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客观公正的认识一个人
-----读《认识你自己》的几点体会
《认识你自己》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山东行政学院所作的一次演讲,后刊载于今年7月21日的《日报》上。作者祁志祥是上海学院教授、国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读第一遍时,觉得这篇文章有些晦涩难懂,当然,我这么说,也并不是说现在已经完全读懂了。总的感觉,这篇文章颇有深度,角度和观点都比较新颖。个人至少有以下三点不成熟的认识。
首先,认识一个人要全面深入。文章开篇说到,曾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 ”泰勒斯回答:“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最后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留给后人解答。 2000年后,法国思想家蒙田对此仍感到困惑:“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直到20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希尔在其名著《人论》中依然声称:“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可见,要想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一个人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认识一个人,有很多尺度和标准,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认识一个人要全面和深入。我 国有一句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全面深入的了解
-1-
一个人是正确认识一个人的前提,如果对一个人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那么认识这个人就会出现偏差。全面了解一个人需要从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去考察,包括自然情况,如本人学历、工作经历等等;还包括思想品德,如举止言谈、性格作风等等。深入了解一个人需要考查一个人的过去到现在都有过哪些突出的事情,包括接触过哪些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可以对一个人做出正确的评价。每个人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发生各种变化,所以对一个人认知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经过长期的了解。因此,认识一个必须全面而深入。 其次,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客观公正的看待一个人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有个人偏见,也不能只听别人是怎样议论那个人的,更不能以一个人好恶为标准去衡量一个人,而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看那个人究竟是怎样做的。只有客观公正的看待一个人,才能对一个人做出正确的评价。作者在文章中总结道:“古代共同人性论的最大意义,是揭示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善有恶的实际,为修身、治国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深意,至少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性是复杂的,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简单定性。“盗亦有道”,何况常人?我们有时会对一个人的自私自利等行为嗤之以鼻,甚至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扣上各种诸如“可耻”、“卑鄙”、“小人”等帽子,却忽视了这
-2-
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与处境,忽视了一个人的正常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生活在真空之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完全摆脱世俗。一味的拔高只能越来越脱离实际,甚至陷入虚无的怪圈。“曲高和寡”就多少说明了这层含义。因此,我们要客观认识每个人的合理诉求。
第三,培养一个人要尊重规律。要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规律,按照科学规律去培养人。有的同志平时工作表现很好,但在完成疑难险重任务时缺乏招法,应变能力不强。一个人综合素质,是通过长期脚踏实地、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渐提高的,工作能力是在多次参加重大活动、完成艰巨任务中不断增强的。当然,我们所说的尊重规律,并不是搞“一刀切”,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正如文章中深刻指出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其深层机制就是改变以往不和个人利益挂钩的公有制经济的长期严重亏损局面,通过分配或产权与个人利益紧密挂钩,扭亏为盈,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积累”。
以上体会,因思维方式和视野所限,难免粗浅偏颇,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