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复习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巩固.
1. 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枯ténɡ( ) 天yá( ) xiāo sè( )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 临: (2)水何澹澹 澹: (3)山岛竦峙 竦峙: (4)海日生残夜 生: (5)乡书何处达 书: (6)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
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下面句子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 出塞》等。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朝的王湾。“次”是“停宿”的意思。
B.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东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筒,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二、古诗文默写.
1. 《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三
曹\"。
2. 东临碣石, 。(《观沧海》) 3. ,山岛竦峙。(《观沧海》) 4. 树木丛生, 。(《观沧海》) 5. ,洪波涌起。(《观沧海》) 6. 日月之行, 。(《观沧海》) 7. ,若出其里。(《观沧海》) 8. 幸甚至哉, 。(《观沧海》)
9. 统领全篇的诗句是 , 。(《观沧海》)
1
10. 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 , 。(《观沧海》) 11. 描写草木景色的诗句是 , 。(《观沧海》)
12.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的诗句
是 , 。 , 。
13. 《观沧海》中写实景的句子是:
14. 《观沧海》中写大海无风无浪的句子是: ,写大风大涯的句子是: 。 15. 《观沧海》中写虚景的句子是: , 。 , 。
16. 《观沧海》中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17. 诗言志,歌永言。”诗歌往往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感、表达志向的载体,在《观沧海》一诗中,诗人曹操借用
“ , 。 ,若出其里。”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杜甫在《望岳》中用“ , 。\"来抒发自己的信念、信心。 18. 《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 。
1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字 ,号 , 代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之称。 20.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2.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超然脱俗的想象,将无形的人间情感寓于有形的清风明月中,用这种化抽
象为具体的手法,来表达对友人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23. 同是望月,苏轼用“ ,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中,则用“ , 。”寄托了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24. 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 26. ,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 27. 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28.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29. 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
30.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的是: , 。
31.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这恰似《次北固山下》中
“ , 。”的美景。“ , 。”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32. 诗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描写出江面开阔,江水浴渺的诗句是: , 。(《次北固山下》) 33. 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 34. 本首诗的主旨句: , 。(《次北固山下》)
35. 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北固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 。\"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景。
36. 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 , 。\"(《次北固山下》)就抒
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37.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 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 、 、 并
称“元曲四大家”。
38.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39.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40.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1
41. 42. 43. 44.
本首诗的主旨句: , 。(《天净沙·秋思》)
写秋天农村晚景,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 。(《天净沙·秋思》) 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 ,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45.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天净沙·秋思》)
答案:
一、基础知识巩固.
1. Jié dàn sǒnɡzhì 藤 涯 萧瑟
2. (1)到达,登上(2)水波荡漾的样子(3)耸立(4)升起(5)倍 (6)形容悲伤到极点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还要注意词性的多样性。例如“书\"在古诗词中既可以做动词,指书写;又可以做名词,指书信。
3. B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需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B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D
5. C点拨: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后流放到苦寒地带放羊。多年后,匈奴与汉朝言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苦寒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人。 6. 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不是山水田园诗人。
7. A 点拨:B项曹操字孟德。C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D项“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二、古诗文默写.
1、曹操 孟德 东汉末 曹丕 曹植 2、以观沧海 3、水何澹澹 4、百草丰茂 5、秋风萧瑟 6、若出其中 7、星汉灿烂 8、歌以咏志
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4、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
19、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诗仙 20、杨花落尽子规啼 21、随风直到夜郎西
2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王湾 唐 26、客路青山外 27、风正一帆悬 28、海日生残夜 29、归雁洛阳边
3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7、马致远 元 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38、枯藤老树昏鸦 39、断肠人在天涯 40、小桥流水人家
4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古代诗歌四首复习-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1、阅读文段,完成1-2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
1、思想内容: 向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1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
2、(示例)秋风阵阵,旌旗猎猎,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涛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干。
2、阅读文段,完成5-8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碉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B. “洪波涌起”的“涌”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C.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动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静景。 D.诗歌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6、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大海、山岛的特点。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
答案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对草木的描绘,是静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大海波澜起状态的描绘,是动景。C项分析不正确。 6、(大海)汹涌澎湃, (山岛)高耸挺拔。
7、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8、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生动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字词的赏析能力。“若”的意思是“好像”,诗人借助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日月星辰好像在大海中穿行的场面,由这般阔大恢宏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和气概。
3、阅读文段,完成4-5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都用得很精彩,请任选一个字简要赏析。(3分)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1
答案
4、(示例1)“尽”字点明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大意对即可) (示例2) “啼”字从听觉上进行描写,渲染出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大意对即可)
5、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忧虑之情(对现实的愤慨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关心、思念之情。(大意对即可)
4、阅读文段,完成6-9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6、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时节听闻朋友的消息。
7、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8、请从修辞和情感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简要赏析。
9、读诗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版本,本诗最后一句还有一个版本是“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案 6、暮春
7、杨花、子规。渲染了飘零、离别的伤感气氛。
8、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被赋予了人性,成为友好的使者,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以及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与关切之情。
9、【示例】“随君\"更好。明月本身就是含有思念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已经通过明月传达给友人,不必再“随风” 【示例二】“随风”更好。诗人在听到友人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希望将自己的思念通过疾速的风和千里共有的明月及时传达给友人。
5、阅读文段,完成10-11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
11、诗人的“愁心”因何而来?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0、暮春时节,漫天的杨花飞来飞去,枝丫上的布谷鸟不停地暗鸣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11、飘忽不定的杨花、布谷鸟的啼声,渲染了伤感的气氛;好友被贬,诗人同情、关心和怀念好友。
1
《次北固山下》
6、阅读文段,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1、思乡。(意思对即可)
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1)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人”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乡书”“归雁”是象征思乡的意象,可体现诗人的思乡愁绪。
2、“自然理趣”是指大自然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情趣。所以做题时,结合诗句内容揭示其蕴含的哲理和情趣即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表现的是时序(或时间、季节、新旧)交替的哲理。表现手法可以从修辞上分析,也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切不可笼统作答。
7、阅读文段,完成9-11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诗含画意”,请你仔细品味诗歌,结合颌联诗句,完成下面的绘画设计方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绘画设计方案 主要构图要素 水面和船只 文字描述画面预期效果 名家点评画面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来脍炙人口,朗读中也有一些字词需要重读,请任选一个,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10、本诗尾联诗人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
9、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和风轻拂船帆高悬,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画面的描绘能力本题形式新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诗句所展现画面的描述能力。解答此题,应先理解诗句含义,然后根据诗句含义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联想,运用恰当的修辞进行描绘。这两句诗的含义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据此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
10、[示例一]我会重读“生”字。它生动展现了红日仿佛从大海里脱胎而出,残夜即将消退的景象,表现了新生生命的蓬勃之美。
[示例二]我会重读“入\"字。“入”字将“春”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揭示了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11、用典。承接前三联,呼应首联中的“客路”,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8、阅读文段,完成16-17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本诗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
17、明代胡应麟在《诗数·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角度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
16、思乡
17、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天净沙·秋思》
9、阅读文段,完成1-4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展现的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作者的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 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这首小令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衬托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4.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直接抒情的是“断肠人在天涯”。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游子(“天涯论落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及亲人的思
1
想感情。
3、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這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4、(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独行。(符合诗意即可) 23、阅读文段,完成12-13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闹干楼阁帘拢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2、第二首小令展示了一幅的美丽画面。
13、马致远的曲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的曲中的句子“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12、风和日丽、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画面的能力。抓住曲中主要景物,在再现画面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即可。阅读全曲,抓住关键词句\"暖日和风\"“杨柳\"“啼莺舞燕”等,理解展现的画面,能表达出“风和日丽\"“春意盎然\"即可。
13、《天净沙·秋思》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表现了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天净沙·春》则借“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的陶醉、喜悦、惬意之感以及喜爱春天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表达的情感的能力。在了解小令内容的基础上,对比两首曲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分析不同之处即可。《天净沙·秋思》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而《天净沙·春》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