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滁州市高级中谊会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滁州市高级中谊会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4滁州市高级中谊会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参

1.B 解析:由材料中“诸侯正封”的信息说明该制度是分封制。

2.C 解析:龙袍决定其必然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其做工精致、色泽艳丽进一步印证了其必然归属官营手工业范畴。

3.B 解析:材料中“生理无路”“ 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转掠海滨”等信息说明海禁使沿海居民生活无着,只得铤而走险,成为盗贼,造成社会的动荡,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对海禁的正确表述,但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4.C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反应的是《马关条约》将割让给日本后,人民的反应。 5.D 解析:慈禧因“尊卑”问题不肯坐汽车,说明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作祟,故选D项。 6.C 解析:13-1911年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②④为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故不正确。

7.C 解析:辛亥推翻清王朝,标志着封建君主制度的灭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B两项错误;“妃子”发生时,广大的偏远农村尚沿袭着包办婚姻,D项错误。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1927-1937年国民统治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9.D 解析:材料中张澜发表文章的时间是1950年,A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1954年,C项一五计划的全面推行是1953年,都不符合。

10.B 解析:画面显示挥手指向前方,全国各阶层人民(包括工人、农民、军人等)顺着所指方向望去,表情喜悦,无法看出突出重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在画面也无法显示;画面虽然突出了指方向的重要性,但却不能说明一五计划就是亲自制定的,因此,A、C、D三项均应否定。一五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实施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计划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此画旨在发动各阶层群众,为实施一五计划而团结奋斗。

11.C 解析:照片拍摄的时间是1974年,B项是1978年底;D项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不正确。这张照片不能见证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故A不正确。 12.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①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而非,②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具有分散性,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③④正确。

13.B 解析: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故甲正确;城市经济改革的启动始于1984年,故乙错误。股票的发行体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故丙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到21世纪初,故丁错误。 14.D 解析:关键句为“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观念无疑是最深远的影响。 15.B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17世纪的荷兰,当时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16.A 解析:从图表来看,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已超过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这明显与英国开展工业有关。

17.A 解析:材料中“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说明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依然贫困,社会矛盾激化,而不是基本缓和,故④不正确,其余三项均能在材料中得到印证。 18.A 解析:图表反映的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德国工业的发展,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结束过去四分五裂的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故①正确;德国和美国同为第二次工业的中心,极大地促进工业发展,故②正确。德国从未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故③错误;德国建立“混合经济”是在二战后,故④错误。

19.C 解析:1929年西方发生大危机时,苏联正处于斯大林当政时期,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列宁的,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

20.A 解析:表格反映了1978年国有经济在英国各部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国有化正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表现,故A正确。国有化的过度推行,使财政不堪重负,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局面,故B错误;表格所体现的工业和交通部门中并没有第三次兴起后的新产业、新部门,故C错误;国有化比重的增加并未改变英国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故D错误

21.C 解析:A项表述错误,应是废除农产品义务交售制;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工业方面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

22.B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是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不符合阿富汗的情况;世界银行的职能是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符合阿富汗的情况。

23.A 解析:三幅地图均是欧洲,故B、D两项明显错误。从地图阴影部分的变化可以看出欧共体(欧盟)的成员国不断扩展,故A正确。

24.B 解析:基因工程是第三次科技的重要成就;iphone手机、互联网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利用互联网接收各地客户的订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故②③④正确,①材料未涉及。

25.C 解析:从材料中“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不难看出是亚太经合组织,C项正确。

26.(1)问题:皇权受到一定(2分) 原因: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1分)分散相权,相互制约,(1分)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一定的民主性。(1分)

(2)措施:同:中美都明确主权在民;实行三权分立;(2分) 不同: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中华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实践效果:中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撕毁(1分)

美国:1787年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1分)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强大(2分)

(3)保持监察制度的;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 (3分,任答三点,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7.(1)唐代: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有严格的时间,严格管理。(3分)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沿街设立店铺;突破时间,不再直接管理。(3分) (2)现象: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败。(2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1分) 变化: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分)

(3)观点: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 论证要点:苏俄: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1分);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分)

美国: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1分);采用干预经济的做法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危机。(1分)

中国:1978年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1分);1992年起,中国逐步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

28.(1)发展原因:适应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需要;符合英国制定的重商主义;能为英国 创造巨额利润;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三点得3分)

取消原因:工业的进行;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冲突;自由贸易原则的逐步确立,贸易公司不符合自由贸易原则。(3分) (2)阿克莱特:创立工厂制(1分);洛克菲勒:建立垄断组织(1分) 原因:工厂制,工业的进行,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1分)

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的进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1分) 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 (3)创新:形成公司,生产经营呈现全球化趋势。(2分) 根本动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