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标准: GA46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与方法》、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一、前轮侧滑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打开锁止装置,拨动滑板,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近侧滑检验台,并使转向轮处于正中位置。 (2)以3~5km/h车速平稳通过侧滑检验台。 (3)测取最大示值。 3、注意事项
(1)车辆通过侧滑检验台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2)不得在侧滑台上制动或停车。
(3)应保持侧滑台滑板下部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二、制动性能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检验台滚筒表面清洁,无异物及油污,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3)将踏板力计装到制动踏板上。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入,将被测轮停放在制动台前后滚筒间,变速器置于空档。 (2)降下举升器、起动电机,保持一定时间,测得阻滞力。
(3)检验员在显示屏提示踩刹车后,缓踩制动踏板到底,测得左、右轮制动增长全过程数值;若为驻车,则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数值。 (4)电机停转,举升器升起,被测轮驶离。 (5)按以上程序依此测试其它车轴。 (6)卸下踏板力计,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车辆进入检验台时,轮胎不得夹有泥、砂等杂物。 (2)测制动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3)在制动检验时,车轮如在滚筒上抱死,制动力未达到要求时,可换用路试或其它方法检验。
三、喇叭声级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调整网络开关到“A”级计权和快档位置。
1
(2)检测环境的本底噪声应<80dB(A)。 2、 检验程序
(1)将声级计置于被检车前2m、离地高1.2m处,传声器指向被检车辆驾驶员位置。 (2)按响喇叭发声3S以上,读取最大示值。 四、悬架、轮重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仪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轮胎规格符合标准规定,车辆空载,不乘人(含驾驶员)。 2、检验程序
(1)被检车正直居中行驶,将被测轴停放于悬架台面的位置。
(2)若需检测悬架减振器性能,则分别启动左、右电机激振扫频,使振动频率增加过振荡的共振频率;在共振点过后,将激振源关断,振动频率减少,并将通过共振点;记录衰减振动曲线,测量共振时动态轮荷;计算并显示共振时的最小动态车轮垂载荷与静态车轮垂载荷的百分比值及其同轴左右轮百分比的差值。 (3)读取左、右轮重数据。 (4)按以上程序依此测试其它车轴。 3、注意事项
(1)悬架台架空载时,不得起动电机。 (2)检测悬架性能时,被检车辆发动机应关闭。 五、前轮转向角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打开锁止装置,转盘复位,仪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行驶,将前轮驶过轮距尺后停车,等待转盘自动调整位置。 (2)转盘自动调整位置完毕后,将前轮驶上转盘。
(3)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向左转动方向盘到最大转向角度后回零。 (4)向右转动方向盘到最大转向角度后回零。 (5)读取左、右轮左转、右转最大示值。
(6)锁紧设备转盘、松开驻车制动操纵装置,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在转盘移动、校准时车轮不得驶上转盘。 六、前照灯测试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测试仪受光面应清洁,轨道内无杂物。
(2)车辆轮胎气压符合标准规定,前照灯玻璃应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行驶,在前照灯离检测灯箱1m处(或按出厂规定距离)停车。
2
(2)车辆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置变速器于空档,电源处于充电状态,开启前照灯远光。 (3)启动前照灯检测仪开始测量,仪器自动搜寻被检前照灯并测量其远光发光强度及远光照射位置偏移值。
(4)被检前照灯转换为近光光束,检测仪自动检测其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照射位置偏移值。
(5)对另一只前照灯按上述(3)、(4)步骤进行检测,完成车辆所有前照灯的检测。 (6)在并列的前照灯(四灯制)进行检测时,应将与受检灯相邻的灯遮蔽。 (7)检测完毕,前照灯检测仪归位,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停车位置要准确,车身纵向中心线要垂直于前照灯受光面。 (2)前照灯检测仪正在移动或将要移动时,严禁车辆通过。 (3)检测完毕后车辆要及时驶离,车身不得长时间挡住轨道。 七、滤纸法烟度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抽气开关与抽气泵动作应同步,滤纸洁白均匀无受潮变质,取样进气管路通畅。 (2)受检车辆发动机达到规定的热状态,排气系统不得有泄漏现象。 2、检验程序
(1)由怠速工况将油门踏板迅速踏到底,4S后松开,反复三次,以消除排气管和消声器里的碳渣。
(2)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约300 mm,并使其中心线与排气管轴线平行,固定稳妥。 (3)将踏板开关固定在油门踏板上端。
(4)将踏板开关和油门踏板一并迅速踏到底,保持4S后松开,完成第一次检验。 (5)读取示值(自动)或取样(手动)。
(6)相隔11s以上后,重复(4)、(5)的检验步骤。
(7)重复检验三次,取三次检验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排气烟度的检验结果。 3、 注意事项
(1)每辆车测试完后,应该用压缩空气反复清洗取样管路,以免留在管壁上的烟炭影响下次的检验结果。
(2)取样管的长度和内径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不得随意更换。 (3)装滤纸时,应注意滤纸与检验装置的接触面贴紧。
(4)不要用手触摸标准烟度卡表面,校准时光电检测器应轻放在其上面。用毕将其存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
八、自由加速排气可见污染物试验(GB3847-2005)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车辆进气系统应装配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配消声器并且不得有泄漏。 (2)测量时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 (3)测试前应适当增加几次自由加速工况操作以便扫尽排气管积存的排放污物。 (4)燃料应使用柴油,不得加消烟添加剂。
3
(5)应使用取样式不透光烟度计,技术要求应符合GB3847-2005附录G、附录H的有关规定。 2、检验程序
(1)车辆在发动机怠速下,插入不透光仪取样探头。
(2)在1秒内快速、连续地将油门踏板完全踏到底,使喷油泵最短时间内供给最大油量。 (3)发动机一旦达到最大转速,立即松开油门踏板,使发动机恢复至怠速,不透光仪恢复到相应状态。
(4)重复(2)操作过程至少3次,记录每次不透光仪的最大读数值。 (4)计算最后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 注意事项
(1)取样管的长度和内径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不得随意更换。 九、怠速尾气排放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装上长度等于5.0m的取样软管和长度不小于600mm并有插深定位装置的取样探头,插入深度不少于400mm。
(2)仪器的取样系统不得有泄漏。
(3)受检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应装有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有排气消声器,并不得有泄漏。
(4)汽油应符合GB 484的规定。
(5)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 2、检验程序
(1)必要时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
(2)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维持60s后降至怠速状态。
(3)发动机降至怠速状态后,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等于400mm,并固定于排气管上。
(4)发动机在怠速状态,维持15s后开始读数,读取30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若为多排气管时,取各排气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3、 注意事项
(1)检验时,发动机怠速应符合规定。
(2)检验结束后,抽出取样探头,待仪表回零后再检下一台车。 (3)取样探头不用时要吊挂,防止污染受损。 十、双怠速尾气排放检验(依据标准GB18285-2005)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装上长度等于5.0m的取样软管和长度不小于600mm并有插深定位装置的取样探头,插入深度不少于400mm。 检查取样软管和探头内残留HC不得大于20×10-6。 (2)仪器的取样系统不得有泄漏。
(3)受检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应装有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有排气消声器,并不得有泄漏。
4
(4)汽油应符合GB 484的规定。
(5)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 2、检验程序
(1)必要时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
(2)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维持30s后降至高怠速(即0.5额定转速)。 (3)发动机降至高怠速状态维持15s后开始读数,仪器自动读取30s内的平均值,或人工读取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即为高怠速排放测量结果。
(4)发动机从高怠速状态降至怠速状态,在怠速状态维持15s后开始读数,仪器自动读取30s内的平均值,或人工读取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即为怠速排放测量结果。 (5)若为多排气管时,分别取各排气管高、低怠速排放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6)若车辆排气管长度小于测量深度时,应使用排气加长管。 3、注意事项
(1)检验时,发动机怠速应符合规定。
(2)检验结束后,抽出取样探头,待仪表回零后再检下一台车。 (3)取样探头不用时要吊挂,防止污染受损。 十一、 驱动轮输出功率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 (3)如对同一辆车连续重复测试,准备风机对准车头吹风散热。 2、检验程序
(1)根据受检车型,在底盘测功机上设定检测速度VM或VP。
(2)待检测汽车空载,将驱动轮置于底盘测功机滚筒上,举升器下降,用挡车器挡住非驱动轴车轮,必要时通过钢丝绳将汽车尾部与地锚拉紧,前桥驱动车辆拉紧驻车制动并调整活动挡轮使其靠近车轮。
(3)关闭空调系统等非汽车运行所必须的耗能装置,启动汽车,逐步加速并换至直接档,使汽车以直接档的最低车速稳定运转。
(4)将油门踏板踩到底,测定VM或VP工况的驱动轮输出功率。
(5)测取读数。待汽车速度在设定的检测速度下稳定15 s后,方可记录仪表显示的输出功率值;实际检测速度与设定检测速度的允差为±0.5km/h。 (6)在读数期间,扭矩变动幅度应不超过4%。
(7)按GB18276-2000 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表B1记录环境状态及检测数据。 并将输出功率修正为标准环境状态下的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 (8)对ηVM或ηVP低于允许值的车辆,允许复测一次。 (9)检测结束,前桥驱动车辆卸掉活动挡轮,举升器上升。 3、注意事项
(1)检测时车辆前方及驱动轮两旁不准站立人员。 (2)在检验台滚筒高速旋转时,不得在检测台上急刹车。
5
(3)对同一辆车应尽量避免连续重复测试。 十二、加速时间及滑行距离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传动系润滑油油温不低于50ºC。
(3)根据测试汽车的基准质量选定底盘测功机的相应当量惯量,当底盘测功机所配备的飞轮系统的惯量级数不能准确满足测试汽车的当量惯量需要时,可选配与测试汽车整备质量最接近的转动惯量级,但应对检测结果作必要的修正。 2、检验程序
(1)根据受检车型,在底盘测功机上设定加速及滑行速度区间。
(2)待检测汽车空载,将驱动轮置于底盘测功机滚筒上,举升器下降,用挡车器挡住非驱动轴车轮,前桥驱动车辆拉紧驻车制动并调整活动挡轮使其靠近车轮。
(3)关闭空调系统等非汽车运行所必须的耗能装置,启动汽车,按引导系统提示加速至高于规定车速后,置变速器于空挡,利用车一一台系统贮藏的动能,使其运转直至车轮停止转动。
(4)记录汽车从规定速度区间内的加速时间及滑行距离。
(5)举升器上升,脱开惯量模拟飞轮,前桥驱动车辆卸掉活动挡轮,检测结束。 3、注意事项
(1)检测时车辆前方及驱动轮两旁不准站立人员。 (2)在检验台滚筒高速旋转时,不得在检测台上急刹车。
(3)不需要测加速时间时,可将加速时间终点设为等于滑行距离始点。 十三、 车速表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将车辆正直驶入检验台,驱动轴停放在测速滚筒的中间位置。
(2)降下举升器,前桥驱动车辆拉紧驻车制动并调整活动挡轮使其靠近车轮。
(3)启动汽车,检验员双手稳握方向盘,逐步加速并在车速表指示值稳定于40km/h时发出取样信号,读取此刻车速表检验台的实测值; 检测结束,车辆减速停车。 (4)举升器升起,前桥驱动车辆卸掉活动挡轮,检验结束。 3、注意事项
(1)测速时车辆前方及驱动轮两旁不准站立人员。 (2)在检验台滚筒高速旋转时,不得在检测台上急刹车。 十四、 里程表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设定里程台试测试距离。
6
(2)将车辆正直驶入检验台,驱动轴停放在测速滚筒的中间位置。
(3)降下举升器,前桥驱动车辆拉紧驻车制动并调整活动挡轮使其靠近车轮。
(4)里程计数清零,启动汽车,检验员双手稳握方向盘,待里程表指示值指向设定值时发出取样信号,读取此刻行驶里程的实测值; 检测结束,车辆减速停车。 (5)举升器升起,前桥驱动车辆卸掉活动挡轮,检验结束。 3、注意事项
(1)测试时车辆前方及驱动轮两旁不准站立人员。 (2)在检验台滚筒高速旋转时,不得在检测台上急刹车。 十五、 反拖阻力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启动底盘测功机反拖装置,以30km/h的速度暖机运转10~30min。 2、检验程序
(1)将车辆正直驶入检验台,被测轴停放在测速滚筒的中间位置。 (2)降下举升器,前桥测试时拉紧驻车制动并调整活动挡轮使其靠近车轮。
(3)测定测功机传动系阻力(Fc i):利用底盘测功机反拖装置带动测功机传动系空转,从30km/h速度起,以每10km/h的速度为一测试点,逐点测试,直至反拖装置的最高速度,重复测试三次,并记录。
(4)测定车轮滚动阻力(Ffi):分别测定试验车辆从动轴和驱动轴的载荷(Gc和Gq)。 将测试汽车的从动轮或驱动轮置于底盘测功机滚筒上,拆下驱动轮半轴(测驱动轮时),变速器置于空档,放松驻车制动器,启动底盘测功机反拖装置,从30km/h速度起,以每10km/h的速度为一测试点,逐点测试,直至反拖装置的最高速度,重复测试三次,并记录和计算(Ffi =测试值- Fc I)。可计算出滚动阻力系数。
(5)汽车底盘传动系阻力(Fti):利用底盘测功机反拖装置带动汽车驱动轮转动,从30km/h速度起,以每10km/h的速度为一测试点,逐点测试,直至反拖装置的最高速度,重复测试三次,并记录和计算(Fti=测试值- Ffi- Fc I)。 (6)举升器升起,前桥测试时卸掉活动挡轮,检验结束。 3、注意事项
(1)测试时车辆前方及驱动轮两旁不准站立人员。 (2)在检验台滚筒高速旋转时,不得在检测台上急刹车。
(3)测试步骤(3)可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试验,并保存数据供检测时调用。 十六、 燃油经济性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检测环境条件:环境温度;oº~40ºC;环境湿度小于85%;大气压力:80~110kPa。 (2)测试前车辆应预热至正常热状态,车辆轮胎规格、气压和花纹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
(3)底盘测功机应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底盘测功机和油耗计应符合使用要求,工作正常。 (4)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燃料密度。
7
2、检验程序
(1)在底盘测功机上设定检测车速:轿车:60km/h;其他车辆:50km/h。
(2)将被测汽车驱动轮平稳驶至底盘测功机滚筒上,联接好油耗仪,启动汽车,逐步加速并换至直接挡(无直接挡至最高挡),使车速达到规定的车速。给测功机加载PPAU,使其模拟汽车满载等速行驶在平坦良好路面时的行驶阻力功率P: P=PPAU+PPL+PF 。
(3)待车速稳定后开始测量,要求测量不低于500m距离的燃料消耗量。连续测量2次并记录。
(4)计算等速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和2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注意事项
(1)不用时,油耗仪中的燃料要释放掉,以免失火。
(2)路面时的行驶阻力功率P可按GB 18352.1—18352.2—2001附件CC的有关规定试验测得。
十七、 平板制动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 平板表面应清洁,没有异物及油污。
(2) 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 被测车辆以5—10km/h车速,正直居中驶向平板制动台,并在接**板时置变速箱为空挡,使车辆滑上平板制动。
(2) 各被测车轮均驶上平板制动台后,急踩制动,测得轮重、制动等各项参数。 (3) 重新起步,使后轴驶上前板,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 3、注意事项
(1) 车辆制动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2) 不得在平板制动台上长时间停放车辆。 (3) 应保持平板制动台板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十八、 微机网络系统操作 1、系统启动
(1)接通系统总电源,接通稳压电源及各设备电源。
(2)接通给网络服务器供电的UPS不间断电源,启动网络服务器至操作系统进入正常运行。
(3)接通给其它微机供电的UPS不间断电源,启动各微机至操作系统进入正常运行。 (4)系统预热15分钟以上,检查维护各设备工作状态、信号及调整零点,使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5)进行检测作业。 2、系统关闭
(1)用Windows系统退出功能先关闭各终端机,再关闭服务器。 (2)关闭UPS、稳压电源、总电源。
8
3、注意事项
(1)开、关机顺序要正确。
(2)关闭系统时UPS电源一定要关断。 (3)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试图修改各系统参数。
(4)除非已明确获得许可,否则不得随意带电拔插各种接线。 十九、ASM稳态工况法测量(依据标准GB18285-2005)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 关闭汽车空调、暖风等附属装备。装备牵引力控制装置的车辆应关闭牵引力控制装置。 (2) 车辆预热:进行试验前,车辆各总成的热状态应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并保持稳定。在试验前车辆的等候时间超过20min 或在试验前熄火超过5min,应选以下任一种方法预热车辆:
——车辆在无负荷状态使发动机以2500r/min 转速运转4min; ——车辆在测功机上按ASM5025 工况运行60s。
(3) 安装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前进档进行试验。安装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二档,如果二档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低于45km/h 可使用三档。
(4) 车辆驱动轮应位于滚筒上,必须确保车辆横向稳定。驱动轮胎应干燥防滑。对前轮驱动车辆,试验前应使驻车制动起作用。
(5) 排气分析仪预热:应在通电后30min 内达到稳定。在5min 内未经调整,零位及HC、CO、NO 和CO2 的量距读数应稳定在误差范围内。
(6) 在每次开始试验前2min 内,分析仪器应完成自动调零、环境空气测定和HC 残留量的检查。
(7) 在每天开机开始检测前应对排气分析仪取样系统进行泄漏检查,如未进行泄漏检查或泄漏检测没有通过,系统应该锁定不能进行检测。
(8) 分析仪应每24 小时需进行一次校准并用低量程标准气体进行检查,若检查不能通过,系统应自动锁定不能进行检测。
(9) 测功机预热: 测功机每天开机或停机、转速小于25km/h 超过30min,应在试验前进行自动预热。此预热应由系统自动控制完成,如没有按规定完成预热,系统应锁定不能进行检测。
(10)载荷设定: 在进行每个工况试验前,测功机根据输入的车辆参数及试验工况自动设定对车辆的加载载荷。
(11) 在试验循环开始前应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12) 车辆驱动轮位于测功机滚筒上,将分析仪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为400mm,并固定于排气管上。对工作的多排气管应同时取样。 2、ASM5025 工况测试程序
(1) 启动:车辆经预热后,加速至25km/h,测功机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加载,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t=0s),车辆保持25 km/h±1.5km/h 等速5s 后开始检测。当测功机转速和扭矩偏差超过设定值的时间大于5s,检测应重新开始。
(2) 10s快速检查工况: 系统开始预置10s 之后开始快速检查工况,计时器为t=15s 时分
9
析仪器开始测量,每秒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稀释修正系数及湿度修正系数计算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运行10s(t=25s)ASM5025 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快速检查工况的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否则应继续进行至90s 工况。
(3) 90s检查工况: 车辆运行至90s(t=90s)ASM5025 工况结束。测功机在车速25.0 km/h±1.5km/h 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加载扭矩应随车速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保证加载功率不随车速改变。扭矩允许误差为该工况设定扭矩的±5%。在测量过程中,任意连续10s 内第一秒至第十秒的车速变化相对于第一秒小于±0.5km/h,测试结果有效。如果所有检测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均低于或等于限值,则该车应判定为ASM5025 工况合格,继续进行ASM2540 检测;如任何一种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超过限值,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在检测过程中如任意连续10s 内的任何一种污染物10 次排放值经修正后均高于限值的500%,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 3、 ASM2540 工况测试程序
(1) 启动:车辆从25km/h 直接加速至40km/h,测功机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加载,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t=0s),车辆保持40 km/h±1.5km/h 等速5s 后开始检测。当测功机转速和扭矩偏差超过设定值的时间大于5s,检测应重新开始。
(2) 10s快速检查工况:系统开始预置10s 之后开始快速检查工况,计时器t=15s 时分析仪器开始测量,每秒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稀释修正系数及湿度修正系数计算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运行10s(t=25s)ASM2540 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快速检查工况的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否则应继续进行至90s 工况。
(3) 90s检查工况:车辆运行至90s(t=90s)ASM2540 工况结束。测功机在车速40.0km/h±1.5km/h 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加载扭矩应随车速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保证加载功率不随车速改变。扭矩允许误差为该工况设定扭矩的±5%。在测量过程中,任意连续10s 内第一秒至第十秒的车速变化相对于第一秒小于±0.5km/h,测试结果有效。如果所有检测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均低于或等于限值,则该车应判定为合格。如任何一种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超过限值,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在检测过程中如任意连续10s 内的任何一种污染物10 次排放值经修正后如高于限值的500%,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 4、注意事项
(1) CO 与CO2 浓度之和小于6%,或发动机在任何时间熄火,应终止试验,排放测量无效。 (2) 在试验工况计时过程中,车辆不允许制动。如果车辆制动,工况起始计时应重新置零(t=0)。
二十、Lug-down加载减速工况烟度测量(依据标准GB3847-2005) 1、检验前车辆准备
(1)车辆的轮胎气压应在规定范围,轮胎应清洁、干燥。
(2)测试前应关闭空调、暖风等附属设备,并切断车辆上可能影响检测正常进行的功能(如
牵引力控制等)。
(3)车辆排气系统不得有任何泄漏。
10
(4)驾驶车辆至驱动轮正直位于滚筒上,确保车辆横向稳定和驱动轮干燥。对于前轮驱动
车辆,安装移动式限位轮并在车辆对中就位后拉紧手制动,确保车辆在测试中不横摆。 (5)应为机动车配备辅助冷却风扇,对于大型机动车,应掀开发动机机仓盖板,以促进冷
却空气流通,防止发动机过热。
(6)测试工作至少需要两名检验员,其中一名检验员驾驶机动车,另一名检验员观察测试
过程中机动车的状况。
(7)对于前轮驱动的车辆,安装移动式限位轮并在车辆对中就位后拉紧手制动,确保车辆
在测试中不横摆。 2、检验前测功机和烟度计准备 (1)测功机预热
在每天开机时或滑行测试前测功机应预热。测功机如果停用30min以上,应在下次使用前再次预热。 (2)滑行测试
对于检测量低于每年4000次测试的检测线,测功机应该每72小时进行一次滑行测试检查,而对于检测量在每年4000次以上的检测线,则应该每天进行一次滑行测试检查,滑行测试见控制系统标定部分相应条款的说明和要求操作。 (3)烟度计开机预热
(4)烟度计自检、较零,方法按仪器操作手册 3、测试流程
(1)提示驾驶员选择合适的档位,逐渐加速,在转鼓速度接近70km/h时,使被检车辆的节气门处于全开位置(WOT)。如果有两个档位都能使转鼓的速度达到70km/h,则试验时应选用发动机转速较低的档位。如果车辆使用自动变速器,则提示驾驶员选用前进直接档,不得使用超速档。
(2)当节气门位置达到全开,转鼓速度稳定后,操作员应按下屏幕“确定”键,开始加载减速试验。存储此时的发动机转速并作为MaxRPM(定义为发动机最大转速),再根据输入的发动机额定转速,计算并存储达到最大功率点时的转鼓转速,定义为VelMaxHP。 (3)从MaxRPM开始,扫描发动机的功率曲线,确定达到实际峰值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 (4)在进行功率扫描时,显示吸收功率和烟度随车速变化的实时关系曲线,同时在功率实时曲线上找出峰值,以此来确定最大功率点的实时转鼓速度,该值作为实际的VelMaxHP。 (5)找出VelMaxHP后继续功率扫描,直到转鼓转速比实际VelMaxHP低10%为止。 (6)完成功率扫描并确定实际VelMaxHP后,测功机开始改变PAU对被检车辆所加的负荷,并控制转鼓的速度,恢复到实际VelMaxHP工况,开始进行加载减速检测。按以下相同顺序进行三个转速段的检测:实际VelMaxHP,90%VelMaxHP和80%VelMaxHP。在三个检测工况的过渡阶段中,转鼓速度的变化率不得超过每秒2km/h。三测度点每次测取的烟度值,发动机转速、转鼓速度和轮边输出功率等数据都列入正式测试结果。每一测试点读取数据之前,转鼓的转速至少稳定3秒中。待转鼓转速稳定之后,测取5秒钟内的烟度、
11
发动机转速和功率等参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7)一旦加载减速烟度试验完成后,立即提示驾驶员松开节气门(即油门),变速器换入空档,但不得使用车辆的任何制动设施。当传感器信号显示牵引力衰减已超过50%时,将底盘测功机控制器转换成速度控制模式,以每秒5km/h的速度变化率使转鼓至停止转动。 (8)提示驾驶员让发动机在怠速状态至少运转1分钟,然后熄火。软件应将怠速转速(r/min)存入该车辆的试验结果记录。
(9)在加载减速测试中,检验员应通过受检车辆的仪表盘,时刻监控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和机油压力。若冷却液温度超出温度范围,或当机油压力偏低时,都必须立即暂时停止测试。这时检验员须松开加速踏板,停止烟度测试,将变速器置空档,使机动车停下来。然后使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运行,直到冷却液温度恢复回到正常工作范围为止。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