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高胆红素血症2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高胆红素血症21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lO卷第O3期・总第131期 201 2年2月・上半月刊 ◎ 现DSITA代NCE 远DLK2A程TION教OFC I育 ,rlA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高胆红素血症21例 朱 勤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阜阳236000) 摘要:目的观察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9 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每天1剂。对照组18例,常规 西药治疗。均6周为1疗程。结果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降低谷丙转氨酶(AL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一03 0041—02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血清高胆红素血痘;黄疸;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8.issn.1672.2779.2012.03.03l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血清高胆红素血症常提示肝脏功 能损害严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我们采用以清 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方药,结合西医抗病毒等综合 库,数据用(趸±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f检验,计 数资料比较用 检验分析,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疗法治疗该类患者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源于我科2007年9月 ̄2009年 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伴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 39例。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指南》、《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l】 】制定。将39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l例,男性16例, 女性5例;平均年龄37.5岁;对照组18例,男性14例, 女性4例;平均年龄36.6岁。2组病例均有血清总胆红 素不同程度的升高(TBil≥51.3p.mol/L,大于正常高值3 倍以上),患者无其它并发症或合并症,均排除肝外阻塞 2.1 2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15例,有 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显效6例, 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67%。2组总有效率 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生化指标变化见表1。可见2 组间比较,治疗后TBil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A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 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2组病例治疗前后TBil及ALT比较 组别 " Tbil( ̄mol/L) ALT(U/L) (趸±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性黄疸。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以及肝功能损 害等指标,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 1.2治疗方法2组病例在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的基 础上,均用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和茵栀黄 注射液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日1次;有 合并感染者酌情使用抗生素;病情严重者,酌情加用白 蛋白、肝安等支持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处方如 下:茵陈50g,生大黄50g(同下),田基黄20g,赤芍 20g,丹参20g,蝉蜕10g,八月札lOg,青黛6g(冲服), 明矾3g(研粉冲服)。加减法:鼻衄、牙宣加炒蒲黄15g (包煎),三七6g(研粉冲服);畏寒、肢冷加制附子lOg (先下),干姜6g;腹水、尿少加泽泻20g,猪苓20g。 1曰1剂,分2次水煎服,每次150ml。2组均6周为1 疗程。随时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月检测肝功能。 1-3疗效判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治疗6周后给予疗 治疗组21 160.354-72.26 45.36+-24_38 对照组18 162.024-70 64 78.91±29.57 338.37+-12.19 62.424-11.06“ 331.584-13.06 90.11±23.46 注: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l;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O5; 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2_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期间,6例有导致血压增 高、浮肿等情况,考虑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副作用,经 对症处理后消失。治疗组3例出现少量鼻衄、牙宣,考 虑在应用过程中因有活血化瘀中药,经去除赤芍、丹参, 加用炒蒲黄、三七后出血停止。 3讨论 效判定。①显效:TBil正常或下降幅度≥50%者,ALT 复常,主要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TBil较治疗前下降 幅度在20% ̄50%,ALT较前下降幅度≥50%,主要临 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甚或加 重者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重度黄疸、持续不退是病情严重 的标志,早期可表现为肝内胆汁瘀积,但随病情延长可 发展为重型肝炎,预后差,治疗困难。因此,寻求一种 有效的退黄降酶药物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新课题。中医 药在此方面有一些尝试,如有用清营凉血汤合安宫牛黄 丸治疗的报道【3】,其基本思想在于共奏清营凉血,活血 散瘀,利胆退黄,解毒通腑之力。 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属中医黄疸范畴。其病 因病机与湿热、瘀血、热毒有关。胆汁瘀积肝内日久, 非重剂清利以涤其瘀污不能成功,故本方以清热利湿, 凉血活血为主,方取茵陈、大黄为君,疏利肝胆,荡涤 ◎寸 胃肠;张仲景说:“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 血阻滞也。”湿热蕴于血分,日久导致血瘀血热互结,使 黄疸居高不下。所以治黄必先治血,即在清热祛湿的基 DISTANCE D远UCA程lON擞OFC息 第2010 2卷年2第03月・期・总上第半13月1期刊 而,在退黄的治疗环节上,中药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笔者在拟定本研究的中药处方时,充分考虑到中医药治 疗肝病的特点,合理融入西医的科学理念,把控好药物 配伍和适宜的剂量,结合抗病毒、保肝对症的西药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尹常健老中医说:中医对于肝 病治疗的目标,已经由单纯的中医病证全面转向现代医 学的疾病,对疗效的追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肝病 处方理应接受现代科学的新理念、新成果,才能适应临 床治疗的实际需要【5]。本文研究结果也证实,适宜的中 药对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由于本组设 计观察时间为6周,疗程较短,可能西药抗病毒的优势 尚未凸显,尚需要今后进一步观察比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 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础上,加用活血药物,以赤芍、丹参活血凉血为是;八 月札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田基黄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蝉蜕用意取关幼波老中医退黄先 祛风的原则,用之独特;青黛与明矾合用为黛矾散,对 顽固性黄疸有明显退黄作用。有研究报道【 ,黛矾散清 热解毒,凉血消瘀,除湿利胆,对于邪深、毒重、瘀甚 的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较为适宜。笔者多年临床 体会,确乎如此。 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有黄疸的患者,在常规护肝退黄 治疗后,黄疸消退不明显或黄疸持续不降,而无明显出 血倾向者,应用活血化瘀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当 然一旦检测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良、凝血机制异常及严 重肝功能损害而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以防不测。本研 究中3例在应用过程中有少量鼻衄、牙宣,经过及时改 换赤芍、丹参之活血之力,加用炒蒲黄、三七后出血停 止,说明临证药物调整的重要性。 近10年来,由于一系列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 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专家已形成共识。尤其是在抗 乙肝病毒方面,既往的中医药优势已经逐渐被替代。然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 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68. [3]郑宋明,郑晶晶.安宫牛黄丸联合中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中 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3—2425. [4]陈一东,崔向军.肝素及联合中药黛矾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6):411-413. [5】尹常健.论肝病中医处方中的中西医结合【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 2O(1):1-3. (本文校对:王治华收稿日期:2011.12.O1) 中西医结合治疗d',JL遗尿症3O例 曹 红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般西医综合疗法配合口服固肾缩泉汤治疗本病3O 例,并设3O例西药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有差异(P<0.05 o结论应用固肾缩泉 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大大提高了小儿遗尿症的治愈率。 关键词:遗尿;儿童;中西医结合疗法;固肾缩泉汤 doi:10.3969d.issn.1672—2779.2012.03.03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3—0042—02  。遗尿症是指儿童到了能够控制排尿的年龄但仍不能 从夜间睡眠中醒来排尿而发生的无意识排尿行为。本病 在儿童中较多见,4~7岁有20% ̄25%,7岁以上有10% 出现遗尿,男孩较女孩多见,单纯夜间遗尿远较日间遗 尿或日夜混合型遗尿多见。根据遗尿的病因不同,可分 为功能性遗尿及器质性遗尿。本文所治为前者。我们选 择典型病例共60例,分别采用一般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 法,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般疗法组(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 岁2月~8岁5月,平均4岁7月,其中3~4岁12例, 4岁1月~5岁9例,5岁1月~6岁6例,6岁以上3 例。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治疗组)30例,男23例,女7 例;年龄3岁~8岁1月,平均4岁2月,其中3~4岁 14例,4岁1月~5岁8例,5岁1月~6岁7例,6岁 以上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P >0.05)。 入选病例参考西医《小儿内科学》[1]诊断标准,全 部入选病例为功能性遗尿,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如包茎、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小儿内科学》治疗方 案。①心理治疗:主要是教育和鼓励,消除患儿紧张、 恐惧或满不在乎的情绪,每当患儿不遗尿就表扬和鼓励 他。切忌训斥和惩罚,以免伤其自尊心和增加紧张心情, 使遗尿加重。②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合理安排患儿生活 泌尿道感染等,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如隐性脊柱裂、癫 痫等及糖尿病、尿崩症、蛲虫病。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2组,一 作息制度,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午睡、晚饭后稍稍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