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线…………○…………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剪子股:一种放风筝的工具。 B.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
C.驿站:古代供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D.墨客:专指会画画的人。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书写
2.看拼音,写词语。
cáo jūn wěi pài lǔ sù zhē dǎng
jī è bǎng wén xiōng táng shú xi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3.辨字组词。
试卷第1页,总4页
………线…………○…………
呐(________) 截(________) 杖(________) 敞(________) 纳(________) 载(________) 丈(________) 敝(________) 4.写出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______) .2.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______) .3.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______) .
4.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______) .………线…………○………… 5.课文内容回顾。
本组课文都出自______。《草船借箭》根据_____的____改编,小说塑造了____的诸葛亮、_____的周瑜、_______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景阳冈》出自《______》,小说塑造了很多英雄,如: ______、_____;《猴王出世》节选自《______》,我知道里面的许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__。《红楼春趣》出自《______》,文章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_____里______的经过,突出了他们_______,表现了_______的热爱。 评卷人 得分 四、信息匹配
6.选词填空。
左右 横竖 里外 远近
1.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这是(________)皆知的事。
2.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_________)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3.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_________)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4.你这样说,弄得我(_________)不是人了。 7.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排比 B.夸张 C.反问 D.比喻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_______) 2.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_______) 3.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_______)
4.那石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表达
试卷第2页,总4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8.按要求写句子。
1.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虫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蔽了桥门。(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条船有五六千支左右的箭,二十条船总共有不到十万多支。(修改病句)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9.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把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
10.如果将武松应对大虫三招的动作改为“躲”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此时的武松心里会怎么想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几个成语来形容武松: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历尽艰辛,来到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有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凶残、狡猾并善于伪装,为使自己长生不老,它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与朝山进香的老妪,花言巧语使唐
试卷第3页,总4页
………线…………○…………
僧和八戒上了当,可两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然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
白骨精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执迷不悟,不仅不准孙悟空去打这个妖怪,还念紧箍咒来惩戒孙悟空。孙悟空为了取经,忍住痛苦,终将老丈打下深涧。
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恳求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线…………○………… 救。回来的途中,孙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变成老妖模样来到洞内,伺机搭救。在宴前,孙悟空为用事实教育唐僧,设计诱使白骨精重新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来面目,唐僧幡然悔悟。这时,孙悟空现岀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能言善辩——(____________) 一意孤行——(____________) 14.请你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下列人物。 唐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骨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白骨精分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模样来迷惑唐僧,最后又假冒佛祖名义迫使唐僧____________,自己_______________。 16.孙悟空是怎样使唐僧认识到妖怪的本来面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你还读过其中的哪些故事?请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书面表达
18.习作天地。
我国的古典名著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从《三国演义》中我们能领略历史的风云变幻;从《水浒传》中我们能认识充满豪情壮志的英雄人物;从《红楼梦》中我们能领悟盛世的变幻,人情的冷暖……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写写吧。
试卷第4页,总4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
参
1.D
2.曹军 委派 鲁肃 遮挡 饥饿 榜文 胸膛 熟悉
3.呐喊 截断 手杖 敞开 容纳 载重 丈夫 敝帚自珍 4.下 只 次 才
5.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神机妙算 妒贤嫉能 谨慎多疑 水浒传 鲁智深 林冲 西游记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红楼梦 大观园 放风筝 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 大家对大观园美好生活 6.远近 左右 横竖 里外 7.B D C A
8.宝玉笑道,他认得这风筝。 大虫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把桥门遮蔽了。 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9. 比喻 夸张 吼声的恐怖、凶猛
10.不可以。因为“闪”表现了动作的敏捷,表现了人物的机警,而且“闪”是主动闪避,如果换成“躲”就显得很被动。
11.原来这冈上真有老虎啊!既来之,则安之。我一定不能慌,要镇定,坚决不能被它吓倒。 12.力大无穷、浑身是胆、机智勇敢
13. 花言巧语 执迷不悟
14. 面慈心软 善恶不分 聪明勇敢 疾恶如仇 奸诈狡猾 心狠手辣 15. 村姑 老妪 老丈 把孙悟空赶走 捉住了唐僧
16.变成金蟾大仙,在波月洞内设计使白骨精重新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认识到妖怪的本来面目。
17.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 三探无底洞 18.范文: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在历史上开创先河之战役。赤壁之战孔明借东风,才开创此迹,但周瑜心胸狭
答案第1页,总2页
窄,枉孔明帮助他借来东风,却想要设计陷害于他。其实,周瑜也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那又何尝不算是一种谋略呢?
正如群英会蒋干中计,那只是一种计谋罢了,为了换得江东安宁,才迫不得已这样的,但自身妒忌英才,三番五次被诸葛亮的计谋气得昏了过去,最后逝去,可怜的周瑜道出了:“既生瑜,何生亮。”说明了他到死也不肯改过,周瑜的死只能怨他自己,被别人占了城池,攻城的是他,占城的是诸葛亮。这也见怪不怪,只怪周瑜不会用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对其推崇至此,可见周瑜的才干与智慧绝非一般。周瑜的用兵,才干、文学可以说均不亚于孔明,但周瑜有一个导致失败的大缺点:气度小。有一个成语叫恃才自傲,当他生活在别人都不如他的圈子里,他便会透露出一种人人都不如他的傲气,但是一旦有人与他相差不大甚至超过他时,他不去欣赏,不去为别人喝彩,反而记恨别人,最终郁闷而死,令后人惋惜。周瑜并非败于孔明,乃是败给自己没有那种为别人喝彩的风度。如果周瑜可以和孔明合作,定能一改大局,也不会是三足鼎立,说不定魏国也会变成一等小国;如果周瑜可以心胸宽广,类似赤壁之战的大战也会上演多次,他和孔明也可以结为好友,三国的故事怕也是会再一次改写的,但这只可能是如果。
如果孔明与周瑜很早便相识,也不会养成周瑜那种恃才自傲的心理,这样闻名于历史,流芳于百世的也会有周瑜了。周瑜是个英才,只可惜他没有那种大度,这就注定他的失败。周瑜若拥有大度,必将成大器。
答案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