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hineseMedicineModernDistanceEducationofChina1035
第6卷第09期2008年09月
1035
紧张、不稳定的神经质特点可能通过不稳定的植物神经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5]。临床观察也证明,FD患者确实存在多种情绪障碍,对情感的控制力较差[3]。
从祖国医学角度来看,FD的临床表现与“胃痛”、痞症、纳呆、反胃、胃缓、呕吐、呃逆等多有吻合,病位在胃,其病机却涉及心肝脾胃,情志不遂,恼怒伤肝,忧思伤脾,饮食劳卷等多种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而情志的变化,又与心关系密切,“心主神明”,为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主不明则下不安”,心气受损,心神不安,出现心烦、失眠、焦虑或抑郁。故治疗当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健脾和胃,安神定志。方中柴胡、郁金、枳壳、陈皮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消满除胀,配杭芍柔肝缓急止痛,并调节脾胃升降功能;黄芪、云苓健脾益气,木香、砂仁、白蔻行气止痛、健胃化湿;合欢花、炒枣仁理气解郁、养心安神,且合欢花能和中开胃,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川楝子、香附加强疏肝解郁之功;太子参、白术助其健脾益气之力,半夏、苍术健脾化湿、祛痰止呕,黄连、吴茱萸、半夏寒热并用,调肝泄火、和胃降逆,诸药在调肝健脾、安神和胃的基础上,结合辨证施治、随症加减,从而使疗效提高。临床观察,本治疗方法对各型FD均有较好的疗效,唯寒热错杂型疗效稍差,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代药理研究:柴胡、枳壳具有明显增强FD患者胃排空肠及小肠推进作用
[6]
血管痉挛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能够排除胃肠积气积物
[6]
;白术、云苓既能促进胃肠蠕动,也能抑制亢进的大
肠运动功能,对全消化道功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7];砂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消化道积气[8];牡蛎有良好的制酸作用;而健脾益气中药还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力,修复胃粘膜,增强胃肠道免疫功能。配合安神药调节情绪,愉悦心情,为控制精神障碍和消化不良症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治疗方法用于FD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2][3][4][5][6][7][8]
王家,马龙.摘译.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RomeⅡ标准[S].临床内科杂志,2000,17(2):127-129
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S].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194
唐艳萍,姚宏昌,李方儒,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47-249
姚宏昌.重视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3):133-134
杨菊,侯晓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评估分析[J].胃肠病学杂志,1998,3(1):37-38.
郭世平,赖雪梅,何鲜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8例临床探讨[J].四川中医,2006,24(1):49-50
朱今照.促胃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J].中西药研究,1999,15山东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室.中药方剂学〔上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519.
(收稿日期:2008-06-04)
(5):57.
;香附、枳壳等理气药可以调节胃肠蠕动和幽门括约肌
功能,减轻胆汁反流,降低胃内胆酸浓度,缓解粘膜下
清胃散治疗口腔溃疡
仇兆丰
青岛第二卫生学校(
关键词:口腔溃疡;中医药疗法;清胃散;中医口腔医学口腔溃疡是一种基层常见病,主要引起疼痛,给病人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且往往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笔者近年来用清胃散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借鉴。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中,男性21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58岁;病程在半年以下者26例,半年以上者13例,1~2年者9例,3~4年者6例,5~10年者2例,10年以上者2例。主要症状为患处疼痛,反复发作,溃疡呈多形性,大小不等,边缘稍隆起,有出血的环状红晕,多伴有口臭,口干舌燥,唇红,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脉滑或数。2
治疗方法
均以清胃散治疗。处方:生地20g,当归10g,黄连10g,丹皮10g,升麻6g。水煮服,每日1剂。加减:胃热,烦躁不安,口渴多饮者,加知母15g,生石膏30g,火热壅盛,口腔溃疡严重者,加金银花30g,连翘20g,黄芩10g,6天为1疗程,一般服用1~2个疗程。服中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口腔溃疡愈合,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口腔溃疡基本愈合。无效:服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54
58
266308)
例分析
治疗结果
治愈45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天内治愈18
例,4~6天治愈21例,6~9天治愈6例。
典型病例
刘某,女,33岁,2007年4月11日就诊。患者近2年来口疮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每因受凉感冒,情志不畅及便秘时加重,曾先后在几家医院作过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见:患者口唇,舌边及牙龈有12个溃疡,大者10mm╳8mm,小者2mm╳3mm。口中热臭,口干舌燥唇红,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证属脾胃积热,治以清胃泻火,凉血通便,方用清胃散加味。药用:当归15g,生地20g,黄连10g,丹皮10g,升麻6g,生石膏60g,知母10g,大黄10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芩10g,甘草6g。连服3剂,上症明显减轻,原方继服3剂,诸症消失,口腔溃疡愈合。随访1年未见复发。6
体会
口腔溃疡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认为本证多由阳明胃积热所致,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没致血分热,火热上功则致口唇生疮,甚至腮舌肿痛,牙龈出血。用清胃散取其清胃凉血之功,加辛甘大寒之石膏,以治阳明内盛之热,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并用,共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效。
(收稿日期:20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