

郎,并一直维持到2011年。

虽然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投资不力,但总资产仍然高达28.6亿瑞郎,是设立之初的92倍。可以看到,这些钱通过适当的投

资,今天已经超过了42亿瑞典克朗,相当于34亿人民币。当年的诺贝尔遗产价值已经翻了两倍多。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虽然账面上奖金数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如果按当时的物价来算的话,差距可就特别大了。特别是战争年代,晚一年拿奖,同样的金额,价值可能缩水一半。这是从第一届到今年的历届诺贝尔奖金价值走势(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而拿到现在的话,我们看一下莫言拿了奖金之后是如何花掉的呢?2014年,中国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拿着约7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北京北五环外买了一套房!!!哈哈哈哈。

现在,我们了解了诺奖的知识背景之后,我们再来历数一下那些在常人眼里看来冷门的诺奖获奖成果吧:

每一个诺奖背后,都记录着科技的发展史。但是有些记录,现今看来是有点啼笑皆非了。

如何给动物腌个“酸菜”,让

它们冬天也吃得上新鲜饲料,相比之下着实让人沉默。

总让人忍不住揣测到,获奖者阿尔图里·维尔塔宁是不是捡了漏。

1945年报道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新闻

获奖者获奖者阿尔图里·维尔塔宁是芬兰人,芬兰1/4的领土在北极圈范围内,气候寒冷,农业始终发展不起来,芬兰的冬季漫长,这对于奶牛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维尔塔宁在当时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微生物学细菌学、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当时的黄油在芬兰生产,再从芬兰出口到英国,往往抵达英国时已经过去2~3周时间,黄油已经产生异味。维尔塔宁主要研究了乳制品的储存稳定性,他发现了pH值对于食品保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多次实验,他研发了一款缓冲盐,能够将黄油的PH值从4.5增加到6.5上下,使得黄油的风味维持更久。

前文介绍过,芬兰1/4的领土在北极圈范围内,为了在冬天让牛也能吃饱,只能依靠储藏起来还未腐坏的饲料度过冬季。若还想奶牛能产奶,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冬季干枯的草料丧失了许多丰富营养,为了在冬季保存牛草料中的营养,维尔塔宁在延长乳制品保质期的研究中获得灵感。

如果能够让饲料储藏更长的时间,农场主们就能提前备料。不但奶制品的供应不再受天气影响,冬天也能够吃上别具风味的牛肉了。按照这个思虑,维尔塔宁在试验中有了重要的发现。维尔塔宁在一家农场中,通过添加高浓度硫磺和盐酸来提高青贮饲料的酸度,阻止了饲料分解。

不仅如此,这个方法在防止腐烂的时候,还不会影响饲料的使用和营养价值。

这个方法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对,以前咱小时候奶奶腌酸菜好像也是这样的,将青菜煮熟,加入酸性即PH值<4的培养液,并隔绝空气,当储藏容器中还有稀疏氧气时,各类细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直至氧气耗尽。随后,乳酸菌*开始卖力繁衍,产生的乳酸也逐渐提高酸度,待到pH<4以后,所有细菌都失去了活性,就连乳酸菌也变得懒惰,至此发酵进入稳定的状态。

如今,青贮仍是世界各国贮藏饲料的首选,对于畜牧业的贡献不言而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