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李 森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2.自主填表法弄清三次试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
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种动物) 谜底是:蝙蝠。(板书) 2.介绍蝙蝠、雷达 ,揭示课题。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怎么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蝙蝠和雷达》,看看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 2. 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三)汇报、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细细品悟
一)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指生汇报,体会
出示课件: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体会关联词语:“即使……也……”“无论……也……”并口头说话。 4、指导朗读。(读出敬佩的语气)
二)精读4—6自然段,探究蝙蝠靠什么探路
1.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实验证明 2.找生汇报,交流
3.课件出示: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对比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哪句更好?为什么? 三)精读第7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1.生齐读第7段。
2.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 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 _就传到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根据这句话,老师现在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师画示意图) 4.理解“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吧。
四)精读第8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 ”划出重点语句。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课件出示)介绍仿生学及列举有关事例
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那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勇于创新,相信更多的新奇事物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板书设计:
嘴巴 超声波 障
蝙蝠 碍
耳朵 反射 物
天线 无线电波 障
雷达 碍
荧光屏 反射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