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残疾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残疾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来源:华佗小知识

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需接受监护和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负责;部分未完全丧失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从轻处罚;醉酒犯罪需负刑事责任;除未成年和无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外,其他人均需负刑事责任,残疾人亦不例外。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只有未到法定责任年龄的人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除此以外的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残疾人也不例外。

拓展延伸

残疾人的刑事责任:法律界的争议和司法实践

残疾人的刑事责任一直是法律界争议的焦点。在司法实践中,面对残疾人犯罪行为,法律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方式。一方认为残疾人应当免于承担刑事责任,因为他们可能缺乏完全的意识和控制能力。另一方则主张残疾人应当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以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权威。这一争议涉及到法律、伦理、等多个领域,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和社会效益。司法实践中,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特殊的法律规定,对残疾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调整和。然而,尚缺乏普遍适用的标准和统一的判决准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在未来,法律界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刑事责任问题的研究,以确保公正和的平衡。

结语

在处理残疾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上,法律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方式。一方认为残疾人应当免于承担刑事责任,因为他们可能缺乏完全的意识和控制能力。另一方则主张残疾人应当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以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权威。这一争议涉及到法律、伦理、等多个领域,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和社会效益。在未来,法律界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刑事责任问题的研究,以确保公正和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侵害残疾益行为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对侵害残疾益的行为未及时制止或者未给予受害残疾人必要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康 复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康 复 第十五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

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