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动性游戏平台

互动性游戏平台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学 号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报告

互动性游戏平台

起止日期: 2015 年 9 月 05 日 至 2015 年 11 月 25 日

学班成

生姓名 级 绩

指导教师(签字)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1月25日

目录

设计实验任务(一) .......................................................................................................................................................... 1 一、实验目的 ............................................................................................................................................................. 1 二、实验要求 ............................................................................................................................................................. 1 三、实验内容 ............................................................................................................................................................. 1 四、实验步骤 ............................................................................................................................................................. 1 设计实验任务(二) ........................................................................................................................................................ 19 一、实验目的 ........................................................................................................................................................... 19 二、实验要求 ........................................................................................................................................................... 19 三、实验内容 ........................................................................................................................................................... 19 四、实验步骤 ........................................................................................................................................................... 20 设计实验任务(三) ........................................................................................................................................................ 33 一、实验目的 ........................................................................................................................................................... 33 二、实验要求 ........................................................................................................................................................... 33 三、实验内容 ........................................................................................................................................................... 33 四、实验步骤 ........................................................................................................................................................... 34 设计实验任务(四) ........................................................................................................................................................ 35 一、实验目的 ........................................................................................................................................................... 35 二、实验要求 ........................................................................................................................................................... 35 三、实验内容 ........................................................................................................................................................... 35 四、实验步骤 ........................................................................................................................................................... 36

设计实验任务(一)

2015 —2016 学年 第 一 学期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学院 软件工程 专业 一 班级 设计实验名称: 需求分析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设计 设计题目: ??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完成期限:自 2015 年 09 月 25 日至 2015 年 10 月 16 日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并消化本课程授课内容,复习所学过的前导课程内容、方法和技术;

2.了解并熟悉编写软件需求所使用的软件工具和运行环境,对实例所描述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并用需求分析模型进行建模;

3.进一步鼓励学生勤思考,综合考虑实际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完成需求获取、抽象、分析和设计过程,编写出符合客观实际、逻辑合理、文档可行、结构优化和简洁明了的需求分档和规格说明书。

4.达到巩固课程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目的,是后面实验内容的前导实验。

二、实验要求

1.对通过需求获取获得的用户要求和实现实例的目标,进行问题描述,根据用户描述,运用软件需求分析中抽象问题框架方法框定问题(五个基本问题框架和多问题框架描述),另外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并建立模型;

2.通过对问题域的分析,编写需求文档和需求规格说明书,书写格式参考老师给出的模板。先做好初步的模型初步分析和设计文档,再进行做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3.每项内容都要完成,运用软件文档编辑工具和建模工具(可以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或多种工具)建立文档和其中的模型;

4.文档要求结构清晰,图文表达准确,标注规范。设计内容客观、合理、可行、逻辑性强。 5.软件工具可使用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rose(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等。 6.实验结束后,把电子文档上传到指定地方,并保留电子文档。

三、实验内容

根据课程要求和获取的实例需求自拟题目,运用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参考

模板编写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包括:描述实例用户需求,用问题框架框定问题,定义问题域,编写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设计的模型要用两种方法包括问题域模型和结构化方法模型(参考软件工程课程内容)。

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步骤)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准备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前应把详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熟悉并准备好实验用的软件工具,按照实验内容和要求提前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

1

2.实验环境

描述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各种软件工具);

开机并启动建模软件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 3.实验过程

1)启动系统和启动工具软件环境。 2)用软件工具实现实验内容。 4.实验报告(作为附录附在后面)

按照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把按照模板(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格式编写的文档嵌入到实验报告文档中,文档按照规定的书写格式书写,表格要有表说图形要有图说。

实验一的整个文档每个同学要保存电子文档,同时网上提交,待所有的实验都完成后,打印完整的实验报告内容和封皮统一上交。

互动性游戏平台系统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CRS, Customer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1月16日

互动性游戏平台系统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V1.0

版本号 V1.0 版本说明/变更理由/变更内容 作者/日期 学生姓名/20140XXXX 审批人/日期 备注 变更说明:C:Create,初始创建;A:Add,增加内容;M:Mod,修改;D:Del,删除

目 录

1 文档概要 .................................................................................................................................................................... 6

1.1目标和范围 .................................................................................................................................................... 6 1.2文档读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定义术语、首字母缩写和缩写 ................................................................................................................... 6 1.4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需求概述 .................................................................................................................................................................... 7

2.1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客户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与客户交流完善需求 ............................................................................................................................................... 7

3.1提出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确定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软件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框定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断言描述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需求文档 .................................................................................................................................................................... 9

5.1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问题域描述 .................................................................................................................................................. 11 5.3期望 ............................................................................................................................................................... 12 5.4优先原则 ....................................................................................................................................................... 12 5.5不变量 ........................................................................................................................................................... 12 5.6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 .............................................................................................................................. 13 5.7全局特征 ....................................................................................................................................................... 13 5.8设计约束 ....................................................................................................................................................... 14 5.9可能的变更 .................................................................................................................................................. 14 5.10 术语表 ........................................................................................................................................................ 14 5.11 概述 ......................................................................................................................................... 14 5.12文档信息 ...................................................................................................................................................... 14 6 规格说明书 ............................................................................................................................................................. 15

6.1事件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数据模型:其他 .......................................................................................................................................... 15 6.3屏幕设计 ....................................................................................................................................................... 16 6.4共享状态 ....................................................................................................................................................... 17 6.5文件格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协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管理员用户 .................................................................................................................................................. 17 6.8操作规程 ....................................................................................................................................................... 17 6.9安装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文档概要

1.1 目标和范围

互动游戏对战平台是一款免费、简洁、高效的竞技游戏对战平台。专注于定期制作游戏补丁以平衡游戏环境,类似于QQ、浩方的竞技游戏对战平台。本平台采用目前最流行的P2P方式进行联网,比传统的联网方式更顺畅

1.2 文档读者

软件开发工程师

1.3 定义术语、首字母和缩写

1.3.1 术语

活跃率=登陆人次÷平均在线人数 ARPU值=收入÷付费用户

用户流失率=游戏当前活跃用户规模÷历史注册总量 同时在线峰值=24小时内同时在线最高达到人数

平均在线=24小时每小时同时在线相加总和÷24小时 游戏平均同时在线用户=ACU

采用道具收费模式游戏活跃付费用户=APC 活跃付费账户=APA

付费用户平均贡献收入=ARPU 当日登录账号数=UV 用户平均在线时长=TS

最高同时在线人数=PCU同时在线人数=CCU

1.3.2 首字母和缩写

1.3.3 图例 1)问题框架图例

:表示需求 :表示域——问题域 :表示共享现象

:表示机器域

2)数据流图图例

:外部实体——数据源点或终点 :数据处理 :数据流 :数据存储

1.4 参考资料

序号 1 2 3 4 5 文档或资料 备注 2 需求获取

2.1 项目背景

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整体增速惊人,资金不断涌入,在国际游戏产业中,中国的游戏产业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游戏产业规模已经接近美国,目前仍在高速增长,游戏市场的发展态势也是十分健康、积极的。

2.2 客户访谈

客户想要的是一款能够提供稳定网络对战的平台,因为现在的好多平台在链接单机游戏时,经常出现崩溃的现象。登陆界面不需要太复杂,注册账号流程简单方便,操作界面简洁易懂。

3 完善需求

3.1 提出问题

1,要明确一个问题,现在的游戏平台出现游戏崩溃现象可能是由于游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平台的不稳定。

2,询问客户是想要代理哪些游戏的登陆,并提前和游戏公司做好沟通。

3.2 确定问题

1,确定的问题是导致游戏崩溃的主要愿意到底是平台的不稳定还是游戏的不健全。 2,确定用户登录,操作界面。

3,添加扫描本地游戏功能。 4,做好游戏分类。 5,相应的BUG。

4 软件需求分析

4.1 框定问题

问题域描述:通过鼠标键盘输入字符并且在显示器显示出来 域中具有的属性种类:鼠标按键,键盘按键,显示器 实体具有的属性种类描述:型号,尺寸

实体之间的关系描述:鼠标可点击,键盘可敲击,显示器可显示字符

域中发生的事件类型描述:鼠标可以单击和双击左键或右键控制光标位置,键盘可以输入字符,显示器可以显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实体行为所遵循的因果法则描述:当且仅当鼠标光标在正确位置单击时,光标出现。当鼠标光标出现时,键盘敲击进行有效的输入操作。显示器显示鼠标和键盘的有效输入操作。

问题域描述:指针通过点击按钮跳转页面 域中具有的属性种类:指针,按钮,页面

实体具有的属性种类描述:型号,按钮类型,页面类型 实体之间的关系描述:鼠标可点击,页面可以跳转

实体行为所遵循的因果法则描述:当且仅当鼠标单击正确按钮时,激活页面跳转。

问题域描述:用户授权登陆

域中具有的属性种类:权限,页面,语音软件

实体具有的属性种类描述:权限类型,软件类型,页面类型 实体之间的关系描述:权限可以到期和申请,

实体行为所遵循的因果法则描述:当且仅当账户授权时,激活登录跳转。

(待归纳)

4.2 断言描述问题

所有的断言归纳。

5 需求文档

5.1 需求

5.1.1查询(信息问题)

信息问题是指:只报告系统的状态,该行为不影响系统状态。系统的状态包括静态和动态,书写一个动态信息问题,要说明软件如何访问那些可能改变查询结果的每一个事件。书写一个静态信息问题,要说明的不是软件如何访问真实世界的相关部分,而是软件开发人员如何访问。

被动查询:用户发出的查询信息系统对用户的输入做出被动的反应。用户输入有关X的查询,系统显示有关X的被请求信息。

主动查询:信息系统在用户没有请求信息时也发出信息给他们,对用户来说系统做出主动的反应。

1) 信息问题断言描述

2) 框架图

图5.x 信息问题框架图

5.1.2行为规则(控制问题)

客观世界相关部分的因果属性和其中的对象根据它们自身的本质而不是软件所应遵循的规则;计算机和问题域所共享的现象,并由它们通过软件控制问题域发起动作,从而产生必须要它们遵循的规则。

1) 控制问题断言描述

2) 框架图

图5.x 控制问题框架图

5.1.3实现域上的操作(工件问题)

工件问题:软件的任务是能使用户创建对象。工件是无形的、仅存在于实现域中的

软件对象。使用户能在工件上执行指定的操作,在软件内实现工件。书写一个工件问题大部分工作是描述工件。

1) 工件问题断言描述

2) 框架图

图5.x 工件问题框架图

5.1.4映射(变换问题)

变换问题反映的是输入输出的关系,由输入的信息反映到输出。

输入信息集合: 输出信息集合: 映射规则:

1) 变换问题断言描述

2) 框架图

图5.x 变换问题框架图

5.1.5域间一致性(连接问题)

使两个不直接相连的域在运行时就像它们直接相连一样。 1) 连接问题断言描述

2) 框架图

图5.x 连接问题框架图

5.1.6 综合框架

利用五个问题框架中问题域的冗余合并问题域成为一个或多个综合框架。

图5.x 综合框架图

5.2 问题域描述

5.2.1实体、属性、关系(数据类型)

根据框架分析,对问题域进行描述,用对象模型建模表示。 描述内容:

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和他们的属性以及关系 描述; 存储有关对象的数据描述;

改变查询结果的所有真实世界的事件描述。 查询内容:动态、静态、被动、主动描述。

系统如何访问对象和事件?(或在静态信息问题中,软件如何访问它们?)描述。 系统需要访问的现存文件的文件格式(或者引用现存文档)描述。 由连接域引入的失真和延迟描述。 模型

5.2.2事件顺序

改变查询结果的所有真实世界的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顺序描述。 用Jackson图描述。 5.2.3因果规则 有效性规则描述。 用状态转换图描述。 5.2.4文件格式

数据存储在系统中的所有文件格式描述。例如:数据文件,数据库文件,图形文件,网页文件,配置文件等等。所有可能的文件格式。

5.2.5信息源 信息来源描述。

5.2.6与之接口的硬件和软件

用户接口,用户接口所需要的数据模型附加物,如优先原则描述。

打印机:用于打印订单

可能:IC读卡器(身份凭据,会员卡制度) 银行转账系统等

5.2.7 I/O端口和硬件之间的映射

上述中描述的所有设备和应用程序连接端口等描述

例如:用于网络通信的端口,使用的操作系统端口、服务器连接等描述。 输入设备连接: 输出设备连接:

5.3 期望

用户所期待的效果,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 如: 1)文字输入 2)页面,色调

3)哪些由系统自动生成 4)查询方式和结果样式 等等。

5.4 优先原则

从用户交流和描述中确定什么事件优先 从软件性能角度描述 从用户操作系统的角度描述 例如:软件运行速度优先

数据安全优先

5.5 不变量

第一种不变量是从不改变条件。

第二种不变量是需要用户进行设定后而很少改变的量。

5.6 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XP/Vista/7 简体中文版 最低配置 CPU 内存 调制解调器 硬盘 显示器 鼠标、键盘 推荐配置

K/bps以上的上网环境 CPU ??以上系列处理器 内存 ??以上 硬盘 ??以上空间 分辨率 ??以上 声卡

鼠标、键盘

5.7 全局特征

全局特征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属性,在需求文档中表达的四个最普通的全局特征是:系统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及规模。

系统可用性:是系统每天可以利用和能够完成需求的时间。例如,如果用户必须能够一天24小时,一个星期7天运行系统,这必须要陈述清楚。

可靠性:给出一些对错误成本和停工时间的估计。例如,当系统运行,从下午1点到4点的工作时间内,销售员每小时可以带给公司20万元的收入,这意味着系统这段时间内不崩溃。

安全性和保密性:是软件设计的一个因素,最好把安全性作为需求或需求属性来对待。例如,只有经理才有权操作的查询,就应该描述为,“只能由经理来运行”。

规模:是需求和问题域描述中的各种不同对象和活动的实例数量。规模是几乎所有软件进行描述的全局特征。描述内容举例:将有多少用户?每天可能要执行多少次查询?单位时间内访问量是多少?登陆的用户有多少?系统是在本地运行还是跨城市,跨地区运行等等。

峰值:某时间段或某时刻所达到的最大值。 性能:系统运行速度;响应速度等。

5.8 设计约束

设计约束是指在代码设计中提出的要求,例如,客户要求源代码中的每个变量都要大写等。

5.9 可能的变更

可能的变:是在软件以后的版本中所出现的变化,例如问题域未来的需求或变更。

5.10 术语表

术语表:包括问题域的主要术语,而且还包括你使用的那些读者不理解的术语。 术语名称 定义

5.11 概述

概述:用来向读者显示每一个文档的主要部分——需求的所有差别以及问题域许多的部分——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为了使整体结构清晰它很像一个粗略的纲要。

5.12 文档信息

文档信息是下列有关文档的信息:

• •

内容表。 相关的文档列表。

• • • • • •

排版惯例。

文档所应用的软件版本。 文档最近修改的日期。 变更日志。 文档准备机 大型文档的索引

注意这些文档是有关需求的。如果有软件需要读取文件格式或协议,那么相关的文档列表特别重要。

6 规格说明书

6.1 事件响应

事件响应是系统如何对问题域中的事件做出响应:系统存储的什么数据改变了。以及系统进行响应而初始化的活动。通常,所关心的事件不是与系统共享的现象。所以规格说明书所关心的是事件如何进入系统的问题。

例如,系统通过手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输入数据。事件响应描述。 操作规程描述。

6.2 数据模型

6.2.1数据模型

数据项表

项目 数据项编号 数据项名称 别名 简述 类型及宽度 取值范围 描述

数据结构编号:名称 数据结构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结构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结构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数据项编号:名称

项目 数据结构编号 数据结构名称 简述 数据结构组成 数据项或数据结构+数据项或数据结构 描述

6.2.2数据库结构图

6.3 屏幕设计

所有设计的屏幕页面 抓图

注意:该内容指明在UI设计中,这里可以不做。

6.4 共享状态

共享状态:是系统与外部世界共享的对象或对象的状态,如共享一个内存段,陈述所有实现这些共享内存所需要的信息:它的位置,大小和内容。

6.5 文件格式

规格说明书也需要陈述任何文件的文件格式。例如,Windows中的.INI文件。要指明文件名称,所保存的目录及它的内容。这些文件用户可以访问,不可以访问的不要写在规格说明书中。

6.6 协议

协议:是开发人员设计的,用于完成需求的通信协议,与已经在问题域中定义的协议相反。大多数软件不需要包含他们,但如果是其他软件提供服务,这种软件就需要通信协议。同样,如果软件有一个应用程序接口(API),规格说明书必须包含它们。

6.7 管理员用户

管理员用户是特殊用户,产生这个角色的目的是为了完成需求,而不是在问题域中发现的用户。管理员用户的典型任务是配置文件,设置用户权限以及备份和恢复数据。

6.8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用户执行的活动——也就是正确操作软件的方法。包括屏幕操作、按钮和填写的文本框等的操作顺序,操作规程是动作响应的序列。每个动作响应对说明期望用户做什么,以及系统如何响应等。备份和数据恢复。

6.9 按照规程

安装规程是操作规程的特殊类型,就是安装软件的到平台上。规格说明书要陈述平台和已存在的软件版本形成丛书的问题域。安装程序也要描述每种可能发生的错误,如运行的磁盘空间不足及软件如何响应。

7 结构化方法

列出图例——图形符号及说明。从需求描述中找出DFD的4个基本元素,外部实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流。画出数据流图,按照层次自顶向下进行模块分解,分解到每个模块用已知的简单算法可以描述为止。

编写数据字典(6个表——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流、外部实体)。

画出动态IPO图。

设计实验任务(二)

2015 —2016 学年 第 一 学期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学院 专业 班级 设计实验名称: 软件系统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 ??系统软件结构化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5 年 10 月 13 日至 2015 年 10 月 30 日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并消化本课程授课内容,复习前导课程知识内容;

2.熟悉设计和建模环境,对实例所描述的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运用软件结构化设计原理和方法学进行软件系统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通过该过程掌握软件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鼓励学生思考,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软件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任务。编写出客观、合理、简洁明了、符合设计规则、可实施的系统设计说明书。

4.达到巩固课程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目的,为系统实现提供依据 。 二、实验要求

1.运用软件结构化分析原理和方法学对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进行结构化分析和设计; 2.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软件设计规范编写设计文档。并做好初步分析和设计模型,再来做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3.每项内容都要完成,运用软件文档编辑工具和建模工具(可以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或多种工具)建立文档和其中的模型;

4.文档要求结构清晰,图文表达准确,标注规范。设计合理、逻辑性强、符合设计原则、设计结果可实施。

5.软件工具可使用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rose(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等。

6.实验结束后,把电子文档上传到指定地方,并保留电子文档。 三、实验内容

根据课程确定的题目对“实验一”设计的需求文档和需求规格说明书,运用结构化设计原理、原则和方法(自顶向下、启发式规则、米勒法则、性、信息隐藏、扇入扇出、事物流和控制流等),参考模板编写。包括:DFD——数据流图,软件结构图和程序结构图等。

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格式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准备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前应把详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熟悉并准备好实验用的软件工具,据此完成本次实验。

2.实验环境

描述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各种软件工具);

开机并启动建模软件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 3.实验过程

1)启动系统和启动工具软件环境。 2)用软件工具实现实验内容。 4.实验报告

按照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所有的文档内容嵌入到实验报告文档中,文档按照规定的书写格式书写,表格要有表说图形要有图说。

实验二的整个文档每个同学要保存电子文档,同时网上提交,待所有的实验都完成后,打印完整的实验报告内容和封皮统一上交。

案卷号 日期

类型前缀-名称缩写-年-月-日-序号 密级 页数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系统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书(SDD)

作 者: 完成日期: 签 收 人: 签收日期:

12级软件工程专业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说明:

1.《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Software (structural) design Description)描述了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的设计。它描述了CSCI级设计决策、CSCI体系结构设计(概要设计)和实现该软件所需的详细设计。SDD可用接口设计说明IDD(Interface Design Description)和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Database Design Description)加以补充。

2.SDD连同相关的IDD和DBDD是实现该软件的基础。向需方提供了设计的可视性,为软件支持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

3.IDD和DBDD是否单独成册抑或与SDD合为一份资料视情况繁简而定。 模版中蓝色字体为该题目中应该编写的文档内容提示,按照要求完成本内容,完成内容编写后,把蓝色字体内容删除掉。 文档正文格式要求如下: 字体:宋体 字号:小四 行距:1.25倍

注:此页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目 录

1引言 .............................................................................................................................................................................. 24

1.1标识 ..................................................................................................................................................................... 24 1.2系统概述 .............................................................................................................................................................. 24 1.3文档概述 .............................................................................................................................................................. 25 1.4基线 ..................................................................................................................................................................... 25 2引用文件 ....................................................................................................................................................................... 25 3 CSCI级设计决策 ......................................................................................................................................................... 25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 26

4.1体系结构 .............................................................................................................................................................. 26

4.1.1程序(模块)划分 ........................................................................................................................... 26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 26

4.2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 27

4.2.1常量...............................................................................................................................................27

4.2.2变量...............................................................................................................................................27 4.2.3数据结构 .......................................................................................................................................27

4.3 CSCI部件 ............................................................................................................................................................ 27 4.4执行概念 .............................................................................................................................................................. 28 4.5接口设计 .............................................................................................................................................................. 28

4.5.1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 28

5 CSCI详细设计 ............................................................................................................................................................. 30 6需求的可追踪性 ............................................................................................................................................................ 32 7注解 .............................................................................................................................................................................. 32 附录 ................................................................................................................................................................................. 32

1 引言

1.1 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发行号。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1) 标识号

2) 标题

3) 缩略词语

4) 版本号

版本号 V1.0 版本说明/变更理由/变更内容 作者/日期 姓名/2014XXXX 审批人/日期 备注 变更说明:C:Create,初始创建;A:Add,增加内容;M:Mod,修改;D:Del,删除

5) 发行号

1.2 系统概述

本条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它应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性质;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1) 基本信息

系统的名称:

任务提出人:(提出人姓名,提出人时间) 产品所有权:

可行性研究:(文档名称,时间,完成人) 需求分析:(文档名称,时间,完成人) 系统适用用户: 2) 概述

1.3 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述本文档的用途与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或私密性要求。如果认为需求中没有描述的可以回溯需求分析,进行完善需求。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1.4 基线

说明编写本系统设计说明书所依据的设计基线。(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评审后形成的,据此产生设计,基线的变更要经过高层人员的审批)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2 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还包括参考书等参考文献)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 CSCI级设计决策

本章应根据需要分条给出CSCI级设计决策,即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忽略其内部实现,从用户的角度看,它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其他影响组成该CSCI的软件配置项的选择与设计的决策。 如果所有这些决策在CSCI需求中均是明确的,或者要推迟到CSCI的软件配置项设计时指出,本章应如实陈述。为响应指定为关键性的需求(如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作出的设计决策,应在单独的条中加以描述。如果设计决策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应给出或引用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CSCI级设计决策的例子如下:

a.关于CSCI应接受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的设计决策,包括与其他系统、HWCI(HardWare Configuration Item), CSCI和用户的接口(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设计说明(I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b.有关响应每个输入或条件的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包括该CSCI要执行的动作、响应时间及其他性能特性、被模式化的物理系统的说明、所选择的方程式/算法/规则和对不允许的输入或条件的处理。

c.有关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d.为满足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选择的方法。 e.对应需求所做的其他CSCI级设计决策,例如为提供所需的灵活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所选择的方法。

注:按照以上内容编写,主要是对设计内容的决策,包含所要做的CSCI体系结构的内容的决策,列出配置项主要包含的内容。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本章应分条描述CSCI体系结构设计。如果设计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设计信息在多条中出现,则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条引用。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1 体系结构

4.1.1 程序(模块)划分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功能及其所包含的源标准名。

注:实验二要求运用结构化设计原理和方法,把数据流图进行设计和优化,同时考虑系统资源的配置和运用。

实验三要求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把领域模型转换为对象模型,同时完善用例模型,创建顺序(时序)图。对象模型关注静态结构,特别是类直接的关系。用例模型关注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的关系。有以上两个模型结合事件断言创建顺序(时序)图。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1.2 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之间的层次结构与调用关系。 注:实验二,把优化的数据流图划分成输入模块(I)、处理模块(P)和输出模块(O)的形式,按照HIPO图的构成方法和规则,画出软件结构图。 实验三,由对象模型,用例模型和顺序(时序)图组成。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2 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本章说明本程序系统中使用的全局数据常量、变量和数据结构。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2.1 常量

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及其所在目录,功能说明,具体常量说明等。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2.2 变量

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及其所在目录,功能说明,具体变量说明等。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2.3 数据结构

包括数据结构名称,功能说明,具体数据结构说明(定义、注释、取值„)等。

注:数据结构已经在数据字典中有的,这里可以做链接标识。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3 CSCI部件

本条应:

a.标识构成该CSCI的所有软件配置项。应赋予每个软件配置项一个项目唯一标识符。

注:软件配置项是CSCI设计中的一个元素,如CSCI的一个主要的分支、该分支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类、对象、模块、函数、例程或数据库.软件配置项可以出现在一个层次结构的不同层次上,并且可以由其他软件配置项组成.设计中的软件配置项与实现它们的代码和数据实体(例程、过程、数据库、数据文件等)或包含这些实体的计算机文件之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一个数据库可以被处理为一个CSCI,也可被处理为一个软件配置项。SDD可以通过与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学一致的名字来引用软件配置项。

b.给出软件配置项的静态关系(如“组成”)。根据所选择的软件设计方法学可以给出多种关系(例如,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本条既可以给出类和对象结构,也可以给出CSCI的模块和过程结构)。 c.陈述每个软件配置项的用途,并标识分配给它的CSCI需求与CSCI级设计决策(需求的分配也可在6.a中提供)。

d.标识每个软件配置项的开发状态/类型(如新开发的软件配置项、重用已有设计或软件的软件配置项、再工程的已有设计或软件、为重用而开发的软件等)。对于已有设计或软件,本说明应提供标识信息,如名称、版本、文档引用、库等。

e.描述CSCI(若适用,每个软件配置项)计划使用的计算机硬件资源(例如处理器能力、内存容量、输入/输出设备能力、辅存容量和通信/网络设备能力)。这些描述应覆盖该CSCI的资源使用需求中提及的、影响该cscl的系统级资源分配中提及的、以及在软件开发计划的资源使用度量计划中提及的所有计算机硬件资源。如果一给定的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所有使用数据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如在一个SDD中,则本条可以引用它。针对每一计算机硬件资源应包括如下信息: 1)得到满足的CSCI需求或系统级资源分配;

2)使用数据所基于的假设和条件(例如,典型用法、最坏情况用法、特定事件的假设);

3)影响使用的特殊考虑(例如虚存的使用、覆盖的使用、多处理器的使用或操作系统开销、库软件

或其他的实现开销的影响);

4)所使用的度量单位(例如处理器能力百分比、每秒周期、内存字节数、每秒千字节); 5)进行评估或度量的级别(例如软件配置项,CSCI或可执行程序)。 f.指出实现每个软件配置项的软件放置在哪个程序库中。

注:需要完成对软件结构中的每个模块命名、注明每个模块的详细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条件和数据结构、该模块与哪些模块的有关系、该模块对软件性能的要求(参考数据字典——处理表)、该模块对输入输出的影响、该模块可能产生对硬件资源和系统资源的影响等。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4 执行概念

本条应描述软件配置项间的执行概念。为表示软件配置项之间的动态关系,即CSCI运行期间它们如何交互的,本条应包含图示和说明,(若适用)包括执行控制流、数据流、动态控制序列、状态转换图、时序图、配置项之间的优先关系、中断处理、时间/序列关系、异常处理、并发执行、动态分配与去分配、对象/进程/任务的动态创建与删除和其他的动态行为。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5 接口设计

本条应分条描述软件配置项的接口特性,既包括软件配置项之间的接口,也包括与外部实体,如系统、配置项及用户之间的接口。如果这些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设计说明(IDD)、本文的第5章或其他地方说明的话,可在此处引用。

注:模块的接口设计在4.3中已经描述,这里以其他接口为主,包括与API的接口、应用协议等。用户接口设计用单独文档进行描述,这里只做说明性描述,并做链接(引用)描述。详细内容在下面描述。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5.1 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本条应陈述赋予每个接口的项目唯一标识符,(若适用)并用名字、编号、版本和文档引用等标识接口实体(软件配置项、系统、配置项、用户等)。接口标识应说明哪些实体具有固定接口特性(从而把接口需求强加给接口实体),哪些实体正在开发或修改(因而已把接口需求分配给它们)。(若适用)应该提供一个或多个接口图以描述这些接口。 4.5.x(接口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本条(从4.5.2开始编号)应用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接口,应简要标识接口实体,并且应根据需要划分为几条描述接口实体的单方或双方的接口特性。如果一给定的接口实体本文没有提到(例如,一个外部系统),但是其接口特性需要在本SDD描述的接口实体时提到,则这些特性应以假设、或“当[未提到实体]这样做时,[提到的实体]将„„”的形式描述。本条可引用其他文档(例如数据字典、协议标准、用户接口标准)代替本条的描述信息。本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若适用)它们可按适合于要提供的信息的任何次序给出,并且应从接口实体角度指出这些特性之间的区别(例如数据元素的大小、频率或其他特性的不同期望)。 a.由接口实体分配给接口的优先级;

b.要实现的接口的类型(例如实时数据传输、数据的存储与检索等);

c.接口实体将提供、存储、发送、访问、接收的单个数据元素的特性,例如: 1)名称/标识符;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非技术(自然语言)名称; c)标准数据元素名称; d)缩写名或同义名;

2)数据类型(字母数字、整数等);

3)大小与格式(例如字符串的长度与标点符号); 4)计量单位(如米、元、纳秒等); 5)范围或可能值的枚举(如0^-99);

6)准确度(正确程度)与精度(有效数位数);

7)优先级、时序、频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约束,如数据元素是否可被更新,业务规则是否适用; 8)保密性与私密性约束;

9)来源(设置/发送实体)与接收者(使用/接收实体)。

d.接口实体将提供、存储、发送、访问、接收的数据元素集合体(记录、消息、文件、数组、显示、报表等)的特性,例如: 1)名称/标识符;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非技术(自然语言)名称;

c)技术名称(如代码或数据库中的记录或数据结构名); d)缩写名或同义名;

2)数据元素集合体中的数据元素及其结构(编号、次序、分组); 3)媒体(如盘)及媒体上数据元素/集合体的结构;

4)显示和其他输出的视听特性(如颜色、布局、字体、图标及其他显示元素、蜂鸣声、亮度等); 5)数据集合体之间的关系,如排序/访问特性;

6)优先级、时序、频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约束,如数据集合体是否可被更新,业务规则是否适用;

7)保密性与私密性约束;

8)来源(设置/发送实体)与接收者(使用/接收实体)。 e.接口实体为该接口使用通信方法的特性,例如: 1)项目唯一标识符;

2)通信链路/带宽/频率/媒体及其特性; 3)消息格式化;

4)流控制(如序列编号与缓冲区分配);

5)数据传输率、周期或非周期和传送间隔; 6)路由、寻址及命名约定;

7)传输服务,包括优先级与等级;

8)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考虑,如加密、用户鉴别、隔离、审核等。 f.接口实体为该接口使用协议的特性,例如: 1)项目唯一标识符; 2)协议的优先级/层;

3)分组,包括分段与重组、路由及寻址; 4)合法性检查、错误控制、恢复过程; 5)同步,包括连接的建立、保持、终止; 6)状态、标识和其他报告特性。

g.其他特性,如接口实体的物理兼容性(尺寸、容限、负荷、电压、接插件的兼容性等)。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 CSCI详细设计

本章应分条描述CSCI的每个软件配置项。如果设计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该设计信息在多条中出现,则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条引用。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软件配置项的接口特性可在此处描述,也可在第4章或接口设计说明(IDD)中描述。数据库软件配置项,或用于操作/访问数据库的软件配置项,可在此处描述,也可在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中描述。

5.x(软件配置项的项目唯一标识符或软件配置项组的指定符)

本条应用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软件配置项并描述它。(若适用)描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一种变通,本条也可以指定一组软件配置项,并分条标识和描述它们。包含其他软件配置项的软件配置项可以引用那些软件配置项的说明,而无需在此重复。

a.(若有)配置项设计决策,诸如(如果以前未选)要使用的算法; b.软件配置项设计中的约束、或非常规特征;

c.如果要使用的编程语言不同于该CSCI所指定的语言.应该指出,并说明使用它的理由;

d.如果软件配置项由过程式命令组成或包含过程式命令(如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于定义表单与报表的菜单选择、用于数据库访问与操纵的联机DBMS查询、用于自动代码生成的图形用户接口(GUI)构造器的输入、操作系统的命令或shell脚本),应有过程式命令列表和解释它们的用户手册或其他文档的引用;

e.如果软件配置项包含、接收或输出数据,(若适用)应有对其输入、输出和其他数据元素以及数据元素集合体的说明。(若适用)本文的4.5.x提供要包含主题的列表。软件配置项的局部数据应与软件配置项的输入或输出数据分开来描述。如果该软件配置项是一个数据库,应引用相应的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接口特性可在此处提供,也可引用本文第4章或相应接口设计说明。 f.如果软件配置项包含逻辑,给出其要使用的逻辑,(若适用)包括: 1)该软件配置项执行启动时,其内部起作用的条件; 2)把控制交给其他软件配置项的条件;

3)对每个输入的响应及响应时间,包括数据转换、重命名和数据传送操作; 4)该软件配置项运行期间的操作序列和动态控制序列,包括: a)序列控制方法;

b)该方法的逻辑与输入条件,如计时偏差、优先级赋值; C)数据在内存中的进出;

d)离散输入信号的感知,以及在软件配置项内中断操作之间的时序关系; 5)异常与错误处理。

注:实验二与实验三所预期的结果类似。这里主要对模块的内部逻辑进行设计,用状态图或者Jackson图做模型设计,对于结构化方法是一个模块内部的逻辑,而对于面向对象方法则是类中的方法,以及状态逻辑构成。用伪代码进行算法描述。 可以参考一下模版进行设计。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1 模块开发情况表

模块标识符 模块的描述性名称 代码计划开始日期 模块标识符 模块的描述性名称 代码

设计 实际开始日期 计划完成日期 实际完成日期 计划开始日期 模块实际开始日期 测试 计划完成日期 实际完成日期 计划开始日期 组装实际开始日期 测试 计划完成日期 实际完成日期 代码复查日期 / 签字 源码预计 行数 实际 目标预计 模块实际 大小 设计 模块测试 组装测试 代码复查日期 / 签字 源码行数 目标模块大小 项目负责人批准日期 / 签字

项目负责人批准日期 / 签字 5.2 功能说明

扼要说明本模块(或本组模块)的功能,主要是输入、要求的处理、输出。可以从系统设计说明书摘录。同时列出在软件需求说明书中对这些功能的说明的章、条、款。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3 设计说明

说明本模块(或本组模块)的设计考虑,包括:

a. 在系统设计说明书中有关对本模块(或本组模块)设计考虑的叙述,包括本模块在软件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它同其他模块的接口;

b. 在程序设计说明书中有关对本模块(或本组模块)的设计考虑,包括本模块的算法、处理流程、牵涉到的数据文卷设计、驱动方式和出错信息等; c. 在编制目前已通过全部测试的源代码时实际使用的设计考虑。

注:如果是重复内容,而不是必要内容可以省略。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4 源代码清单

要给出所产生的模块(或本组模块)的第一份无语法错误的源代码清单以及已通过全部测试的当前有效的源代码清单。

注:这里的源代码指伪代码。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5 测试说明

说明直接要经过模块(或本组模块)的每一项测试,包括这些测试各自的标识符和编号、进行这些测试的目的、所用的配置和输入、预期的输出及实际的输出。测试用黑盒测试和白盒补充的方法,对每个模块写出测试用例。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6 复审的结论

把实际测试的结果,同软件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和给出结论。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6 需求的可追踪性

本章应包括:

a.从本SDD中标识的每个软件配置项到分配给它的CSCI需求的可追踪性(亦可在4.1中提供); b.从每个CSCI需求到它被分配给的软件配置项的可追踪性。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7 注解

本章应包含有助于理解本文档的一般信息(例如背景信息、词汇表、原理)。本章应包含为理解本文档需要的术语和定义,所有缩略语和它们在文档中的含义的字母序列表。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8 附录

附录可用来提供那些为便于文档维护而单独出版的信息(例如图表、分类数据)。为便于处理,附录可单独装订成册。附录应按字母顺序(A, B等)编排。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天津城建大学

设计实验任务(三)

2015 —2016 学年 第 一 学期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学院 专业 班级 设计实验名称: 软件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 ??系统软件面向对象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5 年 10 月 27 日至 2014 年 11 月 10 日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并消化本课程授课内容,复习前导课程知识内容;

2.熟悉建模环境,对实例所描述的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掌握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

3.进一步鼓励学生勤思考,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完成运用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学,根据所学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对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进行分析和设计,编写出客观、合理、简洁明了、符合设计规则、可实施的系统设计说明书。

4.达到巩固课程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目的,为系统实现提供依据。 二、实验要求

1.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学对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理解需求分析中对实例的问题描述和问题域抽象确定问题框架模型;

2.对问题框架模型进行模式分解,运用UML语言进行建模,根据问题域和软件的规模建立不同的模型,通过模型的逻辑关系最终设计出顺序图、状态图和Jackson图。编写的文档结构参考老师设计的模板;并做好模型初步分析和设计,再来做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3.每项内容都要完成,运用软件文档编辑工具和建模工具(可以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或多种工具)建立文档和其中的模型;

4.文档要求结构清晰,图文表达准确,标注规范。设计合理、逻辑性强、符合设计原则、设计结果可实施。

5.软件工具可使用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rose(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等。

6.实验结束后,把电子文档上传到指定地方,并保留电子文档。 三、实验内容

根据课程确定的题目对“实验一”设计的需求文档和需求规格说明书,运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原理、原则和方法(定义对象和类、启发式规则、米勒法则、性、信息隐藏、扇入扇出等),

参考模板编写。包括:用例图、对象模型、类图,活动图、包图、顺序图、状态转换图和Jackson图等。

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格式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准备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前应把详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熟悉并准备好实验用的软件工具,据此完成本次实验。

2.实验环境

描述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各种软件工具);

开机并启动建模软件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 3.实验过程

1)启动系统和启动工具软件环境。 2)用软件工具实现实验内容。 4.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报告的格式,仍采用实验任务2的报告格式,只是把“结构化设计”的内容变成“面向对象设计”的内容。

按照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所有的文档内容嵌入到实验报告文档中,文档按照规定的书写格式书写,表格要有表说图形要有图说。

实验三的整个文档每个同学要保存电子文档,同时网上提交,待所有的实验都完成后,打印完整的实验报告内容和封皮统一上交。

设计实验任务(四)

2015 —2016 学年 第 一 学期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学院 专业 班级 设计实验名称: 软件系统UI和数据库设计 设计题目: ??软件系统UI和数据库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5 年 11 月 13 日至 2015 年 11 月 25 日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并消化本课程授课内容,复习前导课程知识内容;

2.熟悉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环境,运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以题目实例所描述的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为依据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3.进一步鼓励学生勤思考,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完成运用数据库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客观、逻辑合理、符合设计规则、可实施的数据库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4.达到巩固课程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目的,为系统部署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

1.运用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实验一、二、三进行的分析和设计进行UI和数据库逻辑分析和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物理设计;

2.UI设计主要参考实验一的用户要求,数据库设计要说明设计依据,特别是对软件性能的影响,逻辑关系要符合数据库设计规则和规范化要求。数据库物理设计并不要指定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际部署的时候,开发者可更加用户的具体需求选用。做好模型初步分析和设计后,再来做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3.每项内容都要完成,运用软件文档编辑工具和建模工具(可以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或多种工具)建立文档和其中的模型;

4.文档要求结构清晰,图文表达准确,标注规范。设计合理、逻辑性强、符合设计原则、设计结果可实施。

5.数据库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建模工具可使用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rose(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等。

6.实验结束后,把电子文档上传到指定地方,并保留电子文档。 三、实验内容

根据课程确定的题目对“实验一”、“实验二”或“实验三”的设计结果完成实验四。运用数据库原理中的设计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和数据库物理设计,参考模板编写。包括:

用户界面设计规则,E-R模型分析,规范化,数据库逻辑设计模型,数据库物理设计模型,建立数据库表等。

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格式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准备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前应把详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熟悉并准备好实验用的软件工具,据此完成本次实验。

2.实验环境

描述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各种软件工具);

开机并启动建模软件office2003或2007、windows office visio2003(或其他建模工具软件)。 3.实验过程

1)启动系统和启动工具软件环境。 2)用软件工具实现实验内容。 4.实验报告

按照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所有的文档内容嵌入到实验报告文档中,文档按照规定的书写格式书写,表格要有表说图形要有图说。

实验四的整个文档每个同学要保存电子文档,同时网上提交,待所有的实验都完成后,打印完整的实验报告内容和封皮统一上交。

把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和实验四的实验内容统一编排电子文档上交,并与封皮合并,上传到教务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每位同学打印该实验报告,由各班班长统一收齐后上交指导教师。具体上交时间为2014年11月17日。过期视为未交实验报告。

案卷号 日期

类型前缀-名称缩写-年-月-日-序号 密级 页数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系统

用户接口(界面)设计说明书

作 者: 完成日期: 签 收 人: 签收日期:

12级软件工程专业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 V1.0 变更理由/变更内容/页数 作者/日期 姓名/2014XXXX 注记 常见快捷键规定 变更说明:C:Create,初始创建;A:Add,增加内容;M:Mod,修改;D:Del,删除

用户接口(界面)设计说明(UIDD) 说明:

1.《用户接口(界面)设计说明》(UIDD:User Interface Design Description)描述了系统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系统用户操作系统的环境和操作规则。UIDD要描述界面的结构和链接,每个界面的构成格式和内容,表达风格,视觉效果,操作提示等。设计每一个界面,但要保持风格的一致性。 2.UIDD的设计应追溯到需求分析文档和用户操作手册。 3.文档正文格式要求如下: 字体:宋体 字号:小四 行距:1.25倍

注:此页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目 录

1 引言 ........................................................................................................................................................................... 42 1.1 开发环境 ............................................................................................................................................................. 42 1.2 标识 .................................................................................................................................................................... 42 1.3 文档概述 ............................................................................................................................................................. 42 1.4 引用文件 ............................................................................................................................................................. 43 2 设计理念视觉美学设计 .............................................................................................................................................. 43 3 结构设计 .................................................................................................................................................................... 43 3.1 组织结构 ............................................................................................................................................................. 43

3.1.1 程序(模块)划分 ......................................................................................................................... 43

3.1.2 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 44

3.2 拓扑结构 ............................................................................................................................................................. 44

3.2.1 常量 ............................................................................................................................................ 44

3.2.2 变量 ............................................................................................................................................ 44 3.2.3 数据结构 .................................................................................................................................... 44

3.3 CSCI部件 .......................................................................................................................................................... 44 3.4 执行概念 ............................................................................................................................................................. 45 3.5 接口设计 ............................................................................................................................................................. 45

3.5.1 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 46

4 界面布局设计 ............................................................................................................................................................. 47 4.1 用户界面汇总 ...................................................................................................................................................... 48 4.2 界面标准和公共控件 ........................................................................................................................................... 49 4.2.1界面元素精度标准 ............................................................................................................................................. 49 4.2.2标准按钮库及快捷键 ......................................................................................................................................... 50 4.2.3标准交互对话框库 ............................................................................................................................................. 51 4.2.4标准分辨率 ....................................................................................................................................................... 53 4.2.5标准操作 ........................................................................................................................................................... 53 4.2.6标准冻结(表格界面) ...................................................................................................................................... 54 4.2.7标准编辑项类型 ................................................................................................................................................ 54 4.2.8标准列表项(LIST及LOV) ............................................................................................................................ 56 4.2.9标准快速搜索 .................................................................................................................................................... 56 4.3 界面详细设计 ...................................................................................................................................................... 58 4.3.1界面设计模版 .................................................................................................................................................... 58 4.3.2XXX界面设计 .................................................................................................................................................... 58 5 功能说明 .................................................................................................................................................................... 61

5.1 功能说明 ............................................................................................................................................................. 61 5.2 设计说明 ............................................................................................................................................................. 61 5.3 源代码清单 ......................................................................................................................................................... 62 5.4 测试说明 ............................................................................................................................................................. 62 5.5 复审的结论 ......................................................................................................................................................... 62 6 需求的可追踪性 ......................................................................................................................................................... 62 7 注解 ........................................................................................................................................................................... 62 8 附录 ........................................................................................................................................................................... 62

1 引言

1.1 开发环境

开发所用的软件工具,开发平台,操作系统等描述。

前台采用 (此处输入开发工具名称) 作开发工具,后台以(此处输入数据库名称)作数据库来管理数据存储。

屏幕分辨率条件和要求。系统是否自动设定?

用户界面的兼容性。说明UI运行支持的环境列表,不支持的环境列表。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1.2 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发行号。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6) 标识号

7) 标题

8) 缩略词语

9) 发行号

1.3 文档概述

本条应描述文档的一般属性;简述本文档依据的需求文档,应用的系统。概述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如果认为需求中描述不清楚的可以回溯需求分析,完善需求。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 基本信息

系统的名称:

任务提出人:(提出人姓名,提出人时间) 产品所有权:

可行性研究:(文档名称,时间,完成人) 需求分析:(文档名称,时间,完成人)

4) 阅读对象

系统适用用户: 设计开发人员: 视觉设计人员: 测试人员: 5) 概述

交互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设计,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在围绕着用户行为去设计的。交互设计师通过设计用户的行为,让用户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去完成产品业务目标,获得愉快的...

1.4 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还包括参考书等参考文献)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2 设计理念视觉美学设计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还包括参考书等参考文献)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 结构设计

3.1 组织结构

当今软件界的所有软件无不是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它的好处不外乎它有美观、直接、操作者易懂和操作方便等好处。(此处输入编写文档的具体目的)。

3.1.1 程序(模块)划分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功能及其

所包含的源标准名。

注:实验二要求运用结构化设计原理和方法,把数据流图进行设计和优化,同时考虑系统资源的配置和运用。

实验三要求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把领域模型转换为对象模型,同时完善用例模型,创建顺序(时序)图。对象模型关注静态结构,特别是类直接的关系。用例模型关注参与者与系统功能的关系。有以上两个模型结合事件断言创建顺序(时序)图。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1.2 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之间的层次结构与调用关系。 注:实验二,把优化的数据流图划分成输入模块(I)、处理模块(P)和输出模块(O)的形式,按照HIPO图的构成方法和规则,画出软件结构图。 实验三,由对象模型,用例模型和顺序(时序)图组成。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2 拓扑结构

本章说明本程序系统中使用的全局数据常量、变量和数据结构。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2.1 常量

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及其所在目录,功能说明,具体常量说明等。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2.2 变量

包括数据文件名称及其所在目录,功能说明,具体变量说明等。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2.3 数据结构

包括数据结构名称,功能说明,具体数据结构说明(定义、注释、取值„)等。

注:数据结构已经在数据字典中有的,这里可以做链接标识。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3 CSCI部件

本条应:

a.标识构成该CSCI的所有软件配置项。应赋予每个软件配置项一个项目唯一标识符。

注:软件配置项是CSCI设计中的一个元素,如CSCI的一个主要的分支、该分支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类、对象、模块、函数、例程或数据库.软件配置项可以出现在一个层次结构的不同层次上,并且可以由其他软件配置项组成.设计中的软件配置项与实现它们的代码和数据实体(例程、过程、数据库、数据文件等)或包含这些实体的计算机文件之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一个

数据库可以被处理为一个CSCI,也可被处理为一个软件配置项。SDD可以通过与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学一致的名字来引用软件配置项。

b.给出软件配置项的静态关系(如“组成”)。根据所选择的软件设计方法学可以给出多种关系(例如,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时,本条既可以给出类和对象结构,也可以给出CSCI的模块和过程结构)。 c.陈述每个软件配置项的用途,并标识分配给它的CSCI需求与CSCI级设计决策(需求的分配也可在6.a中提供)。

d.标识每个软件配置项的开发状态/类型(如新开发的软件配置项、重用已有设计或软件的软件配置项、再工程的已有设计或软件、为重用而开发的软件等)。对于已有设计或软件,本说明应提供标识信息,如名称、版本、文档引用、库等。

e.描述CSCI(若适用,每个软件配置项)计划使用的计算机硬件资源(例如处理器能力、内存容量、输入/输出设备能力、辅存容量和通信/网络设备能力)。这些描述应覆盖该CSCI的资源使用需求中提及的、影响该cscl的系统级资源分配中提及的、以及在软件开发计划的资源使用度量计划中提及的所有计算机硬件资源。如果一给定的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所有使用数据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如在一个SDD中,则本条可以引用它。针对每一计算机硬件资源应包括如下信息: 1)得到满足的CSCI需求或系统级资源分配;

2)使用数据所基于的假设和条件(例如,典型用法、最坏情况用法、特定事件的假设);

3)影响使用的特殊考虑(例如虚存的使用、覆盖的使用、多处理器的使用或操作系统开销、库软件或其他的实现开销的影响);

4)所使用的度量单位(例如处理器能力百分比、每秒周期、内存字节数、每秒千字节); 5)进行评估或度量的级别(例如软件配置项,CSCI或可执行程序)。 f.指出实现每个软件配置项的软件放置在哪个程序库中。

注:需要完成对软件结构中的每个模块命名、注明每个模块的详细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条件和数据结构、该模块与哪些模块的有关系、该模块对软件性能的要求(参考数据字典——处理表)、该模块对输入输出的影响、该模块可能产生对硬件资源和系统资源的影响等。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4 执行概念

本条应描述软件配置项间的执行概念。为表示软件配置项之间的动态关系,即CSCI运行期间它们如何交互的,本条应包含图示和说明,(若适用)包括执行控制流、数据流、动态控制序列、状态转换图、时序图、配置项之间的优先关系、中断处理、时间/序列关系、异常处理、并发执行、动态分配与去分配、对象/进程/任务的动态创建与删除和其他的动态行为。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5 接口设计

本条应分条描述软件配置项的接口特性,既包括软件配置项之间的接口,也包括与外部实体,如系统、配置项及用户之间的接口。如果这些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设计说明(IDD)、本文的第5章或其他地方说明的话,可在此处引用。

注:模块的接口设计在4.3中已经描述,这里以其他接口为主,包括与API的接口、应用协议等。用户接口设计用单独文档进行描述,这里只做说明性描述,并做链接(引用)描述。详细内容在下面描述。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5.1 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本条应陈述赋予每个接口的项目唯一标识符,(若适用)并用名字、编号、版本和文档引用等标识接口实体(软件配置项、系统、配置项、用户等)。接口标识应说明哪些实体具有固定接口特性(从而把接口需求强加给接口实体),哪些实体正在开发或修改(因而已把接口需求分配给它们)。(若适用)应该提供一个或多个接口图以描述这些接口。 4.5.x(接口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本条(从4.5.2开始编号)应用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接口,应简要标识接口实体,并且应根据需要划分为几条描述接口实体的单方或双方的接口特性。如果一给定的接口实体本文没有提到(例如,一个外部系统),但是其接口特性需要在本SDD描述的接口实体时提到,则这些特性应以假设、或“当[未提到实体]这样做时,[提到的实体]将„„”的形式描述。本条可引用其他文档(例如数据字典、协议标准、用户接口标准)代替本条的描述信息。本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若适用)它们可按适合于要提供的信息的任何次序给出,并且应从接口实体角度指出这些特性之间的区别(例如数据元素的大小、频率或其他特性的不同期望)。 a.由接口实体分配给接口的优先级;

b.要实现的接口的类型(例如实时数据传输、数据的存储与检索等);

c.接口实体将提供、存储、发送、访问、接收的单个数据元素的特性,例如: 1)名称/标识符;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非技术(自然语言)名称; c)标准数据元素名称; d)缩写名或同义名;

2)数据类型(字母数字、整数等);

3)大小与格式(例如字符串的长度与标点符号); 4)计量单位(如米、元、纳秒等); 5)范围或可能值的枚举(如0^-99);

6)准确度(正确程度)与精度(有效数位数);

7)优先级、时序、频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约束,如数据元素是否可被更新,业务规则是否适用; 8)保密性与私密性约束;

9)来源(设置/发送实体)与接收者(使用/接收实体)。

d.接口实体将提供、存储、发送、访问、接收的数据元素集合体(记录、消息、文件、数组、显示、报表等)的特性,例如: 1)名称/标识符;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非技术(自然语言)名称;

c)技术名称(如代码或数据库中的记录或数据结构名); d)缩写名或同义名;

2)数据元素集合体中的数据元素及其结构(编号、次序、分组); 3)媒体(如盘)及媒体上数据元素/集合体的结构;

4)显示和其他输出的视听特性(如颜色、布局、字体、图标及其他显示元素、蜂鸣声、亮度等); 5)数据集合体之间的关系,如排序/访问特性;

6)优先级、时序、频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约束,如数据集合体是否可被更新,业务规则是否适用;

7)保密性与私密性约束;

8)来源(设置/发送实体)与接收者(使用/接收实体)。 e.接口实体为该接口使用通信方法的特性,例如: 1)项目唯一标识符;

2)通信链路/带宽/频率/媒体及其特性; 3)消息格式化;

4)流控制(如序列编号与缓冲区分配);

5)数据传输率、周期或非周期和传送间隔; 6)路由、寻址及命名约定;

7)传输服务,包括优先级与等级;

8)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考虑,如加密、用户鉴别、隔离、审核等。 f.接口实体为该接口使用协议的特性,例如: 1)项目唯一标识符; 2)协议的优先级/层;

3)分组,包括分段与重组、路由及寻址; 4)合法性检查、错误控制、恢复过程; 5)同步,包括连接的建立、保持、终止; 6)状态、标识和其他报告特性。

g.其他特性,如接口实体的物理兼容性(尺寸、容限、负荷、电压、接插件的兼容性等)。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 界面布局设计

所有的交互细节都会以图片注解的形式出现,文档的目的是辅助图片注解嘉庆表达交互。 根据不动的交互行为思考参考方向: 链接的指向

链接的咖啡方式(本窗口或新窗口) 那些地方是否需要做链接 是否带ait title信息 极限状态所表现的方式

操作时产生的信息的提示等 激活表情与未激活的不同状态 页面弹出浮动层的说明

Js效果的注解说明(如滚动、点击按钮的div的展开和隐藏等) 列表信息显示数量

复杂不同场景的状态其实说明(必要的话配合场景图) 权限、数据、字段、一般错误提示

本章应分条描述CSCI的每个软件配置项。如果设计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该设计信息在多条中出现,则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条引用。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软件配置项的接口特性可在此处描述,也可在第4章或接口设计说明(IDD)中描述。数据库软件配置项,或用于操作/访问数据库的软件配置项,可在此处描述,也可在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中描述。

5.x(软件配置项的项目唯一标识符或软件配置项组的指定符)

本条应用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软件配置项并描述它。(若适用)描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一种变通,本条也可以指定一组软件配置项,并分条标识和描述它们。包含其他软件配置项的软件配置项可以

引用那些软件配置项的说明,而无需在此重复。

a.(若有)配置项设计决策,诸如(如果以前未选)要使用的算法; b.软件配置项设计中的约束、或非常规特征;

c.如果要使用的编程语言不同于该CSCI所指定的语言.应该指出,并说明使用它的理由;

d.如果软件配置项由过程式命令组成或包含过程式命令(如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于定义表单与报表的菜单选择、用于数据库访问与操纵的联机DBMS查询、用于自动代码生成的图形用户接口(GUI)构造器的输入、操作系统的命令或shell脚本),应有过程式命令列表和解释它们的用户手册或其他文档的引用;

e.如果软件配置项包含、接收或输出数据,(若适用)应有对其输入、输出和其他数据元素以及数据元素集合体的说明。(若适用)本文的4.5.x提供要包含主题的列表。软件配置项的局部数据应与软件配置项的输入或输出数据分开来描述。如果该软件配置项是一个数据库,应引用相应的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接口特性可在此处提供,也可引用本文第4章或相应接口设计说明。 f.如果软件配置项包含逻辑,给出其要使用的逻辑,(若适用)包括: 1)该软件配置项执行启动时,其内部起作用的条件; 2)把控制交给其他软件配置项的条件;

3)对每个输入的响应及响应时间,包括数据转换、重命名和数据传送操作; 4)该软件配置项运行期间的操作序列和动态控制序列,包括: a)序列控制方法;

b)该方法的逻辑与输入条件,如计时偏差、优先级赋值; C)数据在内存中的进出;

d)离散输入信号的感知,以及在软件配置项内中断操作之间的时序关系; 5)异常与错误处理。

注:实验二与实验三所预期的结果类似。这里主要对模块的内部逻辑进行设计,用状态图或者Jackson图做模型设计,对于结构化方法是一个模块内部的逻辑,而对于面向对象方法则是类中的方法,以及状态逻辑构成。用伪代码进行算法描述。 可以参考一下模版进行设计。 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1 用户界面汇总

格式例子:

界面名称 主界面 标识符 GUI-MsinForm 描述用地及与其他界面之间的关系 加载住菜单、背景显示、导航菜单 由左侧的属性导航控件和右侧的网络控件组成,提供对数据的普通查询和快捷查询 由属性控件组成,提供对数据的树形查询和显示 由矩阵报表控件组成,提供对数据分析的矩阵显示 由图形报表控件组成,提供对数据分析的图形显示 由可编辑的网格控件组成,提供对数据的直接增删改操作,以及查询功能 由可编辑的树形控件组成,提供对数据的直接增删改操作,以及树形查询功能 对单条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的窗体 普通查询窗体 GUI-CommonQueryForm 由单个网络控件组成,提供对数据的普通查询 导航查询窗体 GUI-NzvQueryForm 树形查询窗体 GUI-TreeQueryForm 矩阵报表窗体 GUI-MstrixReportForm 图形报表窗体 GUI-HartReportForm 可编辑普通查询窗体 可编辑树形查询窗体 GUI-EditabieCommon QueryForm GUI-EditabieTree QueryForm 普通编辑窗体 GUI-CommonEditForm

主从窗体 GUI-MDEditForm 对主从表结构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的窗体 4.2 界面标准和公共控件 4.2.1 界面元素精度标准

元素类型 字体 工具条 标准 字体?体,字号?号,字形为?? 图标大小为?X ?(如24x24) 不带文字的工具条高度为??(如36px) 带文字的工具条高度为??(如48px) 高度为??(如20px) 对齐方式:(如与同行控件水平对齐;与同列控件两端对齐) 控件内容对齐方式:(如文本为左对齐:数值为右对齐) 标签采用??(如右)对齐方式 日期控件显示格式为:(如yyyy-mm-dd) 带时间的日期控件显示格式为:(如yyyy-mm-dd HH24:mi:ss) 高度为:(如23px) ??(如四)个汉字以内的宽度为??(75px) 公共按钮必须配备快捷键(查看标准按钮库说明) 高度为:20px 宽度为:(如根据标题字数自适应调整) 宽度为:(如默认为200px) 可通过鼠标拖动调整宽度 表格标题高度为:(如23px) 必须显示快捷查询行,高度为:(如23px) 行高度为:(如21px) 行号栏宽度为:(如40px)。完整显示?(如3)位字数 垂直滚动条的宽度为:(如15px) 水平滚动条的高度为:(如15px) 列标题和行内容对齐方式:文本为左对齐,数值为右对齐 窗体为模态对话框(独占式) 初始位置为屏幕??(如居中)显示 屏幕最小化按钮,最大化和关闭按钮可用 可以鼠标推动调整窗体位置和大小 所有可编辑样式的控件均可自定义显示样式 可导入和导出样式文件 支持系统管理员或操作员配置管理样式 高度不低于?,宽度不低于?,窗口标题命名统一为xxxxx列表 窗体宽度为:(如260px),高度为:(如68px) 初始位置为:(如屏幕居中显示,不可移动) 标题居中显示,宽度为:(如130px)高度为:(如14px),粗体 提示文本居中显示,宽度为:(如250px)高度为:(如14px) 窗体宽度为:(如292px),高度为:(如65px) 编辑控件 按钮 标签页 树形控件 表格控件 弹出试窗体 界面样式 LOV 悬浮提示窗体 速度条提示窗

体 初始位置为:(如屏幕居中显示,不可移动) 提示文本居中显示,宽度为:(如286px)高度为:(如38px),可自动换行 进度条居中显示,宽度为:(如286px)高度为:(如21px),进度显示为百分比,在速度条中间显示 注释:px就是pixel的缩写,pixel即像素,它不是自然界的长度单位。px是就是一张图片中最小的点,一张位图就是由这些点构成的。

px是相对单位,相对你电脑分辨率来说的。

一般电脑图像的像素分辨率是72ppi(px per inch),此时1px=0.04cm,1cm=25px。 很多手机是300ppi,此时 px=0.009cm

4.2.2 标准按钮库及快捷键

按钮标识 btn_all btn_return btn_cancel btn_default btn_search btn_ignore btn_no btn_confirm btn_ok btn_apply btn_browser btn_retry btn_run btn_exit btn_yes 快捷键 Alt+Y 快捷键 Alt+X 快捷键 Alt+S 快捷键 Alt+R 快捷键 Alt+R 快捷键 Alt+P 快捷键 Alt+O 快捷键 Alt+O 快捷键 Alt+N 快捷键 Alt+I 快捷键 Alt+F 快捷键 Alt+D 快捷键 Alt+C 快捷键 Alt+B 图例 快捷键 快捷键 Alt+A

btn_abort 快捷键 Alt+Z 4.2.3 标准交互对话框库

对话框标识 Msg_error_system 图例 使用说明 系统发生未知异常时,框架弹出提示信息 Msg_error_custom 在想操作员提示了异常信息后,需要向操作员提供详细(如数据库返回的异常,或框架返回的异常等)是,使用该种类型提示框 Msg_info_o 主要用于系统提示类信息的对话框,告知用户系统做了什么。如“保存成功” Msg_warn_o 主要用于系统警告类信息的对话框,提醒用户发生或将要发生什么。如“xxx文件不存在”,“单据已审核,不能修改” Msg_error_o 主要用于系统错误类信息的对话框,提醒用户发生了什么异常,如“删除失败”

Msg_ask_oc 主要用于系统询问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确定,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要包含如“确定要退出系统吗?” 主要用于系统警告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确定,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系统将从数据库删除此表单,确定要删除吗?” 主要用于系统错误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确定,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文件不存在,确定要继续吗?” 主要用于系统询问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终止,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选择重试,系统再次执行;选择忽略, 系统继续执行。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信息,请选择操作” 主要用于系统警告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终止,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选择重试,系统再次执行;选择忽略, 系统继续执行。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警告,请选择操作” 主要用于系统错误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终止,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选择重试,系统再次执行;选择忽略, 系统继续执行。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错误,请选择操作” 主要用于系统询问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是,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否,系统跳过某操作并继续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 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提示信息,是否要xxx吗?” 主要用于系统警告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是,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否,系统跳过某操作并继续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 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警告,是否要xxx吗?” 主要用于系统错误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是,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否,系统跳过某操作并继续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 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Msg_warn_oc Msg_error_oc Msg_ask_ari Msg_warn_ari Msg_error_ari Msg_ask_ync Msg_warn_ync Msg_error_ync

错误,是否要xxx吗?” Msg_ask_yn 主要用于系统询问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是,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否,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提示信息,是否要xxx吗?” Msg_warn_yn 主要用于系统警告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是,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否,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警告,是否要xxx吗?” Msg_error_yn 主要用于系统错误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是,系统继续执行;选择否,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警告,是否要xxx吗?” Msg_ask_rc 主要用于系统询问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重试,系统再次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提示信息,请选择操作” Msg_marn_rc 主要用于系统警告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重试,系统再次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警告,请选择操作” Msg_error_rc 主要用于系统错误类信息的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接下来的操作,选择重试,系统再次执行;选择取消,系统中断执行,返回操作界面。提示语一般包含:如“xxx错误,请选择操作” 4.2.4 标准分辨率

1)分辨率支持:WINDOWS XP平台以上,支持自适应分辨率; 2)最佳分辨率支持:1024 x 768、1152 x 8 3)最低分辨率支持:800 x 600

4.2.5 标准操作

1)多行界面中,支持以下操作:  使用鼠标选中多行;

 使用Ctrl+鼠标选中多行;  使用Shift+鼠标选中多行;

 使用Ctrl+A全选所有行。

2)点击某个功能界面中的“退出”按钮,仅退出当前界面;

3)点击系统控制台“关闭”或“退出系统”菜单,退出整个系统;

4)文本编辑项,支持鼠标右键魔术(快捷)菜单,即:剪切、复制、粘贴、删除、撤销、全选;

5)树形界面:

 支持通过鼠标的拖拉类调整宽度;

 支持快速搜索,对树内容进行全文搜索;  节点内容支持鼠标右键魔术(快捷)菜单; 6)列表式界面:

 支持通过鼠标的拖拉来调整宽度,或位置;  支持点击列的标题,对界面的内容重新排序;  每项都支持快捷搜索。 7)默认焦点:

 MESSAGEBOX(弹出式交互窗口):如有两个或以上按钮,焦点放在“取消“或”否“等

不影响操作的按钮上;

 搜索条件输入窗口:放着在第一项;

 可编辑窗口:放置在第一项可编辑的项上;  不可渐渐窗口?放置在第一项; 8)指示性信息:

 关键项,有格式要求项等提供指示性信息;  光标进行相应项时,在状态栏提示相应信息;

 鼠标防止在相应项上时,在鼠标下方悬浮提示相应信息。

4.2.6 标准冻结(表格界面)

1)冻结

(1)支持左冻结

 支持单项冻结:选中项冻结,冻结项自动排列以最左边;

 支持分组冻结:从最左边非冻结的第一项起,截至至选中项的项进行冻结,并排列在最左

边。

(2)支持右冻结

 支持单项冻结:选中项冻结,冻结项自动排列以最右边;

 支持分组冻结:从最右边非冻结的第一项起,截至至选中项的项进行冻结,并排列在最右

边。 2)解冻

(1)支持两种方式解冻

 解冻左边:从最左边非冻结的第一项起,截至至选中项的项进行解冻;  解冻右边:从最右边非冻结的第一项起,截至至选中项的项进行解冻。 (2)仅支持一次解冻

4.2.7 标准编辑项类型

1)文本项

 光标可以进入;

 可以设置为只读、读写、解蔽;  支持鼠标右键魔术(快捷)菜单。 2)列表项LIST (1)弹出类型

 不支持输入、只支持选择;  列表值以下拉形式显示;

 不支持鼠标右键魔术(快捷)菜单;

 鼠标放置时,滚动中建,值不改变,当在弹出列表值时,可以使用鼠标中建滚动,选中值

并点击后再改变列表项的值。 (2)文本类型

 光标可以进入;

 支持输入、支持选择、亦支持通过上下箭头选择;  列表值以下拉形式显示;

 支持鼠标右键模式(快捷)菜单;

 鼠标放置时,滚动中建,值不改变,当弹出列表值时,可以使用鼠标中建滚动,选中值并

点击后再改变列表项的值。 (3)组合类型

 光标可以进入;

 支持输入、亦支持通过上下箭头选择;  无列表值;

 支持鼠标右键模式(快捷)菜单;

 鼠标放置时,滚动中建,值不改变,当弹出列表值时,可以使用鼠标中建滚动,选中值并

点击后再改变列表项的值。 3)列表项LOV  光标可以进入;

 支持输入、亦支持选择;  列表值以弹出窗口显示;

 支持鼠标右键模式(快捷)菜单。 4)列表项(日期)  光标可以进入;

 支持输入、亦支持选择;  列表值以下拉形式显示;

 支持鼠标右键模式(快捷)菜单;

 鼠标放置时,滚动中建,值不改变,当弹出列表值时,可以使用鼠标中建滚动,选中值并

点击后再改变列表项的值。 5)显示项

 光标可以进入;  不能输入;

 列表值以下拉形式显示;

 不支持鼠标右键模式(快捷)菜单。 6)检查项

 光标可以进入;

 可以设置为只读、读写、屏蔽;  不支持鼠标右键模式(快捷)菜单。 7)单选项

 光标可以进入;

 可以设置为只读、读写、屏蔽。  不支持鼠标右键模式(快捷)菜单;

4.2.8 标准列表项(LIST及LOV)

1)列表内容(以下是举例)

 门店:显示门店编码、门店简称、门店全称;  其他项:显示编码、名称。 2)支持鼠标调整大小

3)如需特殊显示,必须在UI设计中着重描述 4)LIST原型

5)LOV原型

6)LOV基本操作

 刚显示LOV窗口时,焦点放置在列表值的第一行的第一列;

 搜索项输入标准:支持有焦点输入、以及伍焦点输入,当焦点在本项,按向下方向键可以

导航至别表项;

 搜索项的查询标准:全模糊查询;  支持按回车键直接返回值。

4.2.9 标准快速搜索

4.2.9.1 列表式界面

1)输入快速搜索条件位置:列表标题与显示内容之间的空行,即为该列的可输入的快捷搜索项;

2)操作方式

 手工输入,支持全模糊查询;

 支持使用回退键删除快速搜索项的输入内容,清空该项的快速搜索条件,恢复搜索前的显

示;

3)搜索结果显示方式:仅显示符坟快速搜索条件的内容在列表界面中; 4)搜索状态栏

(1)在任意一列输入快捷搜索条件后,在列的底部出现快捷搜索状态栏,显示快捷搜索的条件;

(2)状态栏原型

(3)操作方式

 鼠标点击最左端的图标,清空所选择的快速搜索条件;  鼠标点击图标,清空所选择的快速搜索条件;  鼠标点击图标,选择相应的快速搜索条件;  鼠标点击最右端的5)“自定义快捷搜索”界面 (1)原型

图标,进入“自定义快捷搜索”界面;

(2)操作方式

 鼠标点击靠左端的图标选择连接运算符;  鼠标点击靠右端的图标增加一个条件;  鼠标点击图标下面内容,可以对条件进行自定义修改;  通过“确定”、“取消”、“应用”进行自定义搜索的反馈。

4.2.9.2 树形界面

1)输入快捷搜索条件位置:树标题的项端空白项,即为该树的可输入的快捷搜索项。

2)操作方式

 手工输入,支持全模糊查询;

 支持使用回退键删除快捷搜索项的输入内容,清空该项的快速搜索条件,恢复搜索前的

显示。

3)搜索结果显示方式

(1)不改变树形原有的显示内容。

(2)对符合快捷搜索调价的额结果节点,以高亮背景色(黄色)显示。

 当本节点符合搜索结果时,以高亮背景色(黄色)显示;

 当本节点下的子节点符合搜索结果时,本节点以及子节点以高亮背景色(黄色)显示。 (3)树形节点展开方式

 如下属子节点无符合搜索结果时,鼠标点击本级节点时,仅展开本节节点,显示所有下

级子节点;

 如下属子节点有符合搜索结果时,鼠标点击本级节点时,自动展开所有符合搜索结果的

下属子节点,光标定位到第一个符合搜索结果的子节点上。

4.3 界面详细设计 4.3.1 界面设计模版

设计概述

(1)说明从其他界面窗体传递参数如何提取参数,以及处理范围  描述:(如果有描述的内容)  描述:(如果有描述的内容)  描述:(如果有描述的内容)

描述:(如果有描述的内容)  描述:(如果有描述的内容)  描述:(如果有描述的内容)

(2)

......

4.3.2 XXX界面设计

1)主界面

(1)XXX界面原型 (2)XXX界面操作

 支持最大化、最小化、关闭;  支持移动、调整大小; 

(3)XXX界面初始化显示  最大化显示;  默认排序; 

(4)标题栏说明  原型  标题名称  语言ID

 界面功能:点击关闭整个界面/......;  操作方式:鼠标左键。 (5)工具栏说明  XXX按钮 按钮标签:

图标: 语音ID:

自定义下拉菜单:无/XXX; 自定义右键菜单:无/XXX; 焦点定位:不支持/支持; 快捷键:ALT+xxxFx;

操作方式:快捷键或鼠标左键;  XXX按钮 ......

(6)XXX界面元素说明

仅在本界面有效的快捷菜单。  XXX项 语音ID:

显示数据源:XXX档案的XXX: 编辑项类型:4.7节中的一项/按钮;

默认排序:列表项LIST及列表项LOV特性;

输入:只允许在列表中选择/支持手工输入,不允许输入句号及逗号; 默认显示内容:

显示格式(掩码):日期(YYY-MM-DD HH24:MI:SS)

数字(NN0/NN,NN0.NNNN/N,NN0.NN)[%]字符 无;

支持渗透功能: 自定义右键菜单: 双击操作

复制功能:不支持/支持,按F3键复制上一行相同的内容; 快捷键:ALT+xF9;

智能保存功能:不支持/支持,自动添加新值至XX档案;

光标跳转:下一项/当值为XX时,调到XX项,否则为XXX;

状态栏及TIP提示:无/“不允许输入句号及逗号”/请输入格式“123,456,7”内容/等;

(7)快捷菜单说明

在整个界面都有效的快捷菜单; ......

(8)特殊快捷键说明

在整个界面都有效的快捷菜单; ......

(9)状态栏说明

a) 原型

b) 显示内容

 左下角:显示需提醒操作员的提示信息或错误信息;

 中间位置:显示当前登录的操作员姓名、及当前打开模块的路径;

 右下角:显示当前数据库时间、时间格式为:YYYY年X月X日 星期X HH24:MI:SS; 2)子界面

(1)XXX界面原型 (2)XXX界面操作

 支持最大化、最小化、关闭;  支持移动、调整大小; 

(3)XXX界面初始化

 以预设的大小,弹出窗体,并居中显示; 

(4)标题栏说明  原型  标题名称  语言ID

 界面功能:点击关闭整个界面/......;  操作方式:鼠标左键。 (5)工具栏说明  XXX按钮 按钮标签: 图标: 语音ID:

自定义下拉菜单:无/XXX; 自定义右键菜单:无/XXX; 焦点定位:不支持/支持; 快捷键:ALT+xxxFx;

操作方式:快捷键或鼠标左键;  XXX按钮 ......

(6)XXX界面元素说明  快捷菜单说明

仅在本界面有效的快捷菜单。  特殊快捷键说明

仅在本界面有效的快捷键。  XXX项 语音ID:

显示数据源:XXX档案的XXX: 编辑项类型:4.7节中的一项/按钮;

默认排序:列表项LIST及列表项LOV特性;

输入:只允许在列表中选择/支持手工输入,不允许输入句号及逗号; 默认显示内容:

显示格式(掩码):日期(YYY-MM-DD HH24:MI:SS)

数字(NN0/NN,NN0.NNNN/N,NN0.NN)[%]字符 无;

支持渗透功能: 自定义右键菜单: 双击操作

复制功能:不支持/支持,按F3键复制上一行相同的内容; 快捷键:ALT+xF9;

智能保存功能:不支持/支持,自动添加新值至XX档案;

光标跳转:下一项/当值为XX时,调到XX项,否则为XXX;

状态栏及TIP提示:无/“不允许输入句号及逗号”/请输入格式“123,456,7”内容/等;

(7)快捷菜单说明

在整个界面都有效的快捷菜单; ......

(8)特殊快捷键说明

在整个界面都有效的快捷菜单; ......

(9)状态栏说明

a) 原型

b) 显示内容

 左下角:显示需提醒操作员的提示信息或错误信息;

 中间位置:显示当前登录的操作员姓名、及当前打开模块的路径;

 右下角:显示当前数据库时间、时间格式为:YYYY年X月X日 星期X HH24:MI:SS;

5 说明

5.1 功能说明

扼要说明本模块(或本组模块)的功能,主要是输入、要求的处理、输出。可以从系统设计说明书摘录。同时列出在软件需求说明书中对这些功能的说明的章、条、款。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2 设计说明

说明本模块(或本组模块)的设计考虑,包括:

d. 在系统设计说明书中有关对本模块(或本组模块)设计考虑的叙述,包括本模块在软件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它同其他模块的接口;

e. 在程序设计说明书中有关对本模块(或本组模块)的设计考虑,包括本模块的算法、处理流程、牵涉到的数据文卷设计、驱动方式和出错信息等; f. 在编制目前已通过全部测试的源代码时实际使用的设计考虑。

注:如果是重复内容,而不是必要内容可以省略。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3 源代码清单

要给出所产生的模块(或本组模块)的第一份无语法错误的源代码清单以及已通过全部测试的当前有效的源代码清单。

注:这里的源代码指伪代码。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4 测试说明

说明直接要经过模块(或本组模块)的每一项测试,包括这些测试各自的标识符和编号、进行这些测试的目的、所用的配置和输入、预期的输出及实际的输出。测试用黑盒测试和白盒补充的方法,对每个模块写出测试用例。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5 复审的结论

把实际测试的结果,同软件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和给出结论。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6 需求的可追踪性

本章应包括:

a.从本SDD中标识的每个软件配置项到分配给它的CSCI需求的可追踪性(亦可在4.1中提供); b.从每个CSCI需求到它被分配给的软件配置项的可追踪性。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7 注解

本章应包含有助于理解本文档的一般信息(例如背景信息、词汇表、原理)。本章应包含为理解本文档需要的术语和定义,所有缩略语和它们在文档中的含义的字母序列表。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8 附录

附录可用来提供那些为便于文档维护而单独出版的信息(例如图表、分类数据)。为便于处理,附录可单独装订成册。附录应按字母顺序(A, B等)编排。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案卷号 日期

类型前缀-名称缩写-年-月-日-序号 密级 页数 天津城建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系统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DBDD)

作 者: 完成日期: 签 收 人: 签收日期:

12级软件工程专业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

说明:

1.《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描述了数据库的设计。所谓数据库指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文件中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们可由用户或计算机程序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加以访问。DBDD还描述了存取或操纵数据所使用的软件配置项。

2.DBDD是实现数据库及相关软件配置项的基础。它向需方提供了设计的可视性,为软件支持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

3.DBDD是否单独成册或与SDD合为一份资料视情况繁简而定。 模版中蓝色字体为该题目中应该编写的文档内容提示,按照要求完成本内容,完成内容编写后,把蓝色字体内容删除掉。 文档正文格式要求如下: 字体:宋体 字号:小四 行距:1.25倍

注:此页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目 录

1引言 .............................................................................................................................................................................. 24

1.1标识 ..................................................................................................................................................................... 24 1.2系统概述 .............................................................................................................................................................. 24 1.3文档概述 .............................................................................................................................................................. 25 1.4基线 ..................................................................................................................................................................... 25 2引用文件 ....................................................................................................................................................................... 25 3 CSCI级设计决策 ......................................................................................................................................................... 25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 26

4.1体系结构 .............................................................................................................................................................. 26

4.1.1程序(模块)划分 ........................................................................................................................... 26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 26

4.2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 27

4.2.1常量...............................................................................................................................................27

4.2.2变量...............................................................................................................................................27 4.2.3数据结构 .......................................................................................................................................27

4.3 CSCI部件 ............................................................................................................................................................ 27 4.4执行概念 .............................................................................................................................................................. 28 4.5接口设计 .............................................................................................................................................................. 28

4.5.1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 28

5 CSCI详细设计 ............................................................................................................................................................. 30 6需求的可追踪性 ............................................................................................................................................................ 32 7注解 .............................................................................................................................................................................. 32 附录 ................................................................................................................................................................................. 32

1 1引言

1.1 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发行号。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1) 标识号

2) 标题

3) 缩略词语

4) 版本号

版本号 V1.0 版本说明/变更理由/变更内容 作者/日期 姓名/2014XXXX 审批人/日期 备注 变更说明:C:Create,初始创建;A:Add,增加内容;M:Mod,修改;D:Del,删除

5) 发行号

1.2 数据库概述

本条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数据库的用途。它应描述数据库的一般性质;概括它的开发、使用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1) 基本信息

系统的名称:

任务提出人:(提出人姓名,提出人时间)

1 / 73

产品所有权:

可行性研究:(文档名称,时间,完成人) 需求分析:(文档名称,时间,完成人) 系统设计:(文档名称,时间,完成人) 适用用户: 2) 概述

1.3 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述本文档的用途与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或私密性要求。如果认为需求中没有描述的可以回溯需求分析,进行完善需求。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1.4 基线

说明编写本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所依据的设计基线。(需求文档和规格说明书评审后形成的,据此产生设计,基线的变更要经过高层人员的审批)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2 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包括所有文中引用或依据的文档或其他参考书等参考文献)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3 数据库级设计决策

本章应根据需要分条给出数据库级设计决策,即数据库行为设计决策(从用户的角度看,该数据库如何满足它的需求而忽略内部实现)和其他影响数据库进一步设计的决策。如果所有这些决策在系统或CSCI需求中均是明确的,本章应如实陈述。对应于指定为关键性需求(如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的设计决策,应在单独的条中加以描述。如果设计决策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设计决策的部分或全部已在定制的或商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文档中作了描述,本章可引用它们。应给出或引用理解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数据库级设计决策的例子如下:

2 / 73

a.关于该数据库应接受的查询或其他输入和它应产生的输出(显示、报告、消息、响应等)的设计决策,包括与其他系统、HWCI,CSCI和用户的接口(本文的5.x.d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设计说明(I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b.有关响应每次输入或查询的数据库行为的设计决策,包括动作、响应时间和其他性能特性、所选择的方程式/算法/规则、配置和对不允许的输入的处理。

c.有关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本文的4.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

d.有关要使用什么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名字、版本/发行)的设计决策和为适应需求的变化而引人到数据库内部的灵活性类型的设计决策。

e.有关数据库要提供的可用性、保密性、私密性和运行连续性的层次与类型的设计决策。 f.有关数据库的分布(如客户机/服务器)、主数据库文件更新与维护的设计决策,包括一致性的维护、同步的建立/重建与维护、完整性与业务规则的实施等。

g.有关备份与恢复的设计决策,包括数据与处理分布策略、备份与恢复期间所允许的动作、对例如音像等新技术或非标准技术的特殊考虑。

h.有关重组、排序、索引、同步与一致性的设计决策,包括自动的盘管理与空间回收、优化策略、存储与空间大小、数据库内容的填充与历史数据的捕获等方面的考虑。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4 数据库详细设计

本章应根据需要分条描述数据库的详细设计。设计级别数以及每一级别的名称应基于所用的设计方法学。数据库设计级别的例子包括:概念设计、内部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如果这些设计决策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

注:本文用术语“数据元素集合体”表示在给定的设计级别(如概念设计、内部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中具有结构特征(数据元素的编号/次序/分组)的任何实体、关系、模式、字段、表、数组等;同时用术语“数据元素”表示在给定的级别中没有结构特征的关系、属性、字段、配置项、数据元素等。 4.x(数据库设计级别的名称)

本条应标识一个数据库设计级别,并用所选择的设计方法的术语描述数据库的数据元素和数据元素集合体。(若适用)描述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它们可按适合于要提供的信息的任何次序给出。

a.数据库设计中的单个数据元素特性,例如: 1)名称/标识符;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非技术(自然语言)名称; c)标准数据元素名;

d)技术名称(如数据库中的字段名); e)缩写名或同义名;

2)数据类型(字母数字、整数等);

3)大小与格式(例如字符串的长度与标点符号); 4)计量单位(如米、元、纳秒等); 5)范围或可能值的枚举(如0-99);

6)准确度(正确程度)与精度(有效位数);

7)优先级、时序、频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约束,如数据元素是否可被更新,业务规则是否

3 / 73

适用;

8)保密性与私密性约束;

9)来源(设置/发送实体)与接收者(使用/接收实体)。

b.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元素集合体(记录、消息、文件、数组、显示、报表等)的特性,例如: 1)名称/标识符;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非技术(自然语言)名称;

c)技术名称(如代码或数据库中的记录或数据结构名); d)缩写名或同义名;

2)数据元素集合体中的数据元素及其结构(编号、次序、分组); 3)媒体(如盘)及媒体上数据元素/集合体的结构;

4)显示和其他输出的视听特性(如颜色、布局、字体、图标及其他显示元素、蜂鸣声、亮度等);

5)数据元素集合体之间的关系,如排序/访问特性;

6)优先级、时序、频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约束,如数据集合体是否可被更新,业务规则是否适用;

7)保密性与私密性约束;

8)来源(设置/发送实体)与接收者(使用/接收实体)。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5 用于数据库访问或操纵的软件配置项的详细设计

本章应分条描述用于数据库访问或操纵的每个软件配置项。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别处提供,如在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定制的DBMS的SDD,商用的DBMS的用户手册等处,在此可引用该信息,而无需重复说明。如果设计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该设计信息在多条中出现,则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条引用。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

5.x(软件配置项的项目唯一标识符或软件配置项组的指定符)

本条应用项目唯一标识符标识软件配置项并描述它。(若适用)描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一种变通.本条也可以指定一组软件配置项,并分条标识和描述它们。包含其他软件配置项的软件配置项可以引用那些软件配置项的说明,而无需在此重复。 a.(若有)配置项设计决策,诸如(如果以前未选)要使用的算法; b.软件配置项设计中的约束、或非常规特征;

c.如果要使用的编程语言不同于该CSCI所指定的语言,应该指出,并说明使用它的理由; d.如果软件配置项由过程式命令组成或包含过程式命令(如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于定义表单与报表的菜单选择、用于数据库访问与操纵的联机DBMS查询、用于自动代码生成的图形用户接口(GUI)构造器的输入、操作系统的命令或命令解释程序(shell)脚本),应有过程式命令列表和对解释它们的用户手册或其他文档的引用;

e.如果软件配置项包含、接收或输出数据,(若适用)应有对其输入、输出和其他数据元素以及数据元素集合体的说明。(若适用)本文的4.x.6提供要包含主题的列表。软件配置项的局部数据应与软件配置项的输入或输出数据分开来描述。如果该软件配置项是一个数据库,应引用相应的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接口特性可在此处提供,也可引用相应接口设计说明。如果一给定的接口实体本文没有提及(例如,一个外部系统),但是其接口特性需要

4 / 73

在本DBDD描述的接口实体时提到,则这些特性应以假设、或“当[未提及实体]这样做时,[软件配置项]将„„”的形式描述。本条可引用其他文档(例如数据字典、协议标准、用户接口标准)代替本条的描述信息。本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若适用)它们可按适合于要提供的信息的任何次序给出,并且应从接口实体角度指出这些特性之间的区别(例如数据元素的大小、频率等)。

1)接口的项目唯一标识符;

2)(若适用)用名字、编号、版本和文档引用来标识接口实体(软件配置项、配置项、用户等); 3)由接口实体分配给接口的优先级;

4)要实现的接口的类型(例如实时数据传输、数据的存储与检索等);

5)接口实体将提供、存储、发送、访问、接收的单个数据元素的特性。本文档4.x.a标识了要提及的主题;

6)接口实体将提供、存储、发送、访问、接收的数据元素集合体(记录、消息、文件、数组、显示、报表等)的特性。本文档的4.x.6标识了要提及的主题; 7)接口实体为该接口使用通信方法的特性,例如: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通信链路/带宽/频率/媒体及其特性; c)消息格式化;

d)流控制(如序列编号与缓冲区分配);

e)数据传输率、周期或非周期和传送间隔; f)路由、寻址及命名约定;

g)传输服务,包括优先级与等级;

h)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考虑,如加密、用户鉴别、隔离、审核等。 8)接口实体为该接口使用协议的特性,例如: a)项目唯一标识符; b)协议的优先级/层次;

c)分组,包括分段与重组、路由及寻址; d)合法性检查、错误控制、恢复过程; e)同步,包括连接的建立、维护、终止; f)状态、标识和其他报告特征。

9)其他特性,如接口实体的物理兼容性(尺寸、容量、负荷、电压、接插件的兼容性等); f.如果软件配置项包含逻辑,给出其要使用的逻辑,(若适用)包括: 1)该软件配置项执行启动时,其内部起作用的条件: 2)把控制交给其他软件配置项的条件;

3)对每个输入的响应及响应时间,包括数据转换、重命名和数据传送操作; 4)该软件配置项运行期间的操作序列和动态控制序列,包括: a)序列控制方法;

b)该方法的逻辑与输入条件,如计时偏差、优先级赋值; c)数据在内存中的进出;

d)离散输入信号的读出,以及在软件配置项内中断操作之间的时序关系; 5)异常与错误处理。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6 需求的可追踪性

本章应包括:

5 / 73

a.从本DBDD所提到的每个数据库或其他软件配置项到它们所涉及的系统或CSCI需求的可追踪性;

b.从已经分配给本DBDD所提及的数据库或软件配置项的每个系统或CSCI需求到涉及它们的数据库或软件配置项的可追踪性。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7 注解

本章应包含有助于理解本文档的一般信息(例如背景信息、词汇表、原理)。本章应包含为理解本文档需要的术语和定义,所有缩略语和它们在文档中的含义的字母序列表。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8 附录

附录可用来提供那些为便于文档维护而单独出版的信息(例如图表、分类数据)。为便于处理,附录可单独装订成册。附录应按字母顺序(A,B等)编排。 注:蓝色字体内容在文档完成后删除

6 /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