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认识实习(第一讲)
一、认识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 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南浦大桥
迪拜帆船酒店
住房 天津慈海桥
课外科普: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工程总投资8.2亿元。总长8346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孔跨布置为
40.5m+76.5m+94.5m+423m+94.5m+76.5m+40.5m),引桥全长7500米。主桥为一跨过江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两岸各设一座高154米的“H”型钢筋混凝土主塔,桥塔两侧各以 22对钢索连接主梁索面,呈扇形分布。桥下可通行5.5万吨级巨轮。 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 (一)墙体承重结构体系
1. 墙体的名称:纵向外墙、纵向内墙、横向内墙、横向外墙、隔墙
2. 墙体的分类——按受力特点分类 ① 承重墙
承受屋顶和楼板等构件传下来的垂直荷载和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可分为承重内墙和承重外墙。 ② 自承重墙
只承受墙体本身重量而不承受屋顶
和楼板等竖直荷载,墙下设有条形基础。 ③ 围护墙
起着防风、雪、雨的侵袭,以及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对保证房间内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关系很大,墙体重量由梁承托并传给柱子或基础 ④ 隔墙
起分隔大房间为若干个小房间的作用。隔墙应满足隔声的要求,这种墙无需设置基础。 (二)墙承重体系的特点 1. 垂直承重构件是墙体
2. 支承方式可以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
3. 适用范围:空间分割明确,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度都相对固定;开间较小的建筑物
4. 适用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办公楼、学校建筑等。 (三)常用墙承重体系 混合结构
1. 楼板及屋盖多为钢筋混凝土构件
2. 墙体是以砖、石、砌块等砌体由各种砂浆粘结叠砌而成的 3. 砌体墙抗压性能好,而抗弯、抗剪的性能差
4. 不适宜用在高层建筑中:规范规定,在无任何加固措施的条件下,抗震7度设防的地区,砖混结构的房屋限高为21m,8度区限高18m
5. 建筑施工工艺的工业化程度不高
6. 砌筑比较灵活,可用纵横墙混合承重的方案,因而平面单元拼接也比较灵活
7. 根据墙体多采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高度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8. 例如:多层住宅,墙体转折很多,除按规定有些墙体必须拉通外,其余可按需要灵活布置,但承重墙不能开很大的洞口或改变位置,建成后,空间布局改变的可能性很小。 (四)框架承重体系中的墙体 1. 墙体不承重 2. 施工顺序为先框架,后填充墙体 3. 墙体与框架之间应有良好的连接,以利将其自重传递给框架支承,但应保
证其不分担框架所承受的荷载
4. 常用的填充墙有多种砌体墙和预制的墙板,墙板可做在柱间,也可外挂,外挂者还有多种金属和玻璃幕墙 课外科普:
1. 震级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等级标度,用以衡量某次地震的大小,用M表示。震级的大小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也是地震规模的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地震带记录到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等级,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
2.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比如人的感觉、地表现象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等等。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通常M<2的地震,人基本感觉不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为有感地震;M>5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用程度的破坏,为破坏性地震;M>7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为特大地震。通常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就越小;反之越大。地震烈度还跟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等因素有关,大概是这个道理。
3. 根据建筑物功能的重要性、震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绝大多数建筑物属于丙类。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6、7、8、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1~6度对建筑
物破坏不大或者无破坏,9~12度破坏力太大,设防无法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