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探讨・ 2010年9月第48卷第26期 老年患者动态血压临床监测分析与意义探讨 邓林 (广西玉林军分区干休所,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34例于本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 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对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老年单纯 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 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动态血 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 有更加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 ̄010)24-94-0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血压升高的国家之一,医务工 作者更要充分了解高龄老人的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认真研究 治疗方法,提高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无创2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能准确地反映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无白大衣效应,可 125/75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根据动态血压结果确定的高 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A组,余者为 B组。在B组中再进一步按血压昼夜节律是否消失分为血压昼 夜节律消失组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两个亚组。 1.3统计学处理 确定高血压分型,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对34例高血压患者进 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现分析报道如下。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 问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x 检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结果 全部患者中有2例未达到诊断标准,占全部观察病例的 在2009年1月~2010年3月,于本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 测血压,按1999年WHO ISH高血压分类标准l】1,确诊为高血压 病老年患者共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60~85岁,平 均(74.52±4.79)岁。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在测ABPM 3d内停 5.9%。32例达到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在高血压病患者中,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4例,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其余非单 纯收缩期高血压病28例,占全部高血压病的87.5%。两组比较见 表1。 表1 A、B两组在全部高血压病病例中各所占比率及靶器官损害率的比较 服降压药。另亦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肾功能、尿 常规、眼底检查、头颅CT检查。确定合并靶器官损害病例。 1.2研究方法 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德国I.E.M.GmbH动态血压监 测仪进行监测,袖带固定于左上臂,白天时间(6:00~21:59)每 20分钟记录1次血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夜间时间(22:00~5: 59)每60分钟记录1次,记录时间不足22h或无效记录大于总 血压记录20%者重新监测。监测时间从上午8:30~9:00到次日 上午8:00~9:00,监测期间日常活动和生活起居不变,监测结束 后自动打印出有效监测次数、监测时间及各项测值。诊断标准口: 以24h血压均值>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问> 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20例,占 71%;8例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占29%。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 比,各项见表2。 表2两亚组各项指标比较( ±s) 注:lmmHg=13.3kPa (下转第96页) 94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10R ・临床探讨・ 2010年9月第48卷第26期 呈弥漫性不张,造成肺透明膜形成,从而使肺顺应性下降,小气 道关闭,引起肺水肿及细胞损害。呼气半径最小的肺泡则最先发 产物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显示其具有抗氧化、抗感 染、防止肺损伤等作用,这些作用均能使病程的某些环节受到阻 生萎陷,造成进行性肺不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使肺功能残气 量减少,导致临床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等症状『】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生后24~48h病情最为严重。孕 周愈小、体重愈低、发生NRDS的几率愈高。胎儿在孕24~25周 后开始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并且其合成量随着孕周增加而逐 渐增多至孕35周左右达到高峰,所以孕周<35周出生的早产儿 容易出现NRDS,并且其病情以生后24~48h最为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都很高。故早期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 疗是针对NRDS的特效疗法 。 目前使用外源性PS及辅助呼吸是NRDS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是外源性Ps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而且需要气道内 给药,风险很大,很难在临床上普遍推广应用。而机械通气辅助 呼吸时由于存在人工通气,属有创性操作,易发生呼吸道黏膜损 伤等相关并发症。我院采用大剂量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预防及 治疗NRDS取得了很好临床效果。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新型的黏 液溶解剂,对肺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治疗肺部疾病。其适应 断 。本研究亦显示,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后血PaO:、FiO:、SaO: 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提示可改善氧合、改善通气;并且早产儿呼 吸困难症状、胸部x线得到明显改善,患儿并发症及病死率均低 于对照组,减少了用氧时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本研 究观察,应用盐酸氨溴索应注意剂量要大、分次给药、疗程要足、 应用时间要早、尽量出生后12h内应用【引。 总之,盐酸氨溴索对预防和治疗NRDS有一定疗效,且价格 低廉、副作用少,几乎无不良反应,易使用、药源充足,是一种安 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措施,可在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大力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杰,苏爱芳.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叨.中 国误诊学杂志,2005,5(9):1690-1691. [2]王敦明.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临 床医生杂志,2008,36(1):39. [3]粱海先.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合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册.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54—355. 证包括:①痰液分泌异常及排痰功能异常的急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国内外在大量研究体外动 物实验肺损伤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模型巾,结果显示其不仅 【4】陈红兵,蒋永江,李翠玉.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 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1(】):91—92, [5]晏晓梅.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能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PSt 1,促进肺发育成熟,而且分 布于整个纤毛和无纤毛区,可以使纤毛摆动加强,使黏稠痰液易 于咳出,改善呼吸困难状况。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使巾性粒细 胞和巨型细胞氧化物的释放减少,并且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的临床研究『J1.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71—172. (收稿El期:2010—05—31) (上接第94页) 较差,而且脉压是一个较收缩压更强的危险因素预测因子。本研 3讨论 3.1动态血压监测 究进一步将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组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否 分为两组,对比研究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24h平均SBP、夜间 平均SBP及DBP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而血压昼夜 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 组,提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造成患者更高的平均血压,引起更大 的血压负荷,导致更重的靶器官损害。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J].J Hypertension,2003,21(11):432. 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本组患者根据偶测血压已诊断 为高血压病,但经动态血压检测有5.9%患者动态血压未达到诊 断标准。这部分患者动态血压示某一时刻单次最高血压可超过 140/90mmHg,但都能在lh内自然恢复正常。并且这部分患者无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对这部分患者在诊断及治疗上都应持谨慎 态度;其中一部分可考虑为白大衣性高血压,但另一部分有经常 性个别时段血压高于正常的患者,是否应诊断为高血压病及是 否需要降压治疗,应进一步研究确定脚。因此动态血压对老年高 血压病的诊断有重大意义。 3.2有助于评估高血压者的预后 【2J2潭学瑞,潘红星,李玉光.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同步监测的临床价值 与可靠性研究lJJ.高血压杂志,2005,13(4):217—220. 在经动态血压检查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 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的12.5%;其余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 部高血压病的87.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 [3】周聊生,李莹,乔建华,等.高血压并发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动态血压特 征[J].高血压杂志,1997,5(2):l22. 【4】Weber MA.The 24一hour blood pressure pattern:does ithave im— 乍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提示单纯收缩期高 血压对患者的危害更大。其原因考虑是单纯收缩压升高,脉压必 然增高。而据报道H,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大者提示预后 96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1_0R pli—cations for morbidity and mortliaty fJ].Am J Cardiol,2002,89(2): 27-33. (收稿日期: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