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转体施工工艺

转体施工工艺

来源:华佗小知识
转体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左右幅分幅布置,同时转体的平转法施工转体桥及类似平转法转体桥施工。

2 工艺流程

转体施工工艺流程如图 1。

3 机具设备

表 3. 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设备类型 名称 ZLDK 主控台 ZLDB 液压泵站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数量 2 4 6 2 2 2 4 1 1 2 2 2 1 备注 配远程无线监控笔记本 电脑 供油系统 预紧牵引索 助推设备 预紧、助推供油设备 含油泵、液压表等 设备安装 配合设备安装 左右幅各配置 1 台 左右幅各配置 1 台 左右幅各配置 1 台 委托第三方监测实施 转体牵引设备 ZLD200-200 连续千斤顶 YDC135Q 千斤顶 YD200-130 助推顶 ZB4-500 液压油泵 称重、姿态调整 设备 起重设备 场内运输设备 焊接设备 备用电源 切割设备 监测系统 500 吨千斤顶 25t 汽车起重机 叉车 电焊机 75KW 柴油发电机 砂轮切割机 转体实时监测系统 注 :设备型号及数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4 工艺要点

⑴提前 1 个月将天窗点施工计划报相关铁路管理部门。

⑵认真清理箱梁内外的杂物、施工机具及转体范围内的障碍物,除因转体所需的配重外,其他机械 设备、材料一律不得留在箱梁顶上,箱梁桥面两端设临时封闭网。

⑶转体施工前,对承台预埋钢筋、箱梁端头钢筋进行调整,调整原则为:对预埋钢筋进行弯折,保证在转体过程中不发生相互干扰,转体完成后进行恢复并连接。

⑷环形滑道打磨清理干净,检查滑道与撑脚间间隙(设计要求 20mm),确保转体过程中撑脚与滑道钢板之间不直接接触。

⑸拆除上、下转盘间支撑沙箱;全面检查转体结构各关键受力部位是否有裂缝及异常情况。 ⑹技术准备(提前完成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格,桥面监测点布置、人员分工,通讯联络等方面)。

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转体作业天气要求风力小于 5 级,如遇极端天气应调整施工计划。 由于球铰体系的制作安装误差和梁体质量分布差异以及预应力张拉的程度差异,可能导致桥墩两侧 悬臂梁端刚度不同,质量分布不同,产生不平衡力矩。故采用称重实验,测定结构平衡情况并采用配重 平衡或消除施工误差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不平衡力矩。称重、配重工作按照理论配重-称重-配重-复称- 调整配重的顺序进行。称重试验在临时固结拆除后、转体之前进行。在桥梁轴线或轴线对称位置布置千 斤顶、压力环,在撑脚处布置位移传感器,以得出实际静摩擦系数、纵横向稳定系数等关键参数,确保 满足转体条件。

(1)在转盘施工阶段,应与第三方监测研究确定称重方案,明确千斤顶大小、数量、布置方式,提前调整上下转盘预留钢筋避免后期切割。

(2)根据设计计算理论配重,进行纵横向预配重,配重重量、布置位置由第三方监测单位根据计算结果提供。

(3)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千斤顶大小、安装位置;根据上下转盘净空提前准备混凝土块或工装以安放千斤顶,并在撑脚处按要求安装位移计。

(4)称重前取出撑脚与滑道间钢楔、砂垫层,检查撑脚与滑道间间隙是否满足要求。

(5)复称结束后,应在撑脚与滑道间重新插打钢楔,并用型钢临时锁定撑脚进行临时固结,避免转体梁位移。

(6)称重步骤如下 :

①调整千斤顶,使所有顶升千斤处于设定的初始顶压状态,记录此时的力值;②千斤顶逐级加力,纪录位移传感器的微小位移,直到位移出现突变; ③绘制出 P- Δ 曲线;④重复以上试验;

— 2 —

⑤对转体梁纵横向各进行 2 次上述顶升试验;⑥确定不平衡力矩、摩阻系数、偏心距; ⑦确定配重重量、位置及新偏心距。

⑧配重后应进行复称,确保结构平衡,满足转体要求。

⑨出具转体称重试验报告,应包含实际静摩擦系数、偏心距、纵横向稳定系数等关键数据。

正式转体前均应进行试转,左右分幅桥梁试转时分别试转。试转既检验转体方案是否可行,也可检 验转体指挥系统是否顺畅,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同时在转体角度较大时,适当试转一定角度,可减少正 式转体时间,更合理的利用施工天窗点。

(1) 试转角度严格按照审批的方案执行,试转后梁体应与既有线安全限界有足够安全距离,且不得影响下部交通。

(2) 每个转体墩准备 1 台备用千斤顶,1 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措施。

进行盘绕无交叉打结、临时固结是否拆除完成、转体系统及转体范围内是否无障碍物、刻度盘是否安装 到位、桥面杂物是否清理完成等。

(3) 试转前应再次检查滑道是否打磨平整、滑道与撑脚间隙是否满足要求、牵引钢绞线是否按每根

— 3 —

(4) 试转时主要检查、测试泵站电源、液压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启动、正常转动、停 转重新启动及点动状态的牵引力、转速等施工控制数据;通过试转以在正式转体前发现、处理设备的问 题和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保证转体的顺利进行。

(5) 试转时应记录转动时间和速度,并根据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比对调整速度。角速度不宜大于 (0.01-0.02)rad/min 或桥体悬臂线速度不宜大于 0.5 °/min。

(6)试转时测试结构平衡情况和关键部位受力情况,并做好两项重要数据的测试工作:1.每分钟转 速;2.量测 20s、10s、5s、3s 每点动一次梁体端部所转动水平弧线距离的数据,以供转体初步到位后 精确就位提供操作依据。

(7)试转后应再次在撑脚与滑道间插打钢楔,架设型钢临时锁定转体系统。

4.4 正式转体

(1)转体施工流程

正式转体过程跨越既有线路,需严格执行天窗点施工计划流程,设置防护、封锁线路,点内施工。

— 4 —

(2)控制要点

①转体结构旋转前要做好人员分工,根据各个关键部位、施工环节,对现场人员做好周密部署,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由现场总指挥统一安排。

②转体时实时监测左右幅转动速度及应力变化情况,使左右幅转速均衡,不得突然加速或停止,亦不得为缩短转体时间而任意提升转体速度。

③每座转体使用的两对称千斤顶的作用力始终保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保证上转盘仅承受与摩擦力矩相平衡的动力偶,无倾覆力矩产生。

位。每点动操作一次,测量人员测报轴线走行现状数据一次,反复循环,直至剩余弧长满足规范要求。

⑤根据试转采集的角速度,20s、10s、5s、3s 点动弧长等参数,指导正式转体。

⑥为便于后期姿态调整,正式转体时预留 10cm 剩余弧长,在姿态调整时再精确就位,轴线偏位满

④转至距设计位置约 2m 时,逐步降低转动速度,至距设计位置 1m 时,停止连续牵引,采用点动就

足规范要求±10mm 规定。

— 5 —

由于转体施工为点内施工,时间紧凑,常在正式转体时预留 10cm 剩余弧长在姿态调整时再精确就 位。转体过程中,梁体纵横向标高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转体就位后需进行姿态精确调整。姿态调整 在上下转盘之间,顺桥向轴线位置两侧对称布置四台千斤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梁体标高,使标高、 纵横向坡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1)根据布置的桥面轴线点,梁端横向观测点,测得轴线偏差、标高差等基础数据指导姿态调整。 (2)姿态调整前,在撑脚两侧滑道上焊接 2cm 厚钢板(钢板与撑脚接触面不得焊接) 以姿态 调整时撑脚左右移动,仅能上下移动。

(3)先在撑脚处安装百分表,根据测量数据在标高低于设计一侧用千斤顶缓慢顶升梁体 1-2mm,立即测量桥面标高变化,推算出百分表读数与标高变化对应关系,以指导后续调整。

(4)姿态调整应分阶段逐步顶升梁体,避免一侧调整过大再在反方向反顶。

(5)当满足规范要求的轴线偏差小于 10mm,顶面高差在±20mm 内时,则姿态已满足要求,停止调整。

(6)姿态调整到位后,立即在每个撑脚与滑道间插打钢楔并将钢楔与滑道、撑脚接触面焊接牢固; 为确保固结质量,可采用无柄小斧头作为钢楔。

(7)确认撑脚与滑道锁定完毕后,千斤顶缓慢卸油,避免过早卸压导致梁体标高、位移发生变化。

— 6 —

4.6 锁定封铰

姿态调整结束后,立即在钢撑脚下方将钢楔打紧并与撑脚、滑道焊接牢固,同时在内外助推反力墩 之间安放型钢反力架,对转动单元进行锁定。然后清洗滑道上的及下转盘上表面杂物,焊接上下转盘间 的预埋钢筋、钢件、绑扎钢筋,立模浇筑 C55 后封混凝土封铰,加强养护,使上下转盘形成整体结构, 永久锁定转体系统。为确保封铰质量,应在上下转盘间预埋压浆管确保封铰混凝土密实。

助推反力墩

封铰完成后,支架现浇边跨合龙段,合龙段预应力施工完成且压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 支座,形成连续体系。

7 — —

5 质量标准

转体桥施工质量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 5-1

转体完成时桥梁的质量标准

L≤100m L>100m L≤100m L>100m 相邻节段高差 高度 顶宽 顶底腹板厚 L≤100m L>100m 符合设计要求 10 L/10000 ±20 L/5000 10 +5,-10 ±30 +10,0 20 L/5000 混凝土强度 轴线偏位 顶面高程 断面尺寸 同跨对称点高程差 注:《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DG/TJ08-2220-2016)

6 注意事项

(1)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均通过铁路局组织的的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先进行“三级 ”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转体施工作业过程严格按照批复的施工方案、施工规范、转体流程以及相关标准进行。转体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人员分工及各岗位职责。

(4)加强梁体中心线、高程等主要技术参数的控制与复核,确保梁体精确对位。

(5)转体到位后,立即安排工人用钢楔子将 8 组撑脚与滑道的间隙卡紧,并架设型钢锁定撑脚,防止精确就位再次发生位移。

(6)转体施工为既有线天窗点施工,须严格执行既有线施工要点、防护手续。

(7)转体施工时上级部门、地方单位及社会人员较多,转体指挥、操作、配合人员应精力高度集中,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密切观察转体情况,不得因接待、答疑等原因离开岗位或分心。

(8)指挥人员应有承压能力,不受外界干扰,不因某级领导口头指示随意调整转体速度,按既定方案执行。

(9)转体到位后,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转盘固结。封铰混凝土施工由里往外浇筑,振捣密实,并通过预埋压浆管压浆,确保封铰混凝土密实无空洞。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

《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DG/TJ08-2220-2016

— 8 —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