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研究

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 一151一 沈生元,莫美英,穆利明,等.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6):151—153 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研究 沈生元,莫美英,穆利明,许露生,秦淑平,徐 燕,庄春梅,王雪萍 (江苏省吴江市农林局,江苏吴江215200) 摘要:2007--2009年通过不同时间耕翻还田处理和常规播种及未种植紫云英空白对比试验,在沿太湖地区机插 秧的前提下探讨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的技术及其对翌年和第3年紫云英产量、氮素积累、耕地土壤质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不同耕翻还田处理对紫云英自繁利用效果及产量、氮素积累、土壤耕地质量的影响较大,从耕翻腐烂、 下茬水稻机插秧的种植、养分提供和积累的综合平衡,认为5月l0__20日之间耕翻还田对紫云英翌年及第3年的产 量、氮素积累和耕地土壤质量的效果比较好,并对下茬水稻有较好的增产和增效作用。紫云英平均产量2008年为 26 895 k hm ,2009年为25 260 kg/hm ,氮素积累量折纯氮平均为91.635 kg/hm 和92.715 kg/hm ,土壤有机质含 量分别提高0.05 mg/kg和0.06 mg/kg,增长幅度分别为2.39%和2.65%,使下茬水稻产量增产7%以上,紫云英种子 及人工播种费用降低66.7%,效益增加450~750元/hm 。 关键词:紫云英;自繁技术;产量;土壤质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541 .30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0)06—0151—03 为了进一步恢复、发展紫云英种植,提高农田耕地质量, 1 hm 基本苗。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紫云英种子的 1.4土壤养分的测定 特点 ,提出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的设 2009年紫云英耕翻还田,在水稻收获后取土样进行相关 想 ,从2007年起连续3年进行自繁利用试验研究,证明 分析。有机质含量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一容量法测 这项技术措施是可行的。本研究着重探讨机插秧单季稻田紫 定,全氮采用浓硫酸消煮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有效磷采用 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的条件、供肥能力以及对农田耕 NH F—HCI浸提一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钾采用醋酸 地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机插秧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 铵提取一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自繁利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2结果与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1 不同收获期对紫云英种子发芽率及翌年出苗的影响 1.1供试品种 2.1.1 不同收获期对紫云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不同收获 供试紫云英品种为早中熟的江西余江种。 时间对紫云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非常明显,种子收获时间越 1.2试验材料 早,种子成熟度越差,发芽率越低。表1表明,4月30日进行 试验地点在吴江市胜墩园艺场,土壤类型为黄泥土,试验 种子收获,种子发芽率最低,为18.67%。随着种子收获时间 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块田,面积为462 m ,长宽为 推迟,成熟的种子越来越多,发芽率也逐步提高,5月10日种 33 m×14 m,随机设计。2007年采用常规方法撒播紫云英种 子发芽率已经达到39.33%,5月20日发芽率提高到 子,播种量为37.5 kg/hm ,对紫云英耕翻入土的田块连续 41.33%,到5月25日最后一批种子收获,发芽率为最高,达 2年进行紫云英产量测定。 43.67%,但最后3批发芽率差距明显缩小。因此,从养分积 1.3试验处理 累和保证种子发芽以及不影响下茬作物水稻机插的角度考 试验设6个处理:处理A、B、C、D为一年播种多年自繁, 虑,紫云英耕翻还田的时间以5月l0—2O日为宜。 紫云英耕翻还田时间(即自繁种子收获时间)分别为4月30 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25日,上述处理在耕翻还田时 表1 不同种子收获期对紫云英种子发芽的影晌 采集部分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处理E为对照(CK),紫云英耕 翻还田时间为4月20日左右(当地常规耕翻时间),并每年 进行常规播种;处理F为空白,连续3年冬季休闲,不播种紫 云英和种植其他农作物。翌年紫云英基本苗以“品”字形进 行查苗,每块田查5个点,每个点1 m ,5个点的平均数换算 收稿日期:2010一Ol—l9 2.1.2不同耕翻还田期对翌年紫云英出苗的影响 不同耕 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SNG0726)。 翻还田期对翌年紫云英出苗影响明显,耕翻还田越迟,翌年紫 作者简介:沈生元(1964一),男,江苏吴江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 云英出苗越多。表2数据表明,耕翻还田最迟的处理D,基本 土壤肥料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shenss ̄@126.COnl。 苗达828.0 7i ̄jhm ,与常规播种的基本苗相近。随着耕翻 一152一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 还田时间提前,基本苗逐渐下降,处理C基本苗为774.8万 棵,下降还不明显;处理B基本苗比处理c有明显降低,只有 常规播种的73.03%;基本苗最低的是处理A,还不到处理B 的一半,只有常规播种的26.94%。说明耕翻还田越早,翌年 基本苗越没有保障;但是如果耕翻还田过迟,紫云英茎叶老 2.3.2对土壤pH值及养分的影响 经2007年紫云英播种 并连续2008年和2009年自繁及耕翻还田,不同耕翻还田期 对土壤pH值及养分有明显的影响。表5说明,随着紫云英 耕翻还田量增加,土壤pH值呈有规律性下降趋势,但差距极 小。耕作层土壤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紫云英还田 量的增加而提高。全氮含量各处理间差距极小。有效磷含 化,不利于耕翻,并影响下茬水稻机插。因此,处理B至处理 C时间段(5月1O一20日)耕翻还田较佳。 表2不同耕翻还田期对翌年紫云英出苗的影响 2.2不同耕翻还田期对翌年自繁紫云英产量及氮素积累量 的影响 2.2.1对紫云英自繁产量的影响播种及自繁的紫云英不 同耕翻还田期对翌年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4月底 前耕翻还田的紫云英,产量明显低下。表3表明,耕翻还田越 早,翌年产量越低,处理D即5月25日耕翻还田的紫云英,2 年平均产量最高,与大面积生产基本接近。处理c和处理B 的平均产量还较高,而处理A的平均产量已经很低。同时 2008年紫云英产量比2009年高,主要原因是2009年由于气 候不利于紫云英生长发育,特别是2008年10月下旬至11月 中旬有连续30 d以上雨水,影响种子发芽,以后又有40 d以 上的晴天,天气干旱,影响幼苗生长,2009年2月下旬至3月 中旬连续20 d以上的阴雨天,影响紫云英当年的产量。 表3 不同耕翻还田期对翌年紫云英自繁产量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耕翻还 产量(kg/hm ) 植株平均纯氮 处理 田时间—— 含氮量 积累量 (月一日)2008年2009年 平均 (%)(kg/hm ) 2.2.2对翌年农田氮素积累量的影响表3表明,播种及不 同耕翻还田期自繁紫云英氮素积累量呈现曲线形。氮素积累 量随着耕翻还田期推迟而先逐渐增加后又有所下降,以处理 C和处理B较佳。 2.3 不同耕翻还田期对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2.3.1 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经2007年紫云英播种并连 续2008年和2009年自繁及耕翻还田,其不同耕翻还田期对 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是明显的。表4说明,处理F即空白,冬 季不种紫云英,为空白休闲田,其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 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等理化性状指标比播种 及自繁紫云英耕翻还田的土壤明显要低,播种及自繁紫云英 不同耕翻还田期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不明显,总体上来说,随 着耕翻还田时间推迟,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略有提升。 量,最高的是处理D,比处理F(空白)提高6.93%;其次是处 理c,为l0.13 rag/kg,比处理F(空白)提高6.41%;第三是处 理B,为10.06 mg/kg,比处理F(空白)提高5.67%;最低的是 处理A,为9.87 mg/kg,比处理F(空白)提高3.68%。速效 钾含量,最高是处理D,为92.63 mg/kg,比处理F(空白)提高 13.53%;其次是处理c,为91.54 mg/kg,比处理F(空白)提 高12.20%;第三是处理B,为89.87 mg/kg,比处理F(空白) 提高10.15%;最低的是处理A,为84.36 mg/kg,比处理F(空 白)提高3.40% 表4播种及自繁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表5播种及自繁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 对土壤pH值及养分的影响 2.3.3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经2007年紫云英播种并 连续2008年和2009年自繁及耕翻还田,其不同耕翻还田期 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是明显的。表6说明,有机质含量 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处理D,有机质含量增加0.07 mg/kg,提高 3.24%;其次为处理C,有机质含量增加0.06 mg/kg,提高 2.65%;第三是处理B,有机质含量增加0.05 mg/kg,提高 2.39%;最差的是处理A,有机质含量增加0.03 mg/kg,提高 幅度为1.38%。而处理F(空白)。由于连续3年不种植紫 云英及其他冬季作物,有机质含量下降0.02 mg/kg,降幅为 0.87% 表6紫云英还田对农田有机质含量的影晌 沈生元等: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研究 2.4播种及自繁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53.-—— 的是处理C,增产幅度达8.28%,其次是处理B,增产幅度为 7.19%,第三是处理D,增产幅度为6.07%,最低是处理A,增 产幅度为2.91%。 表7表明,播种及自繁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对水稻产 量的影响非常明显,水稻增产效果呈曲线形。增产效果最高 表7播种及自繁的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5播种及自繁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对水稻效益分析 2.5.1播种及自繁紫云英节本分析表8说明,采用单季机 插秧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技术,年均成本为 175/hm 元,比常规播种的年均成本525元/hm 减少成本支 出350元/hm ,下降66.7%,如自繁年份再增加,成本还可以 进一步降低。 2.5.2播种及自繁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对水稻效益分析 在不影响水稻机插秧的前提下,适当推广紫云英耕翻还田, 是获取水稻稳产、高产、高效和养地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表9 表8播种及自繁紫云英节本分析 表明,净收入最高的是处理C,其次是处理B,第三是处理D, 最差的是处理A。 表9播种及自繁紫云英不同耕翻还田期对水稻效益分析 3小结 参考文献 [1]林多胡,顾荣中.中国紫云英[J].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o0. 通过本试验多年研究,证明单季机插秧稻田紫云英一次 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不仅方法简单,而且技术可行,不需要 年年播种,节省种子和人工播种费,同样达到增产增效和养地 的目的。在苏南沿太湖地区,以5月l0—20日之间耕翻还田 (同时收获种子)为最佳,既保证了紫云英有一定量的成熟种 子和翌年基本苗群体,又能确保翌年紫云英的产量,积累较丰 富的氮素养分,同时还能提高土壤耕地质量。 [2]杨明爽.稻田紫云英的栽培和利用[J].农技服务,2004(8):22 23. [3]姜秀勇,张潮海,于广兰,等.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 利用的栽培模式[J].福建农业科技,1999(5):29. [4]姜秀勇,林沧,李昱,等.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 利用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3):311—3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