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结果是( )

A.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C.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D.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2、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3、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4、某同学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 )

A.衣藻 B.葫芦藓 C.铁线蕨 D.大豆

5、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

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6、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效果,实验中的塑料袋最好为(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7、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 环境的是( )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8、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肾单位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组成

9、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氧气 B.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养料 D.运输废物 10、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11、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 ) A.分生组织

B.营养组织

C.保护组织

D.输导组织

1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分别滴

/ 6

1

加的液体和它们染色共用的液体依次是( ) A.碘液、清水、清水 C.清水、生理盐水、碘液

B.生理盐水、清水、碘液 D.碘液、生理盐水、碘液

A.光 B.湿度 C.温度 D.空气

20、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13、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21、“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确的是( )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繁殖后代 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4、经过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营养物质增多,尿素减少

D.营养物质减少,无机盐增多

15、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16、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17、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9、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应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22、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23、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24、—位贫血患者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液常规化验单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白细胞 B.红细胞、血小板 C.血浆、白细胞

D.血小板、白细胞 25、小明帮父母收获玉米时,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种子,你认为这是因为( ) A.水分不足

B.光照不足

C.传粉不足

D.无机盐不足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叶片由表皮、_______与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上分布有_______,它既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血液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其中血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叫__________。

2 / 6

) 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

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________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2)图1的操作是为了________,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3)图2是触摸颈动脉________的情况,判断有无心跳。 (4)图3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________]。

(5)图4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是要注意双臂________。 2、在人的体循环过程中,各段血管的血流速率与血管总面积如下图。

(1)体循环过程中,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血液进入__________,流经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___________心房。

(2)毛细血管管壁薄,由_____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据图可知,在体循环的各段血

管中,毛细血管的总面积最大,血流速率最_________。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具有(2)中所述结构特点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 3、下图是小张同学在初中生物学习阶段绘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血细胞、酵母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丙三图中,图______所示为酵母菌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2)图中数字②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图甲所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

(4)在丙图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图中所示的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3 / 6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D.冷藏法

2、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回答:

(1)同学们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测得温室中的氧气浓度如图1所示。

①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的开始时间_______ (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

②第10~17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影响蔬菜产量的因素,同学们选择番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分別在三个温室中种植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20株番茄幼苗,温室的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破浓度(%) 0.1 0.03 0.1 温度(℃) 20 20 30 ①为研究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组进行对照试验。

②温室A中的番茄幼苗比温室B中的番茄幼苗长得快,说明_______是影响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

(3)温室的塑料棚内出现了大量水珠,为验证其中一部分水来自番茄植株的蒸腾作用,图2是两位同学分別设计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合理的是 ________(填图2装置字母代号)。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短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这样一幕;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雄

性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材料三: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1)材料一可以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______的能力。

(3)材料三“北京猿人”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________。

4 / 6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最急剧减少,你认为它们____(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5 / 6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A 3、C 4、B 5、D 6、B 7、D 8、B 9、A 10、C 11、A 12、B 13、C 14、B 15、B 16、A

17、C 18、A 19、A 20、D 21、A 22、C 23、A

24、A

25、C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叶肉 气孔

2、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3、肝脏 胆汁 4、森林古猿

5、生物成分(部分) 非生物成分(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120 畅通呼吸道 脉搏 ② 绷直垂直下压 2、主动脉 右 1 慢 物质交换 肺或小肠等

3、乙 乙图细胞有芽体或进行出芽生殖(乙图细胞为椭圆形并有细胞壁或液泡)细胞核 线粒体、叶绿体 红细胞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A 细菌 细菌的有无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是 A

2、早于 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 A、C 二氧化碳 A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直立行走 使用简单工具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利于脑的发育(意近即可)森林大量消失(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剧烈变化) 不能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