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同学们还记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吗?想一想,在把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板书:位置   形状    大小 
  总结:图形在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没有变化。 
  2.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变大也可以) 
  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缩小。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又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缩小也可以) 
  3.师:你能说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吗? 
  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平面图形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立体图形放大与缩小。那么数学中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1)用多媒体呈现例1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的数据,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① 第二幅画的长是第一幅画的2倍,第二幅画的宽是第一幅画的2倍 
  ② 第一幅画的长是第二幅画的1/2,第一幅画的宽也是第二幅画的1/2 
  ③ 第二幅画和第一幅画的长的比是2:1,第二幅画和第一幅画的宽的比也是2:1 
  ④ 第二幅画的面积是第一幅画的4倍,第一幅画的面积是第二幅画的1/4,第二幅画与第一幅画的面积比是4:1 
  随学生的表述,教师给予评价与引导。 
  板书:2:1 
  师:你能用2:1说说图中的变化吗? 
  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就是2:1。 
  (2)理解:①对应边    
  ②2:1  的前后项各表示什么?(前项表示变化的图形信息,后项是原来图形的信息)  
  ③相对应的边放大或缩小的比是一样的 
  提问:长(或宽)放大其他的倍数,如3倍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对应边放大的比是一样的,都是2:1) 
  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反过来说,把原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就是将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把原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呢?4:1的比放大呢? 
  (根据情况可追问:放大后的长和宽分别是多长?) 
  2.认识图形的缩小 
  (1)延伸过渡 
  师: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3:1,4:1,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放大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放大的呢? (比的前项表示的是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或宽,比的后项表示的是原来长方形的长或宽) 
  (2)提问:若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1:2,你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缩小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缩小的呢? 
  那么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3)延伸 
  追问:如果要把第一幅画按1:4的比缩小呢? 
  (4)小结 
  小结:当我们看到比的前项数字大于比的后项的数字时,这个图形就放大;反之,图形就缩小。 
  口答:把一个长方形按1:5的比——缩小 
  把一个正方形按8:1的比——放大 
  把一个正方形按2:3的比——缩小 
  (二)教学例2 
  (1)呈现例题2 
  学生读题,师:在将图形放大之前,你应该做什么准备?(尺子、数出原图中长和宽各是多少格) 
  (2)学生按要求先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再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要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必须先知道什么? 
  (3)学生完成缩小的图形 
  (4)提问:观察上面的3 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正是因为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比是一样的,所以形状才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画的?(确定放大或缩小后三角形直角边的长度) 
  师: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师:你的测量与计算能证明什么?(对应边的长都是2:1)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按要求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确定缩小后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的? 
  2、练习九第1题 
  图中几号图形是1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几号图形是1号缩小后的图形,它们分别按怎样的比变化的呢?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汇报。 
  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 
  3、练习九第2题 
  学生做题,同桌互相检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所学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特点吗?(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变,对应边的长度发生变化,图形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 
  提问:1、“你们有没有发现,原图和变化后的图形,在比中的位置有规律吗?”(后项始终表示原图) 
  2、“那么看到3:1 一般是指——放大,看到1:3呢?——缩小” 
  3、“放大与缩小的比的比值有什么特点?——放大时比值大于1,缩小时比值小于1。” 
  4、“那1:1表示什么意思呢?——照原图画一遍。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形状:不变    大小:变了 
  放大后长方形     原来长方形 
  长     16厘米          8厘米 
  宽     10厘米          5厘米 
  2     :    1     1     :    2   
  3     :    1     1     :   4   
  4     :    1     
  3     :    2     
  放大             缩小 
  比值大于1       比值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