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写生》参考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其编写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因此,这节课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材中编入了画家赖少其的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画家的表现方法。另外,教材中(第2页)还选入了几幅植物的相关图片,如绿萝、仙人鞭等。第3页的一幅图片是箭兰,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图片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细部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1 / 6
(四)学习材料
植物、有关植物的图片、图画纸、彩笔等。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 用语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 物。 学生活动 准备上课。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 稳定学生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美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它们是绿萝、龟背探究式学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竹、芦荟……有美习活动 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 板书课题。 化环境、净化空气、及与人类的密切食用、药用等作用。关系。渗透可持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续发展的意识。 同学们进行分析: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画家的表现方法。 解决教学难点。 1.观察教室中的植物,说说主叶子有前后遮挡、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你观察到有大有小,不同角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 度看到的叶子形态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感受上有所不同…… 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作品讨论。 讨论: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 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学生观察思考,发画家的什么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言。 2 / 6
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用线演示植物写生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线如何变化、穿 插等。 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画面布局; 明确作业要求。 分头画植物写生。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评价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课后拓展 植物特征的表现; 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学生观察思考。 可以进一步写生。
设计二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作业。 学生活动 为自己家里或生活环境中的植物拍照。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稳定学生情绪。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学习用线表现植组织教学 用语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提问:你家里或你的生活环境集中注意力。 中有哪些植物?它们各有什学生介绍: 巴西木、绿萝、芦荟,芦荟可以美容…… 学生发言: 绿萝的叶子很丰满,姿态各异,朝探究式学么特点?请介绍给大家。 习活动 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植物 提问:教材中还有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展示一幅画得不好的学生线 3 / 6
描写生的龟背竹作业,(叶子缺乏穿插、朝向没有变化)与教材上的作品进行对比,提问:你认为哪幅画画得好?为什么? 向不一,大小变化…… 结合教材上的赖少其的作品,分组讨论:哪幅画画得好?为什么画得好?哪幅画画得不好?原因是什么? 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分析教材上学生作业,你喜欢(观察仔细,线条变 哪幅作品?为什么?它是怎样表现出叶子的前后关系的? 化丰富,画出了花、 叶子的不同姿解决教学难点。 提问:你能画出两片角度不同态……) 的叶子(花)吗? 组织小组互评。 教师演示如何表现叶子的不同角度及前后穿插。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言。(画出 了花、叶子的遮挡关系。) 学生在小纸上练习。 小组互评,互相提出优点与不足。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及观察能力。 学生动手 实践 小结 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学生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的评价 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拓展 展示用刮画的形式表现的植物写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尝学生进行植物写试。 生。 个人、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组际交流。 4 / 6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提问:教室里摆的是什么 植物?你喜欢它吗?为什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集中注意力,学生谈稳定学生情绪。 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么? 习 板书课题。 布置观察作业:这种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集体反馈。 提问:如何表现出植物的丰富变化呢?你欣赏了课本上的画家作品有什么感想? 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提问: 1.书上的学生作业哪幅画得生动、精细?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观察植物的形态讨论叶子生态特点。 特点。 叶子因角度的不同 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学生体验精细的姿态各异…… 欣赏课本上画家的描写方法 作品,画家画出了叶 子之间的遮挡关系, 画出了叶子的多样变化…… 分析教材上的学生作业。 学生观察、思考。 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用刮画形式写生的方法,解决2.书上的学生作业哪些是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 美术实践利用常用的笔画的,哪幅活动 是用刮画的形式表现的? 教师示范:如何刮出粗细、疏密、前后穿插等不同的线,表现出植物的特第3页左下角的画是教学难点。 用刮画的形式表现 5 / 6
小结 点。 布置作业。 的。其他是常用的笔培养学生线造型画的。 学生观察思考。 个人利用刮画的方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课后拓展 小结。 组织学生评价。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哪些植物适合在房间里养,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 (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法完成植物的写生。 学生相互评价。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进行跨学科的整合。 由于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应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还可以通过优秀学生作品及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学习用多种不同的线表现物象的结构和特征。
(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把线条画得比较死板,植物的叶子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叶片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使植物画得更生动。
三、教学评价
(一)能否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二)能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植物的生态特点及相关知识。 (三)能否用线描方法进行植物的写生。
(四)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