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什么比这样度过更好

有什么比这样度过更好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有什么比这样度过更好

杨冬梅

1993年,我进入中原石油报社。 2010年,我离开中原石油报社。

最为简单的减法运算之后,得出的数字是17。 17年!

人的一生有几个17年?人的职业生涯又有几个17年? 此刻,站在2011年春日的繁花间,向1993年那个夏季张望,细数那一路走来的17个年头,怀想17年与《中原石油报》相守相恋的日子,又一次感受了时光的漫长与短暂,又一次回味着生命的丰盛和温暖。

曾对一位寻找工作的年轻人说:“做你喜欢的工作,你会收获快乐;做你热爱的工作,你会收获幸福。”不确定这句话是否是我的原创,能确定的是,因为有在中原石油报社工作的经历,我才笃信这句话。

我是幸运的,终于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做了自己热爱的工作,而这份喜欢与热爱,命定是由《中原石油报》来成全。

1993年夏日的一天,时任中原石油学校校长李振阶对我爱人说,《中原石油报》正在扩版,报社正招记者编辑,问他想不想去。已涉足商海的爱人不想走回头路,于是,一个细雨霏霏的上午,

1

我走进中原石油报社的大门。湿漉漉的红伞立在门外,走进方崇滋社长的办公室。呈上发表过的作品,说出想来报社工作的愿望。只是,那一天,我没有提及做一名新闻工作者是我年少时的梦想。 中原石油学校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中午回到家,我在门缝儿里发现了一张纸,上面是隽永的钢笔字:

“小杨:方社长已和教培中心说好你调动的事,你抓紧到你们人事科办理调动手续。你到报社后在《星期刊》采编部上班。赖大安”

赖大安就是才华横溢的瘦谷。这张从采访本上撕下的纸,我一直保存着。直到2008年初春瘦谷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张手掌般大小的纸,成为一个永恒的纪念。

《中原石油报〃星期刊》采编部的套间办公室,是我的第一个办公室。欧治中、赖大安对桌而座,我和杨君旺对桌而坐。4个人几乎是同年出生,就是这么巧呢!而今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赖大安早已在天国,欧治中去了成都,而我在西安,只有杨君旺依旧坚守在报纸编辑岗位上。

没有多少人会事先预知自己是否真正适合某项工作,那种对自己透彻的了解需要天分吧?我凭着办校园诗刊的热情走上《中原石油报》编辑岗位,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心中的感觉才日渐清晰:我喜欢报纸编辑工作,热爱这份报纸!喜欢与热爱的标志是: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把一篇篇稿件修改到完美,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把一个个版面设计到完美,不分八小

2

时内外,不问这样的付出值抑或不值!

日子愉快,因愉快而飞快,飞到第二年的年终,年度总结评比,我居然得到了编辑岗位的所有奖项:优秀编辑、十佳编辑、十佳主持人、十佳编校员……之后开始担任部室主任:从4个女编辑组成的《中原石油报〃社会周刊》编辑部,到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正刊三版编辑室,再到兵强马壮的专题部,再到至今令报社上下为之骄傲、为之赞叹的《中原石油报〃石油工程周刊》编辑部……每一次接受任务,都能感受到报社领导深深的信任,那份信任那样温暖,给人以无限的力量。特别是受命负责《中原石油报〃石油工程周刊》时,看到编辑部人员的构成:善于把握版面风格与色彩的美编公会玲;采写能力巨强、出手极快的记者尹红玲;文笔细腻,每每写出感人的散文、诗歌、人物通讯的记者张晓燕……更感受到李忠良社长对我的信任与厚爱。而我,终于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带领3员女将把《中原石油报〃石油工程周刊》做得精致而有深度,大气更富美感,成为一个让他无限骄傲的精品。

17年,从一个部室到另一个部室,与报纸未有须臾分离。一个个选题,一个个专栏,一个个专版,一份份专刊,以我能力之内最完美的形象呈现。这样的呈现,缘于对报纸工作的热爱。 因为热爱,加班至深夜、至凌晨不觉累;因为热爱,节假日照常上班不觉苦;因为热爱,做《中原石油报〃石油工程周刊》文摘版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悉心搜集、精心挑选稿件,以致油田“三大

3

院”的科技人员和专家们一致认为“非常有借鉴价值”;因为热爱,汶川地震时期,冒着余震的危险,戴着安全帽在普光分社的办公室里完善那期“抗震救灾”特刊的版面;也是因为热爱,每逢有重大报道活动都会被社领导委以重任……至今记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中原油田召开改革与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的日子里,除了正常的编辑工作还担负了编校员,等大样、看大样一直到天亮;石油行业报业管理经验交流会期间,承担了3倍于平时的工作量;筹备、出版“中原油田发现30周年纪念特刊”的日子里,在王新顺副社长的率领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我进入中原石油报社时,女儿刚刚进入小学。去年当我选择照顾、辅佐长期在陕西工作的爱人离开报社时,女儿已经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17年,《中原石油报》是繁星闪烁的夜空,成就了我的梦;是一个足够大的舞台,让我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是一个有着强大吸引力的情人,让我释放着我的热情与爱。

17年,那样漫长,又那样短暂。 17年,那样丰盛,又那样温暖。

而这段情缘的另一番意义,在我离开报社一年之后开始明确地显现出来。

今年4月1日,北京时间下午1点,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点,我的手机响了,女儿打来电话——这个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国际会展专业,同时在世界银行总部工作的女孩,在向妈妈撒娇

4

般地说为了下周二那个大型论坛自己工作了一整天忙到晚上9点,又累又兴奋睡不着所以给妈妈打电话之后,说:“我记得那时候你也是经常加班,老晚老晚的……”

原来,我对《中原石油报》的那份热爱,早已印上女儿幼小的心灵,那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印象,在她成长的岁月里成为一种力量,支持着她在学业上、在工作中,尽心竭力,全情付出!

漫长又短暂的17年,丰盛而温暖的17年。 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样度过更好。

(作者系原《中原石油报〃石油工程周刊》编辑部主任)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