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 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
【分析】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来获得的.在物理学中,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提出问题是所有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解答】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应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任务问题的研究都应以提出问题为前提.因此,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故选C.
2、在科学探究中人们往往会提出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就是根据事实任意猜想.___________.(判断对错)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实施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
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伴随整个过程的环节是( ) A.提出猜想
B.进行实验
C.分析论证
D.交流与合作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但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伴随整个过程的环节是交流与
合作. 故选D.
4、校运会中,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就“有些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有些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的”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环节; 故选B.
5、下列说法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B.制定的探究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 C.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 D.交流与合作能避免个人看法的片面性
【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 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
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
【解答】A、提出问题,人们才能明白要研究什么.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制定的探究计划具有可操作性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物理实验只是其方法之一.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交流合作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使我们能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解决问题.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建立物理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
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下列关于物理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建立的模型一定是正确的 B.这样建立的模型一定是不正确的 C.这样建立的模型还需要实践检验 D.这样建立的模型不需要实践检验
【分析】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解答】
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模型的建立,能够化繁为简,直观、简单,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但任何一个模型的建立,不能保证一定是正确的,还必须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 故选C.
7、科学探究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几个环节.
【分析】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根据题意解答:
【解答】(1)科学探究的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
(2)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3)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4)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 简单
1、下列说法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B.制定的探究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 C.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 D.交流与合作能避免个人看法的片面性
【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 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
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
【解答】A、提出问题,人们才能明白要研究什么.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制定的探究计划具有可操作性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物理实验只是其方法之一.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交流合作能起到互补的作用,使我们能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解决问题.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 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
【分析】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来获得的.在物理学中,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提出问题是所有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解答】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应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任务问题的研究都应以提出问题为前提.因此,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故选C.
3、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 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B.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C.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D.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景
【分析】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解答】
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是科学研究; B、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是科学研究; C、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是科学研究; D、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景,不是科学研究. 故选D.
4、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
划→表达交流.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可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故选:A.
5、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 A.摆的轻重
B.摆线的长短
C.摆的偏角
D.摆球的大小
【分析】单摆往返一次的时间可能跟单摆的长度有关,也可能跟单摆的质量有关.研究单摆往返一次的时间的影响因素,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
摆的摆动周期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与摆的轻重、摆的偏角及摆球大小没有关系.
故选B.
6、小军经常参加球类体育运动,运动过程不同情况下球的触地反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决定和小宇一起探究这一现象,他们计划首先通过实验研究“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
(1)请你猜想一下,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因素1:________;因素2:________.
(2)为了探索与“因素1”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3)在(2)的基础上,请列出相应的实验器材.
(4)除了小军和小宇提出的问题外,你还可以对球的反弹提出一个什么探究问题.
【分析】(1)要提出自己的猜想必须联系题中提出的问题和生活的实际; (2)要找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必须理解所验证的猜想,要测哪些量. 【解答】(1)根据提出的问题:竖直下落的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我们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充气情况或下落的高度,反弹的材料等因素有关.所以答案是:球的充气情况;球下落的高度. (2)选择一只篮球让处于不同充气状态的篮球从同一高度下落,测一下篮球反弹的高度.
(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充气程度有关,我们要有研究对象篮球,要有打气筒使篮球处于不同的状态,还要有便于比较篮球反弹高度的刻度尺.所以答案是:篮球一只、打气筒一个、刻度尺.
(4)可以从地面的材料方面考虑,如: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地面的材料有关吗?
7、身边处处有物理,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你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或身边物品),结合所学有关物理知识,请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问题:________. 【分析】根据自己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提出问题.可以从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光的反射现象等方面提问题.
【解答】放在桌面上的书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或教室内的电棒相对于谁是运动的?夜晚不开灯我们为什么看不成书?教室黑板有的地方反光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投影的屏幕为什么不用玻璃等). 难题
1、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
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分析答题. 【解答】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结果环节: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然后得出结论,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八年级的小明同学想知道“铅球”是否是铁制成的,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 【解答】小明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 故选C.
3、据报道“上海的雨点鸽从放飞后,历经30天返回上海市区的鸽巢.”信鸽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正确的是( )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能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受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受超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些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认方向
【分析】(1)地球的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2)自然界中的动物的迁徙靠的就是地磁场来确定迁徙的路线,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也是利用的地磁场的作用.
【解答】信鸽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是因为其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是借助地磁场来辨别方向的. 故选D.
4、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1)属于体验的有________; (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___; (3)属于假设的有________;
(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________; (5)属于结论的有________.
【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沙子的温度较高的一种感觉体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海水和沙子的冷热程度不同的一种感觉,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的高低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实际测量进一步体验了海水和沙子温度的高低的不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不同时间时的温度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吸(放)热的本领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这种说法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随吸(放)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作出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环节.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这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环节. 故答案为:A、B、E; C、F; D、G; H; I. 5、某同学在做“影响摆钟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表一实验中,摆重不同(因为用两个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的铁球和塑料球),摆长相同,摆角相同;表二实验中,摆重相同(及用的是同一个摆球),摆角相同,摆长不同.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摆钟快慢与摆重的关系摆动次数 摆动次数 时间 摆球材料 铁球 塑料球 15s 15s 30s 30s 10 20 表二 摆钟快慢与摆长的关系摆动次数 摆动次数 时间 摆长 80cm 160cm 12s 24s 24s 48s 15 30 (1)摆钟的快慢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和摆角有关,本实验过程应用了________的方法来探究的; (2)对表一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对表二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4)通过本实验可以知道,当家里的摆钟走快了,可以________使钟走时准确. 【分析】(1)根据题意确定影响摆钟快慢的因素;实验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2)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根据实验结论,分析使钟表准时的调节措施. 【解答】(1)由题意可知,摆钟的快慢可能跟 摆重、摆长和摆角有关,本实验过程应用了 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的.
(2)由表一数据可知,摆长和摆角相同而摆重不同,摆钟快慢相同,由此可知,摆钟快慢与摆重无关.
(3)由表二数据可知,摆重与摆角都相同而摆长不同,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钟摆动越快,由此可得:摆钟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
(4)摆长越短,摆钟摆动越快,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
家里的摆钟走快了,说明摆钟的摆长短了,可以增加摆长使钟走时准确. 故答案为:(1)摆重;摆长;控制变量;(2)摆钟快慢与摆重无关;(3)摆钟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4)增加摆长. 难题
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C.一直变大
B.变小 D.先变大后不变
【分析】从照片中两个纸锥之间的间距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间距越大,速度越快.
【解答】从照片中看,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只有D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2、一天,物理科代表王明走进教室,看到王莉和张强正争吵,王莉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引铁钉”,而张强认为“磁铁隔着物体就不能吸引铁钉”.如果你是王明,应该( ) A.以物理权威的身份说王莉是对的 B.向老师汇报,说有人在教室喧哗 C.觉得他们很无聊,不去理会他们
D.叫他们停止争吵,取一块磁铁和一些物品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说服他们
【分析】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或生活规律,一定是在大量实验或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所以磁铁是否能够隔着物体吸引铁钉需要实验来判断. 【解答】
要解决王莉和张强的争吵,不能漠不关心,不去理会;也不能不加辨析,随意否定;更不能简单压制.正确的作法是: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对两人
的说法进行评判. 故选D.
3、关于对“科学探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该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科学探究有关的要求与步骤.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 【解答】A、科学家有时得出的结论也有错误的地方,只有经过验证后,才能证明是正确的,不能盲目地运用.错误,符合题意.
B、现在的科学探究都是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探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完成,要讲究团队合作精神.正确,不合题意.
C、对科学探究我们要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正确,不合题意.
D、探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要做好实验记录,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抚、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中提出的问题较多,且围绕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认真分析每一选项中描述的内容,把握题意“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最后做出判断.
【解答】
A、本选项的问题是“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没有具体的探究对象,且防火与隔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B、本选项的问题是“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不是围绕题意要求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紧紧围绕题意的要求,且提出了具体的探究内容--厚度,具有较大的探究价值,符合题意; D、本选项的问题是“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不是围绕题意要求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故选C.
5、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论证”等几个环节,细心的小明观察到家里的照明电灯有时明有时暗,他想知道灯泡的明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结合题意可做出判断.
【解答】由题意可知,小明观察到家里的照明电灯有时明有时暗,他想知道灯泡的明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故选A.
6、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注意观察天象,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如图所示.近年,我国科学家根据古书中“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猜想“天再旦”是天亮了两次,即是发生在早晨的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北部正好是天亮之际.这次日全食的观测,证实了我国科学家对“天再旦”的猜想,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过推算,我国科学家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9年,陕西省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为此项研究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日全食现象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科学家们在这次探究中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请你任意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
【分析】日全食是太阳发出的光在射向地球的过程中,被月亮挡住了,导致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了;
科学的方法有很多,通过阅读短文,找出短文中涉及的科学方法. 【解答】(1)日月食现象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 (2)短文中涉及的科学方法有:
猜想:猜想“天再旦”是天亮了两次,即是发生在早晨的日全食 观测:日全食发生时,北部正好是天亮之际.这次日全食的观测„ 推算:经过推算,我国科学家„
验证: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猜想;观测;(或推算、验证等) 7、小芳同学观察到许多建筑材料的截面多是V形或U形,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物体承受的压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承受的压力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选取了纸条、细绳、火柴盒和若干火柴棒,对猜想一进行实验探究. 物体形状 火柴根数 实验次数 1 2 3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取材料和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若干. 46 43 45 36 32 35 75 63 83 V形 U形 圆弧形 (2)将一张纸条折成V形,放在装置上,在纸条两端距中点(支点)相同距离处,各挂一相同的火柴盒子.在两火柴盒中逐渐增加数量________的火柴棒,直到纸条被压弯折为止,记录一端火柴盒中火柴棒根数. (3)将纸条分别拆成U型、圆弧型,重复步骤(2). (4)更换纸条,将以上实验再做两次. 【分析与论证】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生产、生活和建筑中利用物体形状影响其承受压力的事例很多,如巨大的铁桥中多处使用了U形钢材.请你举出一个利用V形或圆弧形结构的实例________.
(2)若要探究猜想二,实验中应使所选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 【分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如果动力臂等于阻力臂,那么只有动力等于阻力时,杠杆才会平衡;
在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两种猜想,所以在探究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
所以在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材料的关系时,应保证材料的形状相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题意已知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要使它们平衡,应该在两端加相同的火柴个数; 【分析与论证】
(1)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材料相同时,圆形的纸条承担的火柴数最多,所以完全相同的纸条,圆弧形承受的压力最大;
生活生产中的头盔、角钢、V形钢块等建材都是采用的圆形或V形形状,这样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2)在验证物体承受的压力与物体的材料的关系时,应该让材料的形状和材料的长、宽、厚相同; 故答案为:(2)相同;
(4)(1)完全相同的纸条,圆弧形承受的压力最大;角钢; (2)形状,长、宽、厚.
8、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冰的体积变大还是变小
在物理小组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
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该变大.”
到底谁对谁错呢?小刚提出了通过实验取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小药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冰面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于是他么立即动手实验,他们在小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
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
(2)这个实验经历了: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小明他们采取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3)在水结冰的过程中,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水在0~4℃之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水结冰体积会增大.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和温度无关. 【解答】
(1)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 所以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2)小明实验采取的步骤顺序是:EABDC.
(3)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但物质组成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
(1)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2)EABDC; (3)不变.
9、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的方案后,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不能控制球的初速度相同,无法根据反弹后落地距离比较弹性大小,故A错误;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没有控制球的抛出速度相等,不能根据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判断弹性大小,故B错误;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没有控制高度相等,故C错误;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控制了球的初始高度相同,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可以判断球的弹性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10、在观察图小球摆动,讨论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细心的小明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1)他产生了猜想: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跟: ①小球的质量m有关; ②绳子的长度L有关; ③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 序号 1 2 3 4 5 6 7 瓶质量m/g 20 40 60 60 60 60 60 移开距离s/格 悬线长度L/格 5 4 3 5 4 3 3 12 12 12 12 12 9 6 来回时间t/s 2.1 2.1 2.1 2.1 2.1 1.9 1.5 (2)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起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并在瓶内装大米来改变质量(可以把瓶子看作重心位置不变的实心小球),如图所示.则:
①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________.
②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瓶子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数据.为了研究t与L的具体关系,应选择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 ③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t与________无关(填字母). ④已知瓶子从A(或B、C)点开始运动再回到A(或B、C)点所用的时间是摆动一次的时间.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你认为从A、B、C哪点开始计时来测瓶子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会更小?为什么? 【分析】(1)还需要测量质量和时间的仪器.
(2)研究t与L关系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即必须保持质量m、和距离s都保持不变,悬线长度不同,根据以上条件从表中可以选取. (3)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质量、长度、距离和时间四组数据,分别得出摆动的时间与每个物理量的关系,即可得出摆动的时间与哪个物理量无关. (4)根据小球摆动的速度进行分析.
【解答】(1)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研究t与L关系,必须保持质量m、和距离s都保持不变,悬线长度不同,故选择序号为3、6、7.
(3)由3、4、5三组数据可知,质量和悬线长度L不变,距离s改变时,摆动的时间t不变,说明摆动的时间t与距离s无关;
由1、2、3三组数据可知,距离s和悬线长度L不变时,质量改变时,摆动的时间t不变,说明摆动的时间t与质量无关;
由3、6、7三组数据可知,质量和距离s不变时,悬线长度L改变时,摆动的时间t改变,说明摆动的时间t与悬线长度L有关;
(4)因为小球在A、B两点时的速度为零,而在C点的速度最大,因此当从C点开始计时误差最大.
故答案为:(2)①天平、秒表; ②3、6、7; ③m、s;
④C点,因为此时瓶子运动的速度最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