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主制度起源于西方?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民主制度?
欧洲和中国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文明是农耕文明-----典型的定居文明(安土重迁在中国文化里根深蒂固),而欧洲的文明是以游牧、狩猎为主的半定居文明. 农耕文明中的百姓容易被奴役被统治,长期的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屈服于各种天灾人祸,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迁徙,造成农耕族群的性格整体较为懦弱,养成服从、逆来顺受的习惯.所以农耕文明更容易产生集权和统治.而游牧、狩猎文明则强悍的多,他们与大自然更多的是斗争和迁徙,而非屈服,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更容易死亡,所以他们对于生命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农耕族群,不断迁徙造成了他们性格的强悍,和早期自由思想的起源.而对于一个定居的族群来说,“自由”的意义相对要小的多.早期迁徙和殖民的过程,往往是以数个家族为单位的.而迁徙和殖民的组织需要由某个首脑或家族来领导.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往往是由选举产生.由于权威由选举产生当然也就可以由选举而推翻,因此必然不可能,该权威所做的各个重大决策必须与全体族人或族人代表商量,来共同通过这个决策,否则他的决策因为不能服众而不会产生任何效力.这就是最初议会制度的产生. 早期的希腊正是由巴尔干及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希腊地区形成的一个个殖民点,而慢慢形成的一个个城邦国家.早期罗马也是如此.而后的日耳曼同样是游牧民族.正是游牧民族的不断迁徙和殖民,使的集权制度很难产生,一旦某地出现了集权和,人民就会向其他地方迁徙流动,这和中国的农耕定居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在中国和往往被人民所忍受屈从,当过了某个临界点时,则会带来农民这种极端的反抗方式.而这种情况在欧洲则很少出现.欧洲的商业文明同样源自与欧洲各民族迁徙和流动的习惯,而商业文明的加入更加促进了欧洲自由和民主思想的发展.另一个方面.欧洲的多民族竞争和中国的汉文明的一支独绣,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欧洲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的斗争史,从航海的腓尼基民族开始到希腊文明对特洛伊的征服,然后是罗马人毁灭了整个希腊文明,然后到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并毁灭西罗马帝国,期间又有罗马对高卢的征服,盎格鲁撒克逊与当地各个部族间斗争,等等.贯穿欧洲历史,并没有那个民族可以象汉族一样
主导整个历史进程.每个民族都面临竞争民族的威胁,随时可能灭亡,或者被迫迁徙,这就造成了集权和在欧洲不容易产生.欧洲各民族必须采用一种更有效力的政治制度来维持民族的竞争力和战斗力.而反观中国历史,虽然一直也受到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扰,但由于文明的进化程度不同和力量对比的悬殊,始终对汉文明没有形成太大的威胁,在缺乏外部竞争的情况下,内部的集权和则更容易滋生.民主、自由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因为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等原因在中国始终没有产生的基础.中国的文明在古代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对现代文明来说,则没有做出太大的贡献了.
如何看待中国独特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执政党来看,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党,各民主党派是是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从中国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来看,是亲密合作友党关系,自新民主主义时就已开始长期亲密合作。中国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是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合作方针看,中国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从执政理念看,我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实质性的回答是:弱肉强食
试分析一党长期执政的利弊,以及如何减少或消除弊端?
利:
一、 可以制订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中国一党执政,继而支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国”——思想创新在、法规上演化为制度创新后,将新的制度、、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
全国之力来谋求全局发展或解决局部问题、困难,并形成了一种规范体系。从长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到目前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经济特区到高新技术开发区,再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和各种区域规划;从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到对口支援,等等,中国在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些无一不是“举国”在发挥作用、在发挥优势。而这些在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试想,如果在立法、行政机构对上述大工程进行无休止的辩论,而执政者又要考虑到选票的后果,其结果肯定要大打折扣,甚至夭折。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扶持财团的立场。不仅在内不确定,在外交上也同样如此,小布什时代极力搞单边主义,而到了奥巴马时代就积极主张多边主义,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就如日本,近几任首相可谓是走马灯似的更替,这样又怎会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在任期间做好工作让自己不下台就已经十分吃力了。而印度在过去几十年,对农民补贴上升了,但对农业投资却下降了,农民可能在短期内受益,因而对政党选票有利,但长期而言却失去了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反而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 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的高效率。低效率一向认为是民主制度的通病,法国、美国等国应对本身发生的突发事件时,也都相当混乱和低效,即使国内哀声遍野,领导人却还在享受着自己的假期,而中国却可以有总理亲自第一时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这才是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体现。民主制度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经过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并伴随冗长的程序,这对于一个被财团绑架和影响的来说,很难做出中立和理性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无法阻止入侵伊拉克,也没有办法防范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无法阻止最高取消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的对财团政治捐款的顶额。然而危机爆发后,即使进行修正,也无法消除其后果,更无法回到危机前的状态。这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是可怕
的。
三、 可以建立更为负责任的。一党执政意味着绝对责任,在民主国家,出现问题可以相互推诿,执政党可以指责在野党不配合,而在野党获得执政大权时,又将推卸责任为前者造成的。而对跨越政党任期的项目,往往会首先被牺牲掉。在中国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因为中国是问责制,不称职或失责、犯错,随时会被追责。但是西方由于任期制的,往往有短期的过客心态。这样对于正确的决策有很大的伤害,并且多党之间无休无止的恶斗
四、 可以建立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以及避免人才的浪费。中国政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高端政治精英,必须要有足够的基层历炼,可以说能力是最主要的标准。而在民主社会中,影响选举因素太多,如相貌、宗教信仰、性别、种族、作秀才能和演讲才能、是否有足够的金钱支持及政治裙带,而执政能力却被边缘化。
五、 多党执政下,每个政党代表的利益群体是不同的,或者代表大众,或者代表财团,上台之后,施政只能偏向支持自己的群体。可以真正地代表全民
弊:
一、 在一党执政的中国政体内,难以直接效仿。长期以来,国内行政的选拔机制,都是由组织部门考察,然后由上一级讨论后向提名或者直接任命,很难保证的才德合格。且实施层级递进制,多数都是熬资格熬上来的,多年媳妇熬成婆,等熬到一定层级时,就只有官僚暮气,而难有开拓创新的朝气活力。
二、 一党执政缺乏一个纠偏机制。人民不能通过选票告诉政党,你的不符合人民
的利益,你应该更正;如果你不更正,那么我们就来更正你。许多事情总是在铸成大错之后再纠正。
三、 三是一党执政反腐难度大。有人形容,党内反,好比医生给自己动手术,挤个脓包还可以,但要开肠破肚割肿瘤却不行。由于是一党执政,党内内都是自己人,山不转水转,即使天南地北当官,也可能有一天会转到一起来。且不说官官相护,至少说,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会互相关照,有了好处也会大家共享。因此,在党内和内,很少能有真正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一些的都是烂出了原形且被千夫所指,才会被抓出来。
方法:目前最主要的反机构,是纪委、监察部、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但由于我们国家是一党执政,归根揭底还是由党自己来监督自己。然而自我监督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根本上消除问题。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认为应当
1、 主要依靠的是打击或惩治的制度设计。通过打击形成威慑或震慑,让人不敢
2、 设计出来的一套外部和内部兼备的、严密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和保证反机构的廉洁
3、 主要依靠的是约束性的预防制度设计,主要就是权力监督制度,由此让人不能,不仅仅是党的自我监督,更要强化人民对的监督,使人民行驶监督权更加方便和有效。
4、 分散权利,相当多的权力都掌控在一些人手中,随意性很大且没有监督或无法监
督。即使这些年通过改革,把一些权力交给了制度,事实上却都留有后门,权力依然操纵在个人手中。因此,我们旨在“不能”的制度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更关键的是制度建设的决心,如何克服那些不愿意放弃权力者的阻力。
5、 :一是,廉政或廉洁教育;二是,激励性的预防制度设计。例如,大名鼎鼎的“”制度,公正、公平、竞争性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