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犯罪人在犯罪发生时已满18周岁,前罪和后罪均为故意犯罪,前罪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内。
法律分析
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其中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有:
1、主体条件:犯罪发生时,犯罪人已满18周岁。
构成累犯者应当是前罪和后罪发生时犯罪人均已满18周岁,如果犯罪人前罪发生时不满18周岁,后罪发生时已满18周岁的,也不宜认定为累犯。
2、主观条件: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前罪与后罪均为过失犯罪,或者前罪与后罪之一是过失犯罪,都不能构成累犯。
3、刑度条件: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4、时间条件: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
拓展延伸
累犯罪行的法律后果和刑罚执行方式
累犯罪行是指一个人在犯罪后再次犯同类或相似的罪行。根据法律规定,累犯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后果和刑罚执行方式。法律对累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加重其刑罚并预防再次犯罪。具体法律后果包括:增加刑期、加重刑罚、剥夺和减少假释机会等。刑罚执行方式方面,针对累犯,法律可能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如监禁期间的严格监视和更频繁的监管检查。这些措施旨在保护社会安全,惩罚罪犯并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因此,累犯罪行的法律后果和刑罚执行方式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结语
累犯罪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对累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重其刑罚并预防再次犯罪。累犯将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后果,如增加刑期、加重刑罚、剥夺和减少假释机会等。此外,针对累犯,法律还可能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如严格监视和频繁的监管检查,以确保社会安全并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是对累犯罪行的法律后果和刑罚执行方式的目标。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