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选择题
第1题:
处理器简称是( )。
A.CPU B.RAM C.DDR D.FLASH
参:A
第2题: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3种关系操作是( )。
A.建库、修改和输出 B.选择、投影和连接 C.建库、排序和统计 D.建库、索引和统计
参:B
第3题:
当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等,属于( 库。
A.关系型 B.层次型 C.环状型 D.网状型
参:A
第4题:
关系数据库中有3种基本操作,对关系中的某些属性进行纵向操作称为( )。
A.选择 B.投影
)数据C.连接 D.扫描
参:C
第5题: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外设包括( )。
A.输入、输出设备 B.显示器 C.处理器 D.系统软件
参:A
第6题:
(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
A.网络系统 B.数据库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B
第7题: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A.编译系统 B.数据库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D
第8题:
按所使用的数据模型来分,数据库可分为3种数据模型,分别为( A.层次、关系和网状 B.网状、环状和链状
)。
C.大型、中型和小型 D.独享、共享和分时
参:A
第9题:
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 )。
A.文件集合 B.数据集合 C.命令的集合 D.程序的集合
参:B
第10题:
关系数据库中有三种基本操作,从表中选出满足某种条件的元素的操作称为( )。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
参:A
第11题:
支持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 )。
A.命令系统 B.数据库系统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D
第12题:
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 )。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文件系统 D.软件系统
参:A
第13题:
关系数据库的任何操作都是由3种基本操作组合而成,这3种基本操作不包括( )。
A.连接 B.索引 C.选择 D.投影
参:B
第14题:
关系数据库的任何操作都是由3种基本操作组合而成,这3种基本操作是( )。
A.连接、索引和选择 B.排序、连接和投影 C.选择、投影和连接 D.投影、连接和索引
参:C
第15题: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系统就是数据库,也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A
第16题: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这3个阶段是( )。
A.数据组织、数据存储和数据维护阶段 B.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C.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数据输出阶段 D.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阶段
参:B
第17题:
数据是( )。
A.一种物理符号序列,用来记录和描述客观事物 B.信息
C.特殊的信息 D.数字
参:A
第18题:
信息是( )。
A.数据
B.经过加工并对用户产生影响的数据 C.数据的来源 D.特殊的数据
参:B
第19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的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 )。
A.数据和程序是相互的 B.数据和程序紧密地结合 C.由程序产生数据
D.程序员编制程序时可以不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
参:B
第20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的文件管理阶段的特点是( )。
A.程序和数据分离,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上 B.数据和程序紧密地结合 C.由程序产生数据 D.程序和数据一一对应
参:D
第21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的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是( )。
A.数据和程序紧密地结合 B.由程序产生数据 C.程序和数据一一对应
D.实现了数据共享、数据性及完整性等
参:D
第22题:
层次数据模型是( )。
A.一种树型结构
B.下层多个数据元素可以与上层多个数据元素相联系 C.下层任何数据元素不能与上层数据元素相联系 D.上层每个数据元素只能与下层一个数据元素相联系
参:A
第23题:
关系数据模型是( )。
A.任意一个关系都可以用二维表来描述 B.各行相同列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C.行、列顺序不能任意变动
D.关系中每一个属性可以再分成更简单的属性
参:A
第24题:
SQL是( )的简称。
A.FoxPro
B.Visual FoxPro C.Microsoft Office
D.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参:D
第25题:
SQL是( )。
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B.高级语言
C.关系数据库语言 D.汇编语言
参:C
第26题:
结构化查询语言能进行( )处理。
A.查询数据 B.操纵数据 C.定义数据
D.查询、操纵、定义和控制数据
参:D
第27题:
数据仓库是为( )服务的。
A.决策 B.查询 C.统计 D.汇总
参:A
第28题:
数据仓库上的业务处理称作( )。
A.联机事务处 B.联机分析处理 C.联机输入处理 D.联机查询处理
参:B
第29题:
以( )为基础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
A.网状模型 B.关系模型 C.链接模型 D.层次模型
参:B
第30题:
数据库用户一般有三大类,即( )。
A.计算机软件维护员、硬件维护员及操作员 B.数据录入员、数据统计员及程序设计员 C.数据采集员、数据处理员及数据分析员 D.数据库管理员、终端用户及程序设计员
参:D
第31题: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有( )。
A.Oracle、Sybase、SQL Server、FoxPro等 B.Office、Internet、Delphi、PowerPoint等 C.C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C++等 D.PowerBuilder、FoxPro、FoxBASE等
参:A
第32题:
数据控制是指对数据访问权限的( )或撤销。
A.授予 B.监控 C.访问 D.修改
参:A
第33题:
SQL数据操纵功能是( )。
A.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查询操作 B.对数据的汇总 C.对数据的删除 D.对数据的添加
参:A
第34题:
SQL数据库控制功能是( )。
A.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更新 B.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C.控制用户对数据库删除 D.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
参:B
第35题: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是作为( )出现的。
A.两种相同的信息技术 B.处理数据的方法 C.两种的信息技术 D.两种的信息存储技术
参:C
第36题:
一个关系数据库表文件中的各条记录( )的描述是正确的。
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序
B.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序
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D.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参:D
第37题:
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称为( )。
A.层次数据库 B.网络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结构数据库
参:C
第38题:
下述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A.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B.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C.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管理更多的数据
参:C
第39题:
关系数据库中基本操作,包括( )。
A.连接 B.索引 C.投影 D.排序
参:AC
第40题: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
A.人工管 B.文件管理
C.数据库管理阶段
D.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数据输出阶段
参:ABC
第41题:
不是数据的是( )。
A.一种物理符号序列,用来记录和描述客观事物 B.信息
C.通过处理后产生的信息 D.数字
参:BCD
第42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基本数据模型有( )。
A.网状型 B.链状型 C.层次型 D.关系型
参:ACD
第43题:
数据仓库的特点有( )。
A.面向事务 B.面向专题
C.服务于决策层
D.跨越数据库模式的多个版本
参:BCD
第44题:
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是以( )为基础的。
A.关系数据库 B.并行处理技术 C.串行处理技术 D.分布式技术
参:ABD
第45题:
一般地讲,电子商务是( )的商业模式。
A.数据库技术 B.基于Internet C.基于电子信息技术 D.基于EDI技术
参:BC
第46题:
关系数据库通常包含( )。
A.操作系统
B.客户端应用程序 C.数据库
D.数据库服务器
参:BCD
第47题:
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C.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D.文件系统中数据和程序紧密地结合,数据库系统数据和程序
参:CD
第48题: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 )和关系型数据库( )之间的数据库管理软件
A.操作系统 B.处理系统 C.应用系统 D.存储系统
参:AC
第49题:
数据库用户一般不包括( A.计算机软件维护员 B.数据库管理员 C.终端用户 D.网络管理员
参:AD
第50题:
表是SQL语言( )、( A.存放数据 B.查找数据 C.更新数据 D.定义结构体
参:ABC
第51题: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 A.决策支持系统 B.专家系统 C.范式理论 D.事务处理
参:AB
)。
)、( )相结合。
)的基本数据结构。
第52题:
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数据定义 B.数据操纵 C.统计数据库 D.程序设计
参:ABD
第53题:
网络协议三要素包括( )。
A.定时 B.规则 C.语义 D.语法
参:ACD
第54题:
IP地址为192.0.0.1不属于( )网。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参:ABD
第55题:
以下哪些选择描述是正确的?( )
A.Internet是基础,是包括Intranet和Extranet的各种应用集合 B.Intranet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业务范围限于企业内部 C.Extranet强调各企业间联系,如贸易伙伴、消费者以及认证机构 D.Internet业务范围最小,Intranet最大
参:ABC
问答题
第56题:
什么是数据库?_________
参: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详细解答:
第57题:
什么是数据仓库?________
参:
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性)、随时间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环境,而不是一件产品,提供用户用于决策支持的当前和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在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中很难或不能得到。数据仓库技术是为了有效地把操作型数据集成到统一的环境中以提供决策型数据访问的各种技术和模块的总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更快更方便查询所需要的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详细解答:
第58题:
简述数据挖掘的定义。________
参: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商业的数据挖掘可以描述为:按企业既定业务目标,对大量的企业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隐藏的、未知的或验证已知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将其模型化的先进有效的方法。
详细解答:
第59题:
简述数据库的基本结构。_________
参: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3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3种不同角度。 ①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储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②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储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③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详细解答:
第60题:
阐述数据挖掘的功能。_______
参:
①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 ②关联分析。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 ③聚类。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化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即聚类。 ④概念描述。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 ⑤偏差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
详细解答:
第61题:
在校园网络商店中,学生买了一本书,将其放置在“购物车”后,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提示,同时显示其他人买完这本书后还购买了其他一些书籍。 1、简述软件代理的定义?
2、本题中系统显示其他人所购买的书籍作为参考,使用了何种技术? 3、请简述智能代理的特点。
4、代理技术在哪些领域还有运用?________
参:
1、软件代理指能够完成一些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在这里指智能查找使用者感兴趣的数据信息的程序。 2、使用了智能代理技术,应用的角度看,智
能代理就是能自动执行用户委托任务的计算实体。换句话说,智能代理是代替人去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是作为人的代理身份出现的。 代理通常由软件构成。它与过去等待人的命令而动作的软件不同,它可以自己决定实施何种行为,自发地行动。 3、 ①智能性(Intelligent)。智能性是指代理具有推理和学习的能力,它描述了代理接受用户目标指令并代表用户完成任务的能力。 ②自治性(Autonomy)。自治性是指代理的自主与协同工作能力。 ⑧机动性(Mobility)。机动性是指代理在网络之间迁移的能力。 4、 ①信息服务。 ②系统与网络管理。 ③协同工作。 ④娱乐与教育。 ⑤电子商务。
详细解答:
第62题:
简述IP地址表示的点分十进制法。________
参:
①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A类地址允许有 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大约允许有1670万台主机,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 1.0.0.1~127.255.255.254。 ②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B类地址允许有16384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65533台主机,B类网络的P地址范围为: 128.1.0.1~191.255.255.254。 ⑧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具有 C类地址的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详细解答:
第63题:
试列举几种常用的I/O设备。________
参:
①输入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②输出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⑧输入输出设备。常用的设备有磁盘机、磁带、可读/写光盘、CRT终端、通信设备等,这类设备既可以输入信息,又可以输出信息。
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