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刺--简介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是蔷薇科绵刺属小灌木,高度可达40厘米。这种植物各部都有长绢毛,茎呈灰棕色,多分支。它的复叶通常有3或5个小叶片,稀有的只有1个小叶,叶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叶柄坚硬并宿存成刺状。托叶呈卵形。
绵刺在6-9月之间开花,8-10月结果。它的花单生于叶腋,苞片呈卵形,萼筒漏斗状,萼片三角形,先端锐尖。花瓣则是卵形,颜色为白色或淡粉红色。子房是卵形,有胚珠一枚。而它的瘦果为长圆形,颜色浅黄,外部还有宿存的萼筒。
绵刺是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的特有植物。这种植物适应了高温、严寒、干旱和盐碱的极端环境,耐沙埋。在干旱的年代,它生长得非常微弱,甚至可能呈现“假死”状态;然而一旦遇到降水,它就会加快生长速度并正常开花结实。
绵刺是一种天然饲料,对于家畜如骆驼、羊、马和驴来说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它在荒漠地区有一定的饲用意义。此外,绵刺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株形苍劲、针刺嶙峋、花色洁白,对比强烈,被誉为“三瓣蔷薇”,在园林中可以配以假山奇石作为点缀,也可以制作成盆景观赏。
绵刺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孑遗植物,被称作“植物活化石”,早在第三纪时就已经生长在地球上,历经亿万年,在漫长的地质变化、气候变迁中顽强生存下来。因此,绵刺对古地质研究、植物学分类和演变有着较为重要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