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立方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第三节、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学时完成、主要是通过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与归类,探索立方根的概念、计算和简单性质、因此,除了具体的知识技能(如知道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立方根运算,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和技巧)外,还需要昂学生感受类比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平方根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教学重点放在立方根具有唯一性(实数范围内)的讨论上、在学生对数的立方根概念及个数的唯一性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提出数的立方根与数的平方根有什么区别,学生就容易解决问题、
三、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了解立方根的性质、
4、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对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
2、在学习了平方根的基础上,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领会类比思想、
3、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立方根概念、符号、运算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类比法、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20__,电脑、
学具: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第二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第三环节:初步探究;第四环节:尝试反馈,巩固练习;第五环节:深入探究;第六环节:课时小结;探究与思考;第七环节:作业布置及课外探究、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内容:
某化工厂使用一种球形储气罐储藏气体,现在要造一个新的球形储气罐,如果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那么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的多少倍?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呢?
(球的体积公式为v=R,R为球的半径)
提问:怎样求出半径R?
学完本节知识后,相信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有关体积的.运算和面积的运算有类似之处,让我们用上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 433意图: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新知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效果: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学生既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快将问题归结为如何确定一个数,它的立方等于4,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
内容:
提问:(1)什么叫一个数a的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a≥0)的平方根(2)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
是什么?
(3)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何关系?
(4)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有何区别和联系?
强调: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5)为了前面场景的问题中,需要引出一个新的运算,你将如何定义这个新运算?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 root,也叫做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3是-27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
意图: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进一步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做好铺垫,同时
突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对比,以利于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效果:复习引入既复习了平方根的知识,又利于学生类比学习法学习立方根知识。
第三环节:初步探究
内容:
1做一做:怎样求下列括号内的数?各题中已知什么数?求什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