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册
教案是作为⼀个⽼师对学⽣们负不负责的⼀个态度,教案对于⽼师和学会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册”,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册【⼀】
⼀、课题 初识表格 ⼆、课时 1 课时 三、教学⽬标
1.了解表格在⽣活、学习中的⼴泛应⽤,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掌握表格各部分的组成,初步了解表格的结构及其特点;
3.初步了解表格制作的三种⽅法,能熟练使⽤其中⼀种⽅法制作指定⾏、列数的表格; 4.了解并掌握在表格中输⼊⽂字的⽅法,能根据需要在表格中输⼊⽂字;
5.通过表格制作过程中“猜测—尝试—看书—讨论—巩固”等步骤,进⼀步培养学⽣的⾃学能⼒与独⽴探索能⼒。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表格在⽣活学习中的⼴泛应⽤,初步体会表格的特点; 2.能熟练制作出指定⾏、列数的表格。 五、教学难点
能熟练制作出指定⾏、列数的表格。 六、教学过程 (⼀)导⼊
师:(投影显⽰⽤⽂字表⽰的课程表)这是⼀张⽤⽂字表⽰的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第三节是什么课?星期四第五节呢? (学⽣回答)
师:(投影显⽰⽤表格表⽰的课程表)这也是课程表。谁能看着它说说星期三第四节是什么课?星期五第⼆节呢? (学⽣回答)
师:通过这两张课程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讨论)
师:在⽇常⽣活、学习中,除了课程表,你还碰到过哪些表格?
师:在⽇常⽣活、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表格,如课程表、作息表、值⽇表…通过表格,可以使信息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起研究⼀下表格。(出⽰课题) (⼆)表格的组成
师:表格是由哪⼏部分组成的?请看看课本后再回答。 教师⼩结:
1.在表格中,横的称为“⾏”,竖的称为“列”。你能够数⼀数课程表有⼏列⼏⾏吗?值⽇表有⼏列⼏⾏?
2.在表格中,任意的⼀个⽅格称为“单元格”。你能够找⼀找课程表第 2 ⾏第 3 列、第 4 ⾏第 4 列是什么课吗?信息技术课、语⽂课在哪个单元格呢?
3.在表格中,光标所在的点称为“插⼊点”。我们⼀般都在“插⼊点”位置开始输⼊资料。
4.表格的名字叫做“表名”,⽤来简单说明表格的⽤途、内容、类型等。你能给这些表格取个合适的表名吗? (三)表格的制作
师:在制作表格之前,我们先来猜⼀猜,Word 中制作表格的功能可能藏在哪⼉? 学⽣猜测:
1.“表格”菜单栏中的“插⼊”—“表格”选项; 2.“常⽤”⼯具栏的“插⼊表格”按钮中;
3.“表格”菜单栏中的“绘制表格”选项或者“表格和边框”⼯具栏的“绘制表格”按钮中。
教师根据学⽣的猜测,单击相应按钮与选项。同时归纳出“菜单命令法”和“快捷按钮法”“⼿动绘制法”。
师:你喜欢使⽤哪种⽅法制作表格?请你选择⼀种你最喜欢的⽅法制作⼀张表格。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撤销操作,然后再看看课本,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之后再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三位同学分别演⽰⾃⼰的制作过程。
根据学⽣演⽰操作情况分别加以指导,特别强调术语的规范性。 (四)输⼊⽂字
师:如果要在表格中添加⽂字,应该怎么操作? (学⽣尝试)
教师⼩结:要在某个单元格中添加⽂字,可以先⽤⿏标单击这个单元格,把光标移动到这个单元格中,定位后就可以输⼊⽂字了。除了可以⽤⿏标单击移动光标以外,也可以使⽤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来移动。 (五)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课程表并按要求添加⽂字。
2.扩展练习:你能够根据⽂字描述,制作⼀张成绩单吗? 七、课堂⼩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表格,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表格。但要制作出⼀张漂亮的表格,还需要同学们了解并掌握更多关于表格制作⽅⾯的知识与技巧才⾏。)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个⼩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法,随后教师⽰范,⼀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教师巡视每个学⽣,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个别辅导,让学得不扎实的学⽣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了⼤⾯积提⾼教学质量的⽬的。
⼩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册【⼆】
第1课 汉字的发展 教学⽬标:
1. 知识⽬标:学⽣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 2. 能⼒⽬标:培养学⽣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
3. 情感⽬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的制作。 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建⽴⽂件夹、下载资料等知识学⽣都已学过,这⼀课重点突出分类保存的优越性,要传授⼀些操作技巧,如强调根据需要建⽴⽂件夹;将图⽚通过“另存为”的⽅法保存到相应的位置;根据需要下载⽂字,可以通过将⽹页中的⽂字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并保存起来的⽅法减少⼀些不需要的代码等。
幻灯⽚制作中,主要介绍了将图⽚设置为背景的⽅法。在指导学⽣制作时,应注意背景与⽂本等内容的协调,避免利⽤图⽚作背景⽽使整个版⾯变乱。
在交流中,除了交流作品外,应让学⽣多交流⼀些制作时的经验、感受,引导学⽣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教学建议: 1. 激趣引⼊。
课件展⽰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2. 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组讨论,准备收集哪⼏⽅⾯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件夹。 推荐相应的⽹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的保存⽅法,再来说说⽂字的保存,并强调⽂件名的命名。 ⼩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3. 动⼿制作。
⼩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定的整理。 先请学⽣演⽰幻灯⽚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尝试⽤图⽚作背景。
⼩组合作完成幻灯⽚的制作,教师巡视,⿎励学⽣发挥⾃⼰的想像⼒,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稿,并帮助学⽣及时解决问题。
4. 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说说⾃⼰的设计意图、制作⽅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5. 整理作品。
各⼩组分别整理⾃⼰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和需要改进的地⽅。 6. 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的机会。 第2课 世界之最 教学⽬标:
1. 知识⽬标:学⽣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 2. 能⼒⽬标:熟练地运⽤word制作相关的⼩报。
3. 情感⽬标:培养学⽣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
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报的制作。 教学难点: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这⼀课的任务是制作有关“世界之最”的作品。资料收集除了通过⽹络收集外,还有很多渠道,在教学中应让学⽣清楚这⼀点。对其他资料收集的⽅式可由教师演⽰,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也可⿎励学⽣参与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亲⾃动⼿。要注意培养学⽣有⽬的地收集资料,在开始制作前,应让学⽣确定其介绍的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特点,采⽤⼤主题、⼩主题的⽅式,成⽴制作⼩组,充分发挥⼩组的集体智慧。提倡多形式的⼩报版式,可⽤横向或竖向版式,报头也可以位于左上、右上、中间等形式,不要千篇⼀律,以体现⼩学⽣的个性发展。
⼩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册【三】
⼀、教材分析
《贺新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本课是学习Windows98中“画图”软件的综合练习。让学⽣在学习掌握画图程序使⽤及如何利⽤画图⼯具后,指导学⽣掌握如何利⽤画图⼯作进⾏制作贺卡,是图画知识辅垫的延伸。这个综合练习的⽬的是让学⽣灵活地运⽤画图⼯具箱中的⼯具与美术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加上学⽣⾃⾝的动⼿能⼒,来创作⼀幅完整的画图。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较简单,但是如在教学中只让学⽣单纯画幅新年贺卡,就不能提⾼学⽣的创作能⼒,扼制了学⽣的想象空间。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采⽤“启发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下载的贺卡,充分将信息技术课中的画图知识的学习与⼩学美术学科整合,并在信息技术课中突出美术的活动性“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既提⾼了学⽣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发挥了学⽣的想象空间,从⽽使学⽣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贺新年》这课内容的教学⽬标重点是让学⽣了解贺卡制作的流程后,学会制作贺卡,培养学⽣的审美情感。在本课中,学⽣⼏乎要⽤到“画图”软件⼯具箱中的所有给绘图⼯具在创作过程,学⽣必须确定画的主题,考虑到整体设计、布局合理等等因素。因此,采取⼩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想像,渗⼊⾃⼰的⼀些创意,作出⼀幅令⼈⾃⼰满意的作品。这样,学⽣既提⾼了审美能⼒,⼜提⾼了电脑操作的动⼿能⼒,使这节课成为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的提⾼课。 三、教学⽬标
1、使学⽣能够综合运⽤绘画⼯具创作作品。
2、通过绘制“贺新年”的作品,了解电脑画的创作过程。
3、培养学⽣⾃我探索、⾃主学习的能⼒和⾃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
4、让学⽣⾃我展⽰、⾃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学⽣的创作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1、播放欢快的新年贺曲――《⾦蛇狂舞》。
谈话:同学们,听到这⾸欢快的曲⼦,你感到什么?对了,新年快到了家都在准备过新年,同学、朋友、亲⼈之间相互祝福。如果是你,你会⽤什么⽅式祝福你的同学、朋友、亲⼈? 2、出⽰⼏幅电脑贺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在电脑上制作贺卡。
[让学⽣感受到新年的欢乐⽓氛,从⽽引出过年时你会怎样祝福亲朋好友,并展⽰电脑贺卡,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 3、说说画图程序中有哪些可供我们使⽤的⼯具?你是怎样使⽤它们的?
[此环节设计⽬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的积极性,利⽤学⽣对新年的向往,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使学⽣在欢快的课堂⽓氛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使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动、有趣、⾼效中进⾏。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画图操作技巧,为后⾯教学打下铺垫。] (⼆)新授:
1、请学⽣细⼼观察、分析电脑上的贺卡,说说⽤了哪些画图⼯具并谈谈觉得这⼏幅画画得怎样?
[师⽣共同讨论,引出画图中的应注意的⼀些相关知识。引导学⽣通过电脑,感受到在美术活动中审美情感上的愉悦,觉得轻松⾃在,激活了学⽣的思维。]
2、师问:平时美术课上⽼师都会告诉我们,要画好⼀幅画,要从哪些⽅⾯考虑?(⼩结出:从主题、创意、整体和谐、⾊调统⼀等⼏⾯⽅⾯来考虑。)
3、如果请你来画贺卡,你会怎样画?
4、让学⽣在进⾏练习前,观察⼀下书上的⼏幅范画,说说绘这两同画要⽤到哪些绘图⼯具。
[引导学⽣运⽤美术课教师所讲到的⼀些画图基础知识,张开想像的翅膀,讨论怎样画好⼀幅画,唤起学⽣的⽣活体验、创造更新、更奇的图。] (三)制作贺卡
1、⼩组合作,相互交流。
[信息技术课⽀持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学⽣在合作中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谈论⾃⼰对制作美术作品的乐趣和⽅法等,提⾼艺术情趣、增强美感,更好地觉察和体会到⾃然的美丽多姿与⽣活的美好图景。]
2、师适时到各⼩组指导。画得快的学⽣,要求他们充分发挥⾃⼰的想象⼒,,继续在图上添加、修改,画上其他相关的事物。如添上⼀些祝福语,更加衬托出节⽇的喜庆⽓氛。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任务是课堂的“导⽕索”,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个个任务,激发学⽣的创作欲望,从⽽促使学⽣去⾃我探索、⾃主学习和团体协作、⾃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的⽬的。同时使⽤⿎励学⽣的美术创作和制作,指出他们审美或绘画的缺点,从⽽使每⼀位学⽣都能够进步。为任务驱动法注⼊⼜⼀推动剂,激发学⽣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
1、学⽣交流学习⼼得,互评互助。 2、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发表成果和评价成果变得⾮常容易。学⽣可以将⾃⼰的作品展⽰给同龄的伙伴们看,在同龄⼈的交流中,提⾼了⾃⼰的绘画⽔平,促进了学⽣之间的友爱关系。让更我的⼈了解⾃⼰的成果,会极⼤地促进⼩学⽣的学习积极性,⿎励他们向更⾼的层次迈进。]
⼩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四】
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学习“画图”的重点从⼯具箱转向了菜单,由“绘”到“变”,这就要求学⽣更多的抽象思维。“复制”、“粘贴”对接触计算机不久的学⽣来说理解起来有⼀定的难度,尤其是“复制”。按学⽣思维,“复制”后就能出现⼀个⼀模⼀样的内容。
本课教材利⽤“种⼦”这个⽣动的⽐喻让学⽣在操作中理解“复制”、“粘贴”、消除“,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标:
1.学会“复制”、“粘贴”的使⽤⽅法。对“复制”、“粘贴”有感性的理解。 2.学会让选定区域变形。 3.能清除选定的区域。
重点:学会“复制”、“粘贴”的使⽤⽅法。
难点:学会“复制”、“粘贴”的使⽤⽅法。 课前准备:
制作好范例,要求学⽣⾃⼰设计⼀朵最美丽的花,画在书本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
1、展⽰⼀组校园内美丽的花坛和盆花的组图,调动学⽣学习积极性。 课件出⽰flash动画《校园美景》
2、出⽰范画,让学⽣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花的形状都是⼀样的。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半。”为了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播放《校园美景》⽚段,学⽣聆听着悠扬的旋律,观看着本校的美景,⼀下⼦拉近与学⽣间的距离。学⽣们积极性⾼涨,课堂⽓愤顿时活跃了起来,学⽣以浓厚的兴趣进⼊了下⼀个环节。) ⼆、感受交流,设计“种⼦”
过渡:要画这么多的花,你有什么想法吗?
1、先要设计⼀朵美丽的花,我们可以把这朵花当作“种⼦”。 2、谁能设计这朵花呢? 3、请⼀位学⽣操作演⽰。
4、美丽的花朵还有许多品种。出⽰其他形状的花朵。 5、请学⽣设计⼀朵最美丽的花当“种⼦”。 6、简单交流学⽣设计的“种⼦”。
(设计意图:单纯讲授复制、粘贴学⽣会感觉⽐较乏味。因此,开展任务驱动的⽅法,让学⽣进⾏独⽴的探究,引导学⽣从不同的⽅式和⾓度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的创作热情,在活动中关注全体学⽣,让每⼀位孩⼦都投⼊到实践活动中并“享受”快乐,让每⼀位学⽣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突出了学⽣的主体地位。) 三、讨论交流,百花盛开
1、我们已经设计好了⼀朵花,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当成种⼦,种出很多很多的花呢? ⽣:复制,粘贴。 2、请⼀位学⽣操作演⽰。
3、讨论复制、粘贴的⼀般过程与⽅法,重点理解要先⽤“选定”⼯具选中“种⼦”。 4、如果学⽣对于连续粘贴不太明⽩的,可以⽤⽣活中敲印章的⽅法进⾏演⽰说明。 5、学⽣进⾏练习。 6、交流展⽰。
(设计意图:将设计的⼀朵花变成很多很多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熟练掌握选定⼯具使⽤⽅法,通过⾃主探究、合作学习,经历⼀个学习的过程,掌握菜单⼯具的使⽤,教师只是⼀个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童⼼未泯,千变万化
1、请学⽣观察范画(画中的⼏朵花发⽣了变化),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 2、变了形的花是怎么来的呢?请学⽣互相讨论探究。
3、交流花朵变形的⽅法。
4、学⽣练习,看谁的花变化的最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这⼀环节主要想让学⽣通过已有的⽣活经验,充分挖掘学⽣的思维,渲染学⽣对于种⼦变化的想法。当然学⽣有可能凭空设想,但不论学⽣如何说,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在学⽣的对于变化花种⼦的盼望中引导学⽣思索操作的⽅法并进⾏练习。)
五、有错就改,清除画得不好的花
1、在交流花朵变形时,指出有的同学画出了不满意的花,请学⽣帮助解决,看谁的办法多。 2、进⾏汇报。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进⽽改之。) 六、完成范画(时间允许的情况)
1、让学⽣给这幅画添上背景,如⼩鸟等,提⽰学⽣可利⽤今天学习的知识。注意要保存图画,并记录⽂件名。 3、完成后⼩结本课。
(设计意图:美化校园并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连接。) 七、与同伴同乐,分享创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展⽰及欣赏同学的作品,让学⽣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会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