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卷含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个坏的水龙头每分钟要流掉65克水,照这样计算,半小时要流掉()克水。A.1800 B.1950 C.2100

2.两个数相乘(0除外),如果一个乘数乘10,要使积不变,另一个乘数应()。A.乘10 B.除以10 C.不变

3.两个数(非0)相乘,如果将这两个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A.扩大到原来的20倍B.扩大到原来的10倍C.扩大到原来的100倍4.甲数和乙数都是两位数,且甲数×37=乙数×38,那么甲数()乙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

5.根据34×2=68,可以知道下面()的积是6800 A.34×20 B.3400×2 C.340×2

6.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00,其中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除以6,积是()。A.300 B.600 C.100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7.一个物品箱重49千克,18个这样的箱子大约重(______)千克。如果这些箱子放进乘载质量是1吨的电梯里,(______)超载。(不会或会)

8.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______)。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________)=600 (________)× 40=2400 50×(________)=350 90×(________)=2700 (________)× 80=1600 60×(________)=300 10.单位换算。

5千克=(______)克8000克=(______)千克

6000千克=(______)吨1吨300千克=(______)千克 11.有一种作文本,3本摞起来的高约14毫米,有15本这样的作文本,摞起来的高约(______)毫米。

三、判断题

1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五位数或四位数。(______) 13.在3□×29≈1200中,□里最大可以填9。(________) 14.在估算88×41时,可以把88看作90,把41看作40。(______)

15.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______)

四、计算题 16.直接写得数。

65-60= 40÷2= 1500-300= 900÷3= 200×3= 400÷8= 8×5+7= 0÷8= 17.计算。

618÷6×4 805÷7÷5 176-804÷6 7×280÷4 400-14×26 (48-12)×16 五、解答题

18.扶贫干部要把15亩的荒山开发成核桃林,如果每亩地种植85棵核桃树,每棵核桃树的成本是8元钱,买核桃树苗共需要多少元钱?

19.某汽车厂每小时可生产轿车21辆,毎天生产8小时。照这样计算,这个厂一星期可生产轿车多少辆?

20.

21.三(1)班有49人,平均每人有18本图书;三(2)班有50人,平均每人有12本图书。

(1)三(1)班共有多少本图书?三(2)班呢? (2)三(1)班和三(2)班共有多少本图书?

22.参加学校跳绳比赛的所有队员分成6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8人。

(1)参赛队员一共有多少人?

(2)参赛队员来自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参赛的有多少人?

(3)参赛的男生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试着解答。

参 1.B 【解析】 【详解】 略 2.B 【解析】 【分析】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一个乘数乘10,要使积不变,另一个乘数应除以10。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 3.C 【解析】 【详解】 略 4.A 【解析】 【详解】 略 5.B 【解析】 【详解】 略

6.C 【解析】 【详解】 略

7.1000 不会 【解析】 【分析】

根据一个箱子的重量求出18个箱子的重量,这里问的是大约重多少千克,即用估算的方法即可,49×18≈1000(千克),这里将49估成50,18估成20。估算时都是估大了,所以实际的值要比1000小。

【详解】

49×18≈1000(千克),估算时都是估大了,所以实际的值要比1000小。所以不会超载。

故答案为:1000;不会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技巧以及估算后与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990 【解析】 【详解】 略

9.20 60 7 30 20 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利用公式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600÷30=20,所以30×20=600; 2400÷40=60,所以60×40=2400; 350÷50=7,所以50×7=350; 2700÷90=30,以90×30=2700;

1600÷80=20,以20×80=1600; 300÷60=5,所以60×5=30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因数×因数=积的公式的灵活应用。 10.5000 8 6 1300 【解析】 【分析】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高级单位换低级单位用乘法,乘他们的进率; 低级单位换高级单位用除法,除以他们的进率。 【详解】 由分析可得:

5千克=5000克8000克=8千克

6000千克=6吨1吨300千克=1300千克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对进率的乘除来进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11.70 【解析】 【详解】 略 12.× 【解析】 【分析】

要想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几位数可通过简单的举例计算来解答,最简单的例子:10×10=100

【详解】

举例作答:10×10=100,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运用简单的反例来证明错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

【解析】 【分析】

根据两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把因数利用“四舍五入法”看作与他接近的整十数,再根据乘法法则进行口算。

【详解】 3□×29≈1200,

29利用“四舍五入法”看作30,1200÷30=40,所以□里最大可以填9,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注意把因数利用“四舍五入法”看作与他接近的整十数。14.√

【解析】 【分析】

乘法的估算,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然后按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详解】

估算88×41时,可以先把88看作90,把41看作40,然后进行估算。所以判断正确。

【点睛】

估算时,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这样较简便。

15.× 【解析】 【分析】

根据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数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由此可知,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没有0,则积的末尾0的个

数与因数末尾0的个数和相等;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则积的末尾0的个数比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和要多。

【详解】

①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没有0,则积的末尾0的个数与因数末尾0的个数和相等,即两个数末尾共有几个零,则积的末尾也应该有几个零;

②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则积的末尾0的个数比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和要多:如:

20×5=100,因数末尾一共有1个0,积的末尾有2个0; 40×50=2000,因数的末尾有2个0,积的末尾有3个0. 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根据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反例,进而进行判断。

16.5;20;1200;300 600;50;47;0 【解析】 【分析】

根据整数减法直接计算减法,整百数乘除一位数按照乘除法法则计算,乘加混合运算,先算乘再算加法,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详解】

65-60=5 40÷2=20 1500-300=1200 900÷3=300 200×3=600 400÷8=50 8×5+7==40+7=47 0÷8=0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整数口算能力,计算时须细心。 17.412 23 42 490 36 576(脱式略) 【解析】 【详解】 略

18.10200元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每亩地种植85棵核桃树,可求出15亩地种植的核桃树,即为(15×85)棵,再根据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从而求出买这些核桃树苗需要的钱数。

【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 15×85×8 =1275×8 =10200(元)

答:买核桃树苗共需要10200元钱。 【点睛】

本题考查了乘法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理清题干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即可。19.21×8×7=1176(辆)

【解析】 【分析】

先算出每天的日产量为21×8=168辆,用每天生产的台数乘一个星期的天数即可求解。【详解】

21×8×7 =168×7 =1176(辆)

答:这个厂一星期可生产轿车1176辆。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一量,即每天生产自行车的数量,再由这个不变的单一量求得总量。20.504千克

【解析】 【分析】

根据食物总数=熊猫数量×每天吃的食物重量×时间进行求解。 【详解】

4×18×7=72×7=504(千克)

答:一周(7天)需要准备504千克的食物。 【点睛】

掌握食物总数与熊猫数量、每天吃的食物重量、时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1)三(1)班有882本,三(2)班有600本;

(2)1482本。 【解析】 【分析】

运用每人有的本数,乘以班内的人数即可求出各班的图书的本数。 【详解】

(1)三(1)班:49×18=882(本) 三(2)班:50×12=600(本)

答:三(1)班共有882本图书,三(2)班共有600本图书。 (2)882+600=1482(本)

答:三(1)班和三(2)班共有1482本图书。 【点睛】

本题运用乘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2.(1)144人 (2)6人

(3)参赛的女生有多少人?144-=80(人)(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1)根据总人数=大组数目×小组数目×每个小组的人数进行求解。

(2)根据总人数=年级数目×每个年级的班数×每班参赛人数进行求解。

(3)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提出:女生参赛人数是多少等问题。 【详解】

(1)8×6×3=48×3=144(人)

答:参赛队员一共有144人。 (2)144÷6÷4=24÷4=6(人) 答:平均每班参赛的有6人。

(3)参赛的女生有多少人?144-=80(人)答:参赛的女生有80人。(答案不唯一)【点睛】

能够根据题目描述进行的逻辑推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