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建构游戏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的
研究
【摘要】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
幼儿在堆砌、排列、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性。
[关键词] 中班建构游戏;幼儿;创造性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幼儿的自由、天真、自然和潜在的能力。孩子们待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力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都让我们为之惊叹!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园的三大创造性游戏,而在众多幼儿喜欢的游戏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受到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喜欢。
建构游戏,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搭建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建构游戏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建构是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建构游戏的活动中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建构游戏就是让幼儿自由选取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运用平铺、加长、叠高、围合等建筑技能、搭建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原型。在幼儿搭建事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那么,就要让幼儿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怎样让幼儿学会思考呢?
一、在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教师要作为观察者,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在搭建中的实际情况,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引导幼儿游戏,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参与到教师的小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学习平铺、加长、叠高、围合的技能。在游戏“我的小火车”中,教师以搭建长长的火车为游戏主线,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加长”的技能;游戏“美丽的花柱”练习叠高的技能;游戏“可爱的小草”练习平铺的技能;而在游戏“我是小公主”中,幼儿自己用雪花片搭建了自己的王冠,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围合的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指导策略。如: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幼儿在叠高的技能方面出现问题,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比较直观的叠高图示,幼儿可以根据图示学习叠高技能。而各种搭建技能的分解图示,悬挂在建构区的墙面上,便于幼儿看图示进行搭建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搭建情况,当幼儿搭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千万不能马上去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启发幼儿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幼儿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间接指导或间接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在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要教师要作为引导者,注重给予幼儿自己观察、思考的时间,便于幼儿再现自己所观察的景物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搭建,男孩子往往喜欢搭建“宝剑”“”等,而女孩子则喜欢搭建“小花”“花篮”等,幼儿的搭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景物和细致观察的时间,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发现它们的色彩美、造型美。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周围环境布局位置关系,使他们头脑中储存丰富的具体印象,并在游戏过程中依靠这种印象来进行搭建活动。
如:在春季,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细致地观察花、草、树木色彩、形状,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回到活动室后,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搭建“春天”的景物,
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游戏材料,选取自己认为适合的搭建材料,进行多次尝试搭建出了“春天”的景物。
三、在建构游戏中,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故事场景,让幼儿在故事场景中进行“创意”搭建
在“我的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围绕幼儿喜欢的小动物,通过绘本欣赏、歌唱活动、参观动物园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如:通过歌曲《两只小象》,引起幼儿对“大象”的好奇心,幼儿通过观察“大象”的身体特点,自己尝试拼搭“大象”。
在“我们的家”主题活动。教师带幼儿对幼儿园所在的社区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观察“社区”楼房的色彩、形状,观察房子的门和窗户的位置关系、观察社区的楼房、花园场地的布局。在第一次的“我们的家”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搭建房子的形状、结构没有突破以前的模式,在对社区环境布局时,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我们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利用晚饭后散步的时间,让幼儿观察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对社区的建筑物、环境布局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设计“我们的家”主体建构布局图,有助于幼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建构游戏。
总之,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构思,通过自己动手造型,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生活的反映。同时,建构游戏有效促进幼儿的动作、认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欣. 幼儿园建构游戏组织和指导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
[2]孙姝玉. 基于幼儿需要的小班建构游戏的教师支持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游静. 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探索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4]邵爱红. 提升幼儿园建构游戏质量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6(10):70-72. [5]李金美. 昆明市K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6]陈红英,胡娅飞. 关于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综合版),2019(02):12.
[7]陈英姿. 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价值与材料投放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2019(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