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un Yu Dangdai 本 期 关 注 矛盾时敢于寻求新的出路,在落后时有不甘 于人后的精神,积极寻找新的渠道,用思想 的大推动贵州发展的大跨越。 放 解 思想中的“破”与“立" 思 想 跨 越 发 黄亦君 在“破”的基础上要敢于“立” 立乃破之根本。思想之根本在于立 而非破,立既促成了自由之思想与之人 格,也促成了新的思想体系及良性人文生态 环境的建构,更促成了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跨 展 10 2013年第4期 总第342期 _ _ 赵克志在贵州十一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高屋建瓴、信心 怀地指出,当前贵州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要推动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 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思想上加大力度,在“十破十立”上迈出 步伐,取得大成效,实现大突破,为与全国同步小康新征程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和 理论武器。 思想首先要做到“破”字当头 按照字面上的解释,“破”是打破的意思。如果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来进行追究. “破”意味着突破,打破旧格局,打破旧传统,打破旧思维,打破旧习惯。事实上,“破’ 这时候已经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对世俗困扰的突破,是一种对传统束缚的打破。 放在哲学的意义中进行理解,“破”意味着新,破是新的标志,是新的开始,是 新的发轫,是新的起源。“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俗话反映了人们一种革故鼎 新、变革现实的美好愿望。在社会中,不彻底、无所保留地粉碎旧的国家机器 打破旧的统治习惯,就不可能建立新的人民的国家机器。因此,在意识形态的领 域中,不破除旧的思维习惯,新的思维习惯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巩固和确立。 当前,贵州掀起新一轮的思想大潮,并提出“十破”的思想,要以“破”引翎 “立”,可以说是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世界性的思维、战略性 布局引领贵州思想的大。那么,“破”什么呢?赵克志一语中的,“破”就是 突破信心不足的思想,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突破自我满足的思想,突破封闭保 的思想,突破消极等待的思想,突破・怕担责任的思想,突破说多做少的思想,突破反 应迟缓的思想,突破忽视产业的思想,突破不跑不要的思想。可以说,这“十破”从t』 识的根源上彻底荡涤了隐藏在当前贵州党员干部乃至整个贵州人思想深处的桎 和枷锁,给予了贵州思想界空前的大,迎来了贵州思想的春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高,就能站多高: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思慈 有多深邃,就能看得多深:思想有多成熟,对问题的思考就有多成熟。目前,我省 t,- 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在发展上的差距,但实质上深层次的厉 因则是思想观念上、认识上的差距。要缩小差距,当前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就是拦 除思想障碍,清除思想禁锢,打破旧的思维习惯,摒除旧的认识误区。思想永 止境,开拓创新永不停留,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发展的差距就会在什么时候被趔 拉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要有敢于突破敢亍 创新敢于胜利的“三敢”勇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紧把握发展的主基调,紧紧扣 握“后发赶超”的主战略,站在时代发展前列,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干事情;要 敢于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找突破口,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在遇 越的根本动力。在历史上不乏“大破”的时 代,铜钟大鼓、瓦釜雷鸣、万马齐喑、人声鼎 沸,但其实往往是革而不新,破的程度远远 大于立的程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破只 能使一切变得更破,其精神实质并没有真 正突破陈旧糟粕的格局,并没有抛弃旧有 的传统和习惯,并没有形成有深远意义、有 重大影响、有突出贡献的新局面。因而,“大 破”的说法较为浮躁,也不完整,不科学。以 破来立才是根本,是源泉,是正道。 立乃破之方向。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其 最终的目的,都是发展。事物要发展,就必须 要打破旧的东西,灭亡旧的事物,以新换旧, 也就是说要“立”。立是事物的生存之道,是 事物的发展之要,是事物的壮大之本。立就 像一个纲领,一根标杆,一具托盘,给事物的 发展指引了破的方向,破的方法,破的标准: 指明了立的对象、立的程度、立的意义。通过 立,才能打破旧的事物,清除旧的遗迹,荡涤 旧的影响,从而真正地让新生事物立起来, 让新生事物活起来,让新生事物动起来,让 新生事物走进人民的心中,生根发芽。 立乃破之终结。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立 既是破的起点,又是破的归宿;既是破的缘 起,也是破的终点。世间的事物都是在不断 的破立更迭中慢慢地发展,慢慢地成长起 来。但破终究不是事物发展的根结。破是为 了立,立才是终点,是事物发展永恒的终 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要 素的全面发展无一不遵循这一历史规律。 所谓和而不同、民胞物与、崇文尚德以及仁 爱、民本等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的自由、平 等思想无不是“破”、“立”有机结合的生动 体现。因此,由立出而归于立的破才能真正 实现为人类文明进步谋幸福、谋发展。 纵观历史,历代农民和农民战 争都带有“破”的意味。但是破的结果只 是取而代之。项羽刘邦是如此,李自成 亦是如此,洪秀全还是如此。只有当马 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的国情 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党领导的中 国才真正走上了一条破与立相结 合的新道路。可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彻 底的“破”,必须要科学、务实的“立”。 当前,贵州提出“十立”,以此推动思 想大。问题是,立什么呢?赵克志书 记语重心长,郑重强调:要树立敢于争先 的意识,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追求 卓越的意识,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树立 抢抓机遇的意识,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 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树立立说立行的 意识,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树立积极争 取的意识。显然,这“十立”不但给贵州的 思想大指明了方向,而且指明了思 想的路径,是推动贵州加快转型、加 速发展、推动跨越的重要抓手。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来看,“十 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发展生产 力,而这正是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大 “立”。这种“立”指的就是要牢记使命、 牢记人民的嘱托,处处不忘责任,处处 不忘奉献,处处不忘创新,对党和人民 的事业始终保持务实的进取观、强烈的 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恪尽 职守,勇于担当,甘愿奉献;脚踏实地, 认真分析省情,调查民情,既看到自身 的发展优势,更加正视自身和外界存在 的差距,在发展转型上下功夫,勤于干 那些过去受条件没有干成的事,不 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 识,克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的心理;克 服安于现状、甘愿落后的思想,找准发 展目标,找到发展路径,实现快速发展, 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思想既要“破”又要“立” 一般意义上讲,破就是破,立就是 立,不应将两者混淆或等同起来。但是, 正如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具有同一性一 样,破与立又是一件事物的两面,相辅相 成,不可分离。一方面,破往往是立的前 提和条件,有许多事情是先破后立或在 破的过程中进行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破就没有立,破就是立。另一方面, 立往往也是破的方向和结点,有许多事 情是先立后破或在立的过程中不断进行 破的。只破,没有立,树立不出新东西,就 不可能真破。毛说过,不破不立,不 破除旧的文化,新的民主观念是立 不起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 立就没有破,立就是破。事实上,正是破 和立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辩证统 一关系,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 荣既需要破又需要立、破与立相互统一 提供了科学而又坚实的理论依据。 当前,贵州后发赶超,必须高举解 放思想的大旗,科学地破,科学地立。就 破的方面而言:一是客观地确定破的对 象和范围。对破的对象和范围,一定要 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贵州的省 情、民情和地理概貌,充分考虑贵州目 前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要避免走 上另一种极端:该破的不破。这两种倾 向都是错误的。二是针对对象的不同特 点,采取恰当的破的方式。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切忌千篇一律、一刀切,忽视 或随意改变目前贵州的实际情况。三是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事实为准 绳,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无论破除什么, 也无论采取什么具体的破的方式,有一 点是共同的,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客 观规律,让事实说话,让成绩说话。 就立的方面而言:一是要量力而 行,一切从实际出发。立什么,不立什 么;什么时间立,什么时间不立;先立什 么,后立什么;立的范围和规模到底是 多大,等等,都要着眼于贵州当前实际 的需要和可能。二是要尊重事物的客观 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去 立,避免闭门造车式的主观臆造。在认 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 极地立,大胆地立。三是讲求实效,从具 体事情立起,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摩 天的建筑,总是从一木一石或一砖一瓦 Lilun Yu Dangdai 本 .都是一滴水一滴 期 :要防止和克服过 关 注 式主义。科学地 立的问题上保持 解 申状态。 放 田 E新起点,踏上新 ,想 l! 况新问题,贵州 }思想大,极 跨 义和空前的前瞻 越 求广大党员干部 发 贵州省情出发, 展 呈度。一是要抢抓 文件的出台为契 『一条合适的方向 :大开发为贵州大 乍为宝贵条件,进 部群众的思想认 f]和生产关系,进 社会发展不相适 参落地贵州, 客户贵州,让更多 苛州,让更多的人 发展增添强大动 .添砖加瓦。二是 发,全面“贯彻落 精神与贵州实际 展”。要发挥贵州 会转型的发展潮 力构建主导产业 E明、结构更加合 充筹城乡发展,准 ,从战略和全局 、更宽的胸襟、更 l通南北、承东启 e镇化步伐,着力 新区、黔北经济 f源富集区、贵遵 寿区,构建现代特 是高“贵州对内对 对经济增长的带 殳成为“创业氛围 投资回报丰厚的 业、农业、服务业 外资水平”。 }贵州党校) 1 1 2013年第4期 总第342斯 I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