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童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能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 歌曲。
2.在实践活动中掌握3/4拍知识,并能在歌曲《童心是小鸟》 的演唱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
3.聆听钢琴曲《节日舞》,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场面,并能够 听辨出主题。
4.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快乐有趣的童心世界, 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听辨《节日舞》主题旋律及音区的变化。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上课问好
歌曲《童心是小鸟》 一、感受歌曲
1、听伴奏,观看四季图片
童年是快乐的,四季是多彩的,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故事。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生汇报)四季的变化,
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出示图片)
春天,遍地的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悄悄地种下希望的小树,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夏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季节,在海边追打着淘气的浪花;秋天,树叶黄了,落叶铺满了整个大地;冬天,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2、听范唱,做动作(两遍)
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感受四季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我找个同学跟我配合一下。左边同学跟我做,右边同学蹲下来做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合上音乐的节拍出发吧!
3、介绍3/4
通过刚才的感受,你觉得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是的,这首乐曲是3/4拍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用声音体现出来)也可以用圆来表示,强拍用实心圆、弱拍用空心圆表示。老师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现三拍子。
4、跟范唱、感受三拍子
跟随音乐一起感受三拍子的魅力吧!
第一部分:强拍拍手,弱拍双手交叉拍肩;第二部分:强拍拍腿,弱拍做飞翔动作。
5、听范唱
刚才这首乐曲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歌曲《童心是小鸟》。 聆听歌曲,说说歌曲中唱了些什么?情绪又是怎样的?
这首歌曲用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情绪,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幸福童年无比珍惜之情。
6、再次听范唱
让我们再来静静聆听一遍吧! 二、学唱歌曲 1、轻声跟唱
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轻声跟唱吧! 2、跟琴完整演唱
讲解演唱顺序:看歌谱,这是什么符号?(反复记号)演唱时唱到1号房子,然后再进行反复,跳过1号房子唱2号房子结束。
下面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声音要唱出来,但不要大声去喊。 3、处理难点
你们觉得在演唱过程中哪个地方唱起来比较困难?(先把学生提出的解决了,然后没唱准的再逐个处理)
(1)处理第一部分的空拍
你们听老师唱这一句,听听哪种唱法更能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一遍加空拍演唱,第二遍不加空拍演唱。重点处理这一乐句,唱好了完整演唱第一部分)
(2)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
第二个飞是一字多音,演唱时实值要比第一个长一些。跟老师把这句歌词读一读。(读准确后再加入旋律演唱)
(3)结束句
我们再来看结束句,与前面相比音的时值变长,演唱时要长足时值,注意换气。听老师唱一遍(清唱)。
4、跟伴奏完整演唱
下面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听好歌曲的速度。 三、情绪处理
通过刚才的演唱,根据演唱情绪来划分歌曲,你觉得分成几部分?对,分成两部分。
(1)第一部分,表现孩子们在四季中开心的玩耍,演唱时要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我们来唱唱看。演唱两个“啦啦啦·······”时,力度要有对比,前面强后面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师示范)
(2)第二部分,表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演唱时声音要舒展、连贯。(师示范第一句)
(3)结束句的演唱最后力度渐弱。 (4)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带上欢快地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吧! 四、展示
让我们一起在四季的怀抱里尽情的歌舞吧!加上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欣赏《节日舞》 一、总听
童心是小鸟,羽毛很美丽,让我们展开翅膀跟随老师飞翔到另一个音乐王国,去听听那里的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欢快)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欢快地感觉?(速度、力度来分析)
描绘出一幅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你能听出这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钢琴)对,这就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节日舞》,选自《儿童组曲》,又叫《快乐的节日》。
二、分听 A
1.我们先来听乐曲的主题旋律,老师放慢速度来弹,聆听旋律并把它记住。(演奏时由慢到快)
2.我们来聆听乐曲A部分,听听主题在这里出现了几次?
主题共出现了四次,每次主题分别在中音区和高音区各重复一遍。 3.乐曲引子只有简短的两小节,用双手交替演奏来模仿节日敲锣打鼓的场面,同时也拉开了节日舞会的序幕。舞会首先出场的是一位小同学跳起了欢快地舞蹈。主题在中音区演奏。(师哼唱旋律动作示范)这边同学跟老师模仿小同学。此时迎来了大家热烈的掌声。随后主题又在高音区出现,像是模仿一位大同学也出来跳起了他的舞蹈。这边同学跟老师做(师示范)这时大家的掌声更加热烈了。A部分就在这样欢快、热闹的氛围下进行着。
4.加动作完整聆听 B
1、完整聆听B
我们继续来听乐曲的B部分,还是单人舞吗?乐曲在进行中力度有什么变化?
2、随着舞会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舞会当中。先是一小部分,后来又加入了一部分,最后人家都加入到舞会得行列。
3、再次聆听,加入动作
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看老师手势做动作。 A
最后又是A的在现。我们来听听在这里主题出现了几次? 主题继续在中高音区各重复一遍。乐曲的结束力度的怎样的? 乐曲的尾声旋律由低到高,将节日的盛会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三、总听
我们一起来加入舞会吧! 课堂总结
童年是多么美妙的时光,四季是多彩的季节,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在歌声中放飞我们的童心吧!
《童心》教学设计 四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很乖,不但课堂纪律好,表现力也较三年级的学生强,而且,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较高,尤其在表演唱环节,他们主动要求表演的同学占大多数,并且还有动作的设计及角色的分工。在这学期里,我还发现了很多音准很好的同学并及时把他们吸纳到了校合唱团。这些都与他们的自信展示是分不开的。四年级的学生也很爱劳动,本期音乐教室的大扫除就又他们负责,做得非常的仔细干净,很多老师没有想到的地方他们都想到了,这让我非常的欣慰。四年级的音乐课是很愉快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人数较少,还有就是喜欢展示自我的人也很多,音准的人也很多,种种原因让四年级的音乐课上起来较轻松,也较流畅。
效果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让孩子们感兴趣。我便创设情境:告诉孩子们音乐王国里权威的张教授要考考他们,要学唱歌必须要过关了才能唱。。。。孩子们听了非常感兴趣,很有信心。我在教学中创设了三次情境,既让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又让整个课堂处在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在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注重了评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又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可谓一举两得。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艺术教育的手段,将画画、演唱、诗歌、舞蹈多个艺术门类的特点与学科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分组集体创作,创编诗歌、歌曲舞蹈等,让学生充分得到发展。
教材分析
一、理性学习各种音乐记号:连线、延音线(第四课)
二、理性学习拍号知识:2/4、3/4拍(第三课、第五课)(第二课《大雁湖》变换节拍为节拍学习做铺垫)
三、开始掌握各种附点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第一课、第七课)
四、开始感受旋律特点: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波浪形进行(第一课、第四课、第六课)
五、开始关注调式(第二课关注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结束音是什么【民族调式】;第四课“编创与活动”选择合适的结束音练习【大小调式】;)
六、关注音乐主题除重复以外的其他发展手法,如变奏、展开、对比、再现等。(第三课《乒乓变奏曲》了解主题的变奏;第七课《生日快乐变奏曲》以及回旋曲结构的《祝你快乐》,感知音乐的重复与变化)七、了解和学习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曲艺音乐及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的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各学段都渗透了京剧的学习——低年级感受、模仿,中、高年级学唱片段。在这一阶段还安排了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认识主要伴奏乐器——京胡;京剧中的各种乐器;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中的“锣鼓经”;京剧表演中的身段动作等)(第二课《故乡是北京》第八课《龙里格龙》、《夜深沉》、《甘洒热血写春秋》)
3\\\\4 ×××××︳××0 ︳××?×︳×××-︳我把小树苗栽到春天的故事里
3\\\\4 ×××××︳××0 ×︳××?×︳×××-︳我把小鸽子放飞在秋天的歌声里
课后反思
《童心是小鸟》是四年级第四单元学唱的一首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局部组成,主歌局部以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副歌局部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满怀。
歌曲的难点在于高低起伏的旋律和“停顿”与“舒展”相结合的
节奏。在教学中,采用
了以“审美”为目标的整体感知教学法。利用体验情绪美、韵律美、歌词美和旋律美的方式让学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感受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在充分熟悉歌曲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歌曲并参与评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尝试演唱过程中,对歌曲的审美仍然贯穿其中。因此在表现歌曲环节中,学生能抓住歌曲美的特点,具有创新精神地设计表现形式大胆展示,同时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后,最大的感受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学生非常投入地在进行各种音乐审美活动,感受到了音乐带给的快乐和美的享受。学生对于歌曲的情绪把握得很准确,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也很积极、主动。本节课,一部分学生的声音比较紧,没有放开。轻声唱歌的声音不够饱满。因此,音乐课堂中的声乐指导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养成了好的发声习惯,在表现歌曲美的时候,有一定的声音基础支持,更能保证审美过程的愉悦性。这首歌在音乐处理上有较高的要求,强弱方面我在教学中提到了,但是演示的不够,致使学生在演唱时有些盲目,对歌曲表达不够准确,如强、弱处理,只是给他们讲了概念,但具体强有多强,弱有多弱,没有很好的示范,使学生在演唱时过强或过弱,分寸把握不好,情绪表达不够准确。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在课堂设计方面等加强学习,寻找实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音乐课堂真正的快乐起来,在快乐中感受音乐带给学生的无穷魅力!
一、感受与鉴赏
1.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2.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二、表现
1.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3.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三、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