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在故事中闪光
适合,就是最好的
孟津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 雷晓玲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手段,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备课时已料定小家伙们对这两首诗早已耳熟能详,果不其然,课前展示朗朗上口。教学最忌讳“热剩饭”,无嚼头、无趣味,“一潭死水”的课堂是无法让孩子们思维灵光闪现的。于是,课题一出示,便告诉孩子们,今天要上一节别具一格的古诗课。这两年深受“管大”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影响,这次让它也“大胆”指向“古诗教学”,希望把小家伙们已经会背的古诗教出一点新意。
以极具意境的鹳雀楼和水墨韵味的庐山瀑布两幅画吸引孩子的眼球,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成具体的画面,让孩子们观察图中都有哪些景物,为写话的第一步奠定基础---学会观察;之后由鹳雀楼、黄河、山、落日、香炉峰、瀑布几个词引出诗句,利用“滚雪球”方法加动作熟背的同时顺势引导:《登鹳雀楼》精妙之处在于诗人不仅写出所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且写出所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古人作诗如此,我们写话也理应这般。《望庐山瀑布》由学生观察到的山水引出香炉峰和瀑布,把“三千尺”化为“300层的高楼”,与孩子生活中见到的真实瀑布做对比,体会了夸张的神奇,一条落入九天的“银河”也展示了比喻的魅力。合理运用修辞,小家伙们的写话定会生动些许;拓展训练仍以“语言训练”为出发点,创设情景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鹳雀楼及庐山瀑布美景。
一次大胆尝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对孩子进行了写话指导,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