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长江、黄河

长江、黄河

来源:华佗小知识
河流名称 起迄、流经地带 长江(河源到河口,落差5400m) 起讫:各拉丹冬雪山—东海(崇明) 流经地带: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是一个省(市、区)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沱沱河 黄河 起讫:青海巴彦克拉山——渤海(山东垦利) 流经地带: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省区 约古宗列曲(玛曲)源于黄河源区的正西方,官方和当地藏民均一直把它视为黄河的正源。 其他说法,1.黄河多源,玛曲为西源,卡日曲为中源,约古宗列曲为南源 2.卡日曲最长,平均流量,卡日曲与玛曲相差不大,以卡日曲为正源。 上游:河源—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 中游:托克托县—孟津 下游:孟津—入海口 全长54m,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 径流总量达659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87.6毫米,是年平均径流深284毫米的31%。 上游,河源至龙羊峡,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清澈,水流稳定;龙羊峡过后,峡谷众多,落差集中,水流湍急 中游,支流众多,带来了巨量的泥沙和丰富的径流 下游,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悬河 以雨水补给为主,约占全和补给量的60%以上,冰川融水补给比重很小,中下游主要靠支流水的注入。 江源 水系概况 上、中、下游 上游:河源——湖北宜昌 中游:宜昌——湖口 下游:湖口到入海口 全长6300km,面积达 180万平方千米 径流总量达10000亿m3,占全国年径流量的34%,上游来水量占长江年径流总量的46.4%,中游47.3%,下游6.3% 沿程变化: 上游,河流落差大,峡谷深,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中游,地势低洼,江道弯曲,湖泊众多,河湖相通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除流经青藏高原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上游河段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其余大都由雨水补给,一般占年径流量的70-80%,地下水补给占20%-30% 长度、流域面积 水文特征 水量及沿程变化 补给 径流时间变化 年内分配:夏、秋季径流比重大,冬春水量少 年内分配:大部分河段夏水大于秋水,冬季径流量最少 年际变化:实测Km值大多在2以下;Cv值一般都在0.2以下 年际变化:干流经流的多年变化较大,Km值为2.4-3.6;Cv值在0.2-0.3之间,并有从上游往下游增加的趋势 洪水 主要源于暴雨,随着雨带的推移,各地暴雨发生的时间、地区分布差异,使干、支流遭遇不一致。 分为若干支流与干流发生特大集中暴雨和全流域发生历时长强度大的暴雨 夏秋季暴雨所致,托克托至龙门,暴雨频次多,历时短,强度大,洪水骤涨猛落,龙门至三门峡的支流,泾河、洛河、渭河,洪水骤涨猛落,是黄河流域最主要的暴雨中心,两个来源组合形成的洪水,洪峰高,洪量大,含沙量大,往往形成大洪水,对下游威胁也最大。 黄河中游石嘴山至河口镇及下游洛河口及入海口河段均为自低纬流向高纬河段,纬度交叉大,气温上暖下寒,往往形成凌汛 黄河河水中每年中游夹带而来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1/2淤积在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区,1/4输向口外深海区。 有冰期,冬季气温低,结冰现象普遍发生,由于高低纬度差异,致使冰期长短不一 利:水能资源丰富,塑造平原,提供水源 害:河水泥沙过量,水土流失严重,决口决堤。 改造利用:改坡地为梯田;发展小片水渍地和洪范地;兴建小型水利工程,以拦截入黄泥沙;也扩大了耕地,兴建大中小水库发展了大批灌溉工程;全面加高大堤,先后修建东平湖等滞洪区,在险峰段修筑堤坝等固岸工程;在凌汛期采取融冰,刨冰,破冰分水等措施 我国第二大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含沙量/输沙量 长江中上游带来大量泥沙,到下游形成数十处江心沙洲(崇明岛,由冲积而成的最大的岛屿),入海沙量4.7亿吨,不及黄河入海泥沙40%,故含沙量不高。 无冰期,干流 基本不结冻 利:河源到河口,落差5400m,流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害:水、旱灾频发 改造利用:长江水利建设,规划流域结构,进行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淡水养殖。 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冰期 利害及改造利用 备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