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判缓刑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吗?

判缓刑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吗?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关于判缓刑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吗?的法律问题,

一、判缓刑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吗?

判缓刑并不是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缓刑不是一定要在户籍地,按照规定缓刑的执行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罪犯的居住地,如果罪犯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其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

如果罪犯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都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则应当根据有利于罪犯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二、缓刑的执行人员机关是谁?

一般是机关。缓刑的执行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执行,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缓刑人员可以不回户籍地,但需要经过考察机关的批准,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能折抵缓刑的考验期限。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若是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那么根据我们国家刑事诉讼法当中的规定,完全是可以对此适用缓刑的之后在判决书生效就可以拿着判决书到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来进行报告的,但是缓刑的执行并不一定就是在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也是可以进行缓刑的。

相关内容:非法拘禁缓刑适用条件有哪些

无论是怎样的犯罪,只要其符合刑法中规定的缓刑的条件,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处缓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非法拘禁罪缓刑的相关内容。优律师将在下文中为您带来非法拘禁缓刑使用条件有哪些,帮助你了解相关知识。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情节较轻。犯罪情节主要包括:

(1)、犯罪性质,由于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因此,对于性质严重的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如危害罪、恐怖犯罪、性质组织犯罪、强奸、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

(2)、犯罪主观方面,对于犯罪的目的、动机恶劣,犯罪主观恶性大的罪犯,一般不适用缓刑,如惯犯、累犯或者历史上有犯罪前科的。

(3)、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对于犯罪手段残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十分严重的罪犯,不宜适用缓刑。

2.悔罪表现。悔罪表现主要包括:

(1)、认罪态度。认罪态度主要是犯罪人犯罪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是否从内心感到悔悟,并且通过积极坦白与交代而表现出来。

(2)、是否有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反映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有所减弱,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成为用缓刑的参考因素。

(3)、有无犯罪中止或者犯罪后积极退赃等情节。

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主要是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得出的结论。

因此,确定犯罪人适用缓刑后是否会再次发生危害社会的行为,首先必须从犯罪分子主观恶性方面进行考察。对于主观恶性不深,悔罪表现又好,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且从言行两个方面都表现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真实愿望。

非法拘禁罪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同时大家也要注意适用缓刑的不能是累犯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并且缓刑可以是在宣判的时候就适用,也可以是在服刑一段时间后适用。成功的缓刑意味着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取保候审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吗

不一定要回户籍所在地,是否要回户籍所在地应根据取保候审决定的相关内容来内确定,如果是由户籍所在地机关进行监管的,则应回到户籍所在地机关报到。

在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的县、区,并应定期汇报情况,否则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吗

不一定要回户籍所在地,是否要回户籍所在地应根据取保候审决定的相关内容来确定,如果是由户籍所在地机关进行监管的,则应回到户籍所在地机关报到。在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的县、区,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并应定期汇报情况,否则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不是要回到户籍所在地

取保候审不是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地市。取保候审以后,由被取保候审人的户籍地派出所或者经常居住地派出所负责管理。

判缓刑必须退赃吗

判缓刑的也必须退赃。法律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判缓刑必须全部退赃吗

无论是否判缓刑都必须全部退赃。《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