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