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20-2021学年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掌握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版八年级下册第13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节内容,它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之后学习的,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于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中考考点

全等三角形在中考试题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必考内容,单独考查的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解答题中单独成题较少,多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主要解决问题有:1.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2.利用三角形全等求角的度数;3.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的大小、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等)。

4、学情分析

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常分散、喜爱发表见解,所以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会思考,体现其主体地位。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角边角以及角角边的含义。

2、会运用角边角以及角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评价任务

1、向同桌说出ASA的判定条件,能明确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夹边”)。 2、能灵活应用ASA,AAS解决三角形全等的边、角问题。

四、教学过程

学习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两类结构 目标 学习 目标: 1、理解角边角以及角角边的含义。 2、会运用角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自学指导2: 图13.2.11 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课本第66—67页 “思考” 以上的内容(5分钟) 自学方法:看书,思考。 自学要求: 1、理解角边角的含义。 两角一边判定全等(2) 2、会运用角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完成学案中的“自学检测1”。 自学检测1 自学后能完成下列问题: 大部分学角 边角基本 事 实 必须是夹边 1、 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生能准确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__(或_______)。 说出角边 2 、 应用A.S.A.判定方法时一定要保证相角的内等的边是相等两个角的__ _边,即A.S.A. 容,能依 3 、 如右图所示, ∠ADB=∠ADC,若用据已知条 A.S.A.证明△ABD≌△ACD,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 要点归纳1 B C A 件判断出 所给两个要点精析: 三角形是(1)全等的元素:两否全等。 角及这两角的夹边。 (2)在书写全等的条件时,要按照角、边、角的顺序来写,即夹边放中间以突出“角边角”。 D 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或角边角) 例1:如图13.2.11,已知∠ABC=∠DCB, ∠ACB= ∠DBC, 求证:△ABC≌△DCB,AB=DC. 自学范围:课本第67“思考”的内容至 68页“练习”以上的内容 (5分钟)。 自学方法:看书,思考。 自学要求: 1、能说出角角边的含义。 两角一边判定全等 2、会运用角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完成学案中的“自学检测2”。 自学检测2: 1、 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 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 学习目(或_____)。 标:会运 2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锐角对 用角角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边来判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 定两个一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三角形为什么? 全等。 3、如图,已知AB=AC,∠ADB= ∠AEC, 求证:△ABD≌△ACE 要点归纳2 角 角边定理 边是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 A 有近70% 的学生能 B D E C 正确应用 角边角, 角角边和 定理: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全等三角 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全等。 简记为 A.A.S.(或形的性质要点精析: 角角边)。 当堂训练 1、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 解决实际(1)全等的元素:两问题,能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初步归纳对边。 用角边角(2)在书写全等的条 △ABD≌△ACD的条件是( )解决的应件时,要按照角、角、用类型。 边的顺序来写,即边 放后面以突出“角角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1)找结论成立所需条件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 (2)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解决实际问题, A. AB=AC B. BD=CD C. ∠B=∠C D.∠BDA=∠CDA 2、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 △ABD≌△ACD的是( ) A.∠B=∠C ,∠ADB=∠ADC B.∠ADB=∠ADC,BD=DC C.∠B=∠C,∠BAD=∠CAD, D.∠B=∠C,BD=DC 3、如图,已知AB∥CF, E为DF的中点. AB=9 cm, CF=5 cm,则BD的长度为 cm. A D B C E F 在书写全等的条件时,要按照角、边、角或角、角、边的顺序来写 ,必须注意有关的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全等的三个条件必须是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如条件不完整,则必须先证明所需的条件。 第3题图 4、课本P68页练习题 中考链接 (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ABC中, ∠ACB=90°,AC=BC, BE⊥CE于点E. AD⊥CE于点D.:Zxx[来源 求证:△BEC≌△CDA. 有近60% 学习目 标:会运 用角角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见课件) 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的学生能(3)证明边、角相等正确应用时,可以考虑将之转角边角,化为证明三角形全角角边和等。 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且做题格式规范,能初步归纳用角边角或角角边解决的应用类型。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复习S.A.S.入手,导入新课,让学

生动手操作得出基本事实“A.S.A.”,进而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A.A.S.”,整个数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线人,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运用“A.S.A.”或“A.A.S.”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已有条件,寻找需要转化的条件,提升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本节课内容较多,注意对学困生给予适当的辅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