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相比于其他的受教育群体,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十分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很难有效集中注意力,课堂学习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技能、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为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提升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向学生的自主学转变。所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就是借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打造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但是小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加上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活动,学生很有可能出现非学习的行为。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以教师为主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会给学生讲解各种知识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二)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深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存在“做大量题就一定能考好”的思想,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就造成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不停地做各种习题,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学生的个性却会因此而受到制约,很多学生会因此而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三)教学方式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
当前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这就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要积极改革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此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当前社会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依旧存在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情况,教师会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学生讲解各种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即便是教师在课堂用到现代多媒体技术,也是用于展示自己制作的PPT课件,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欲望不强。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
(一)借助学生实践活动,重视实施教学过程
数学是一个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而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以及推理的过程。要想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得以有效提升,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就要加大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所领会。同时,学生也要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要想真正达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就需要加大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数学法则、数学概念等的形成规律进行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并非一句空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将其付诸实践。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参与数学交流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数学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技能以及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理解,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是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操作的一些实践项目,则不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进行落实。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则不需要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授。如果学生能够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不应该更多地去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喜悦以及成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主角,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及组织作用,使学生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精力和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极易出现开小差的情况。要想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期集中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营造一个充满好奇与探究欲的课
堂。当学生对某知识充满兴趣时,其课堂学习的效率将会提升,进而实现减负增效。对于数学知识来说,由于很多知识都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学生在这样开放性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放松自己的思维,并关注数学问题内容,不断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0的认识》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猫咪吃鱼的动态图片,让学生尝试根据图片编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之后教师提问:盘子里一共有多少条小鱼?用数字该怎么表示?猫咪吃了多少条小鱼?最后盘子里还剩多少条小鱼?用数字该怎么表示?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认知数字概念,强化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变传统理念,强化数学思想
要想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而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以及解题中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数学思想作为方法性的指导思想,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在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其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则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摒弃题海战术与填鸭式教育形式,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落实减负增效。减负与增效并不矛盾,减少课业负担之后,教师可以将“增效”渗透进教学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意识,提高其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提出了减负增效的要求,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
要求。教师则应该明确当前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应用信息技术深化数学知识探究,组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落实“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效果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1.
[2]陈贵莲.探讨减负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交流,2019(17):313.
[3]张霞.春风十里不如给学生减负——“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让数学学习减负增效[J].科普童话,2019(4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