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欺诈合同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

欺诈合同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合同欺诈是一种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的欺骗方法骗取财物的侵权行为。它具有二重性,表面上合法但本质非法,破坏了对方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包括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合同欺诈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合同欺诈也是通过合同的形式进行,但不同于合同纠纷。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行为人有没有骗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财产的目的,客观上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有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是唯一的标准。

欺诈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即使,也是属于非常严重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同欺诈不仅需要对受害者进行相应的赔偿,如果受害者选择进行报警,或者是向提起诉讼。那么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要求侵权者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结语

合同欺诈是一种侵权行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的欺骗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表面上是合法行为,实质上却是非法的,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可分为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受害者,除了赔偿,他们还可以选择报警或提起诉讼,使侵权者承担刑事责任。合同欺诈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 第五十 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协议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双方应当就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提取数额、管理、使用和退还办法等作出明确约定。

消费者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赔偿后向平台内经营者的追偿,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三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三十规定,对平台内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或者对平台内经营者未尽到资质资格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