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第36卷第4期地下水GroundwaterJul.,2014
Vol.36NO.4
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浅析
向茂西,贺卫中,李永红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710054)
要]陕西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对矿产资的开发力度增强,对地质环境的
改变愈随之增强,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陕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环境污染,且危害较严重。陕南、关中、陕北及不同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形成的结果。提出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采取从源头上预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科技水平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X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184(2014)04-00-03[摘
AnAnalysisofGe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ofMinesinShaanxi
XIANGMao-xi,HEWei-zhong,LIYonghong
(ShaanxiInstituteofGeo-environmentMonitoring,Xi’an710054,Shaanxi)
Abstract:Becauseoftheincreasingnationaldemandformineralresource,Shaanxi,aprovincehasabundantmineralre-source,strengthensmineralexploitation,makingge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moreandmoreserious.Documentaryanaly-sisshowsthatthemainge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ofmines,whichvariesfromnorth,centralandsouthofShaanxi,aregeologicaldisasterscausedbymineralexploitation,appropriationanddamageoflandresource,damageofgroundwatersystemandenvironmentpollution.Thispaperproposesthreesteps--implementgeologicalenvironmentrestorationregulations,es-tablishsoundandlong-actingmechanismonge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andrestorationandimprov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levelofprecautionandmanagementtosolvetheseproblems.
Keywords:Geologicalenvironmentofmines;geologicaldisasters;groundwatersystem;Shaanxi陕西属我国矿产资源大省,地域南北长870km、东西宽
42
200~430km,面积20.56×10km,自北而南可分为三个各
大范围、高强度的矿业活动,使资源的需求和消耗日益增加,
矿山地质环境的演变愈来愈烈。陕西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陕西省煤炭工业迅猛发展,神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和渭北煤田老矿区的进一步挖潜以及陕南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强,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高原、关中断陷盆地、陕南秦巴山地,陕北和渭北以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为主;陕南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为主。
2011年陕西省共有矿矿业是陕西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
[1]
山企业5337个。其中能源矿山9个(煤炭矿山527个,
1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多年来,国土、地质、煤炭等系统的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2个,其它矿山120个)、黑色金属149个、有色金属154个、贵金属94个、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49个、化工原料130个、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山4088个、水气矿山24个。2011年生产固体矿产矿石总量43316.72×10
483
t,液体矿产3314.08×10t,气体矿产112.61×10m。
4
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种类全,分布广,危害大。通认为,
过对前人以往研究成果
[2-3]
和外业调查资料的研究分析认
矿区为:陕西主要矿山环境地质环境问题有矿山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矿区地下水系统的破坏与矿区环境污染四大类,危害较严重。1.1
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在建矿开矿过程中强烈破坏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引发了大量的矿山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
[4]
失。陕西矿业开发,共引发地质灾害663处,其中地面塌
陕西省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能源、黑色金属、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矿产以地下开采为主;冶金辅助材料用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以露天开采为主,部分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对矿产
[收稿日期]2014-03-1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2013CB227900);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区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212011220219)[作者简介]向茂西(19-),男,陕西大荔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第36卷第4期地下水2014年7月
陷299处、地裂缝132处,滑坡111处、泥石流78处、崩塌43处,地质灾害共造成40241.26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201人;能源类矿山引发地质灾害461处,金属类矿山引地质灾害127处,其它类矿山引发地质灾害75处。危害最大的灾害是:1994年7月12日2~4时,潼关县桐峪镇突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在桐峪镇西峪上游,洪水与矿山弃渣形成泥石流1.2
[5]
口;煤矿瓦斯排放、各种矿井通风、矿石粉碎、冶炼、煤矸石自矿山废水有毒组分挥发等,产生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燃,
矿尘。这些废水、废渣、废气、粉尘大部分都含有害物质,处置不当都将成为污染源。
陕西省矿山环境污染最典型和严重的是小秦岭潼关金矿区。1990年潼关区域大气汞浓度监测全部超标水标准;下游河段铅、汞分别超过Ⅳ类标准。
[8]
,最大超标
,吞没了沟道中的所有工棚和一些工矿设施,造成5138倍。2002年潼关县蒿岔峪河水上段的铅、汞、铁超过Ⅰ类
人死亡、两千多人失踪的特大灾害,经济损失巨大。
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
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是难以避免的。一方面采矿场、废石(土)、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压占破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无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都不同程度地破坏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形成采空区或高陡边坡,进一步使土地资源破坏。
陕西省矿山累计占用破坏土地达62822.16ha。采矿场矿山固体废料占用破坏土地占用破坏土地约27991.77ha、
约2529.02ha、尾矿库占用破坏土地约5493.00ha、采空区金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约26808.37ha;按矿山类型统计能源、8322.10、属、非金属矿山分别占用破坏土地约45379.18、9120.88ha。矿区林草地的占用破坏使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1.3
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
矿山在建矿、采矿过程中抽排地下水降低矿区地下水位,采空区上覆岩石土体裂隙带、地面裂缝、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下渗漏失,破坏了地下含水系统,改变了地下水的径使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受到严重影响与破坏,其流排泄方式,表现是多方面的。1.3.1
地下水资源流失
矿业开发过程在地下水较丰富的矿区一般都要强制性抽抽排的地下水除少量综合利用外,排地下水保证采矿安全,
其余大部作为废水排放,造成地下水资源大量流失。陕西省矿山矿坑水2004年产出量5686.56×10m,年排放量3874.51×10m,其中煤矿分别占到矿坑水的年产出量和
43排放量的78%和77%,这说明矿山每年使3874.51×10m
4
3
4
3
2
2.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及成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不同地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
根据对陕西省3756个矿山的调查统计,矿山地质环境问
2.1.1
局部集中的特点,其分布规律与矿产资源题具有广泛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关。
(1)陕北主要开发能源矿产,其煤炭开采区地质环境问破坏地下水系统,使生态题是大面积采空区诱发地面塌陷、
环境进一步恶化。集中分于神木、府谷、黄陵、铜川北部焦坪、耀州西侏罗系煤层开采区,横山、榆阳区、彬县、旬邑侏罗系煤层开采区零星分布。
(2)关中北部煤矿老开采区主要开采石炭—二叠系煤层,长期大规模开采产生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除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系统破坏外,还有多年来积存的大量煤矸石等。黄土台塬区砖瓦粘土矿,北部及南部边缘灰岩水泥、建筑石料矿区,崩塌、滑坡较突出。
(3)陕南开发金属、煤炭、非金属三大类矿山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种类较多,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金属、石材等矿产开发产生大量的废石、尾矿、选矿废水乱堆乱放产生泥石流与矿山环境污染等。2.1.2
不同矿产类型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不同矿产资源类型的矿山因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破坏的强度、开采方式与地质环境条件的不同,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所差。
(1)陕西煤矿数量众多,开发历史较长,采矿方式主要是地下开采,矿业活动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采空区上覆岩土力学强度较低。在体多为沉积碎屑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调查的951座煤矿山中,最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空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其次是煤矸石占地和矿区排水对水资源的破坏,这与陕西煤层埋藏较浅,煤层厚有关。
(2)陕西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矿、铅锌矿开发利用程度高,矿产资源多分布于基岩山区,围岩一般为坚硬岩。在调查的428座金属矿山中,最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矿弃渣、尾矿的不合理堆放占压或破坏土地并引发泥石流等。由于金属矿山废水、废渣中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因此易引发污染问题。
(3)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主要开发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等矿产。据对2160处矿山调查资料分析,以露天开采为主的建材类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滑坡等;以地下开采为主的石膏、石墨矿山,最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地面塌陷。
的地下水资源流失,特别是陕北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浪费与消耗是较大的。1.3.2
矿区水源枯竭
矿业开发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水源地供水量泉水流量减少甚至断流,煤炭矿山开采区表现最为突减少、
2006年7~9月调查的神木县境内煤田开采区56处出。如,
水井,煤田开发前均为居民生活生产所用,煤田开发后55处已干涸。母河沟泉平均流量5961m/d,最大流量达10627m/d,为神东公司开发初期矿区供水水源。2002年4月,实
3
测泉流量只有1680m/d,泉流量衰减72%,至2006年73
3
2005年范立月,完全干涸。保水采煤问题在陕北非常突出,民提出了合理选择开采区域和采用合适采煤方法的实现途径
[6]
[7]
,最近几年开展了工程实践,取得成效。
1.4矿山环境污染
矿山多分布于沟谷、河流边等地表水系的中上游,采矿
形成的矿坑水、选矿废水等多就近向沟谷、河流排放;采矿废石、煤矸石、尾矿多沿沟坡堆放,尾矿库多建于河流支沟沟
90
第36卷第4期地下水2014年7月
(4)化工、冶金原料非金属矿产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磷矿、萤石、冶金用白云岩等。在调坏强度较高的有硫铁矿、
查的169中,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2.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人类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形成的结果。就目前的矿山开采技术而言,无论露天开采或地下或多或少地改变或破坏原有的地质环境开采都不可避免地、
矿山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资源,矿山生产过程条件,
废水。所以矿业活动必然导致占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废渣、
用或破坏土地资源、矿山地质灾害、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地质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但是某个矿区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危害与其地质环境背景息息相关,只有具备相应的地质环境条件,才可能产生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
[9]
问题的形成,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时治理。3.3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对已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对于性关闭、历史遗留、受益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
滥采滥挖等形成的治理责任人已灭失,需要出资治理的问题,各级主管部要积极筹措资金立项治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采前预防、采中治理、采后恢复”等原则,不断探索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环境和土地的破坏,促进陕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和谐,发展绿色矿业。3.4
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科技水平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预防治理难度较大,有待加强科学研究,提供先进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建议从地质环境保护预开展采矿方法技术研究;防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角度,
开展地下水系统破坏、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开展提高矿山废水废渣综合利用新方法研究。为陕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陕西省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区地
质环境件差异较大,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不同。
(1)煤矿多分布于陕北、渭北地区,主要开采侏罗系、石炭—二叠系煤层,其煤层厚度大,一般2~10m,埋藏浅,一般小于300m,产状平缓,煤层顶板以砂岩、泥岩为主,上覆第四不同地区差异较大,顶系黄土和砂层。由于其深厚比较小,
板和地表岩土体强度小。开采导致矿区产生了大量的地面塌陷、地裂缝,黄土陡崖沟坡体上崩塌、滑坡时有生,区内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干涸,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破坏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
(2)金属矿多处于秦巴山区,成矿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多呈脉状,围岩多为坚硬的基岩,力学强度大,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较少。但由于降水量大,开采形成的大量废石、尾矿易产生泥石流。地表岩土体风化强烈,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3)非金属矿以建材矿为主,多为露天开采,关中、陕北以砖瓦粘土矿、灰岩矿为主,陕南以花岗岩、瓦板岩矿等建筑用石料为主。非金属矿的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资源、形成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岩性决定了关中、人工边坡,
陕北易产生黄土类崩塌、滑坡,陕南易产生岩质崩塌,同时受降水影响,废渣易成为泥石流的物源。
4结语
(1)陕西矿业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
的占用或破坏、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环境污染等危害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矿业活动密不可分,其类型、分布主要取决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业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3)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应从源头上预防,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治理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宁建民,李成,陈建平,等.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形势分析报告
[R].西安: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2.
[2]王双明,范立民,马雄德.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水位
保护[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212-216.
[3]徐友宁,何芳,袁汉春,等.中国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
与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4]金海峰,陶虹,向茂西,等.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
[R].西安: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5.
[5]李永红,滕宏泉,向茂西,等.秦巴山区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
策[R].西安: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9.
[6]范立民.论保水采煤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5):
50-53.
[7]范立民.生态脆弱区保水采煤研究新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
33(5):667-671.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陈社斌,徐友宁,何芳,等.潼关金矿区环境污染及危害性浅析
[J].西北地质.2003,(S):172-175.
[9]陈建平,范立民,李成,宁建民.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GIS技术的矿
26(2):43-48.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煤炭地质.2014,
3
3.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从源头上预防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目前是难以避免的。
全省矿产资源资源规划、矿权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时,应因地制宜,结合陕南、陕北、关中不同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和不同的矿产资源类型,采用最为合理的采矿方式和采矿方法,大限度减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3.2
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
采矿权申请人或采矿权人要按国土资源部和陕西省有关规定,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矿山闭坑地质环境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矿山废水、废渣等各类废物弃物科学处置。保障减少矿山地质环境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