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7个一类生字,识记7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概括并体会大兴安岭景物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峻 高山峻岭、险峻、崇山峻岭
  俏 俏货、俏丽、俏皮、俊俏
  桦 桦树、白桦
  蝴 蝴蝶、黄蝶
  矿 矿石、矿物、矿产
  恰 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当、恰似
  厦 大厦、广厦
  2.多音字: 厦 shà(大厦) xià(厦门)
  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桦[huà]
  4.词语:
  奇峰怪石:奇形怪状的山峰和岩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云横秦岭:云与秦岭平行,形容秦岭很高很险。
  孤峰突起:孤,单独。突起,高耸。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侮。傲慢的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及,达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一种碧绿的颜色。
  万古长青:这里指永远苍翠。常用来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椽子和柱子。
  疾驶:(车辆等)急速行驶。 疾驰¬:(车马等)奔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你看过海吗?它什么样?
  2. 那你见过林海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脚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觉吧!
  3.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自然入文。
  1.作者初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怎样?(亲切、舒服)
  2.指导朗读,读出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3.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林海的?
  二、精读重点,领悟林海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岭有什么特点?
  (多、美、温柔)
  (2)作者是怎样抓住岭的特点写的?
  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说说自己的理解。
  (3)自由练读并读出感情。
  2.自由读3、4自然段,看看林的特点是什么。(绿而像海)
  3.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花)
  (1)花有什么特点?(数量多,种类多,多姿多彩)
  (2)你觉得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读一读。
  4.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林海之美,语言之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答案如下)
  1.作者是从山岭、树木和花朵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的。
  2.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的。
  3.(1)这句话是用拟人和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2)这句话将连绵不断的山岭比作了波浪,可见森林之大,树木之多,不愧为“林海”这一称号。
  (3)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了白桦树又多又美,像海边的浪花。
  (4)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岭 多 温柔
  林海 林 绿 像海 热爱
  花 繁 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