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NEW CURRICULUM 问题研究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高林林 (山东省德州市新湖北路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在关注知识水平、身体 屈或心里话无处可诉,无法寻求帮助,被父母关爱的需求没有得到 素质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心理素质了,对于中小学生 及时满足,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每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我们找到 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备 家长沟通时,经常听到的是:“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 受人们关注。然而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由于各种原因迟迟 打!”一周内五天得不到父母的关心问候,就是在家呆得短短的两 得不到较好的开展。笔者曾任教过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心 天也是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家长们往往关注的是温饱,让孩子在 理健康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一这两天内吃好,其他的都很少过问。这样的结果便是导致许多的学 、当前农村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生的依恋心理遭到破坏,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积攒了众多的心理 (2)金钱交给孩子自由管理,造成攀比或盗窃 由于这些学生长时间呆在学校里,有些家长出于方便甚至是 为了实现师资优化,教育资源公平,我县推行学校合并制,中 矛盾。 学全部搬到县区,而零散于各个村落的小学集中合并于乡镇上,小 学生寄宿已成为我县农村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 们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普遍存在的问题 心理安慰的考虑,用金钱来填补心灵沟通的空白,每次上学走前总 有:①学习方面的困难,如讨厌上学、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障碍等; 是给足零花钱,甚至上学期间偶尔探视一次,也是谈得少,留钱得 ②品质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如爱撒谎、攀比、嫉妒心强、易自卑、抑 多,这就势必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羡慕和攀比。而有些家庭相对困难 郁、多动,甚至有少数的学生会出现极端的行为:玩世不恭,自暴自 些,不能提供更多的零用钱,懂事的学生还好,而有些学生就会和 弃,甚至是厌世轻生,甚而自杀。经过调查问卷、实地勘察、耐心询 家长提一些无理要求,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有个别学生就会将 自己的手伸向别人的口袋。 (3)个别家庭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问,我们研究其原因如下: 1.儿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 我曾任教过的这所寄宿制学校,当时共有寄宿生400人左右, 发展处于关键期,其发展过程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 (1)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 许多农村家庭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一 心理健康都不关注,一年的暑假返校,该班就有2名学生的家长因 为各种问题自杀,这种事情不但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反而成为人 分布于四、五、六年级,年龄10~12岁不等。而此年龄段的孩子心理 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关注,甚至是自己的 此年龄段的孩子希望更多地进行活动,他们的自尊性、独 们茶余饭后的笑谈,这样的氛围怎能使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立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此时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处事能 呢?家长们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传染给了孩子,有一 力还是较弱的,他们还会遇到许多新的不适应的困难,在很大程度 部分孩子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得不到疏导释放;农村家长外 上仍然离不开大人的帮助。 (2)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有限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们充满朝气,具有旺盛的精力。而他们 的各项参与能力还有待发展,此时就形成了矛盾,很容易使孩子受 出打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 关爱,严重的已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 3.学校的无暇顾及,老师的简单处理 (1)学校重视教学质量,对心理健康教育无暇顾及 当前,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仍然更多地停留在分数上,而学 校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学质量的高低,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 到创伤,从而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而这种心结,若不加以 疏导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意志自觉性有所提高与冲动和极易受暗示性并存的矛盾 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校忽视了这一项,那么在安排工作时,心理 随着学生性的增强,其行为的自觉性也有所提高。但是他 健康教育自然被弃之一边,有的学校空有一个心理咨询室,仅限上 们还存在着极易受暗示的特点。他们常常会因受别人和外界事物 级检查时开放,平时大门紧闭,开放时也仅限领导视察,从未见过 的影响而影响自己的决定。另外,他们还喜欢模仿,即使是反面人 名学生进入咨询。而心理健康课程的安排有的仅限于课程表上, 一物形象,也会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却往往徒有虚名,被其他课程挤占,有的学校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 在意志力的理解方面也存在着偏差,比如他们常常分不清执 该课程的名字。 拗与顽强、鲁莽与勇敢的区别。有时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做出一些冒 险的事。 (2)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教师只能针对个别问题作简单处理 农村教师本身接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就少之又少, 他们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只 2.父母对孩子的简单对待 (1)关注温饱,缺乏交流 能做简单的处理,而且一名农村教师身兼数职,笔者当时除了教语 谚.校是每周上五天课,每周五晚回家,周一早上到校,也就意 文,还要教音乐、美术等学科,还要作为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衣食住 味着孩子们在学校呆五天,在家只是呆短短的两天。学生一周的委 行、吃喝拉撒,工作量很大,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下书昂155甄) 一】53— 新课程 NEW CURRICULUM 移到操场或社区。这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生活化。 问题研究 要采用“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作品分析”等,并注意综合 在教学《热闹非凡的市场》一课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走出 运用。 市场,进行现场的调查与实践,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根据学生的 “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着眼于 特点与兴趣分组,分别对身边的临街小店、批发市场和大型综合商 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多样的评价方 场等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实践性调查,帮助学生对市场有更加深 式包括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付出努力 入、具体、鲜活的了解。 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把学 让学生感到快乐,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喜悦,是在平等和谐 生的评价结果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 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实现的。而这就需要教师改 动中体验,在评价中反思、悟理、内化,最后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变教学模式,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提供一切可 总之,小学低段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回归生活”是立足于以人 能诱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采取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调 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 动学生的积极性。 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 因此,课堂上灵活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尽可能地 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回归生活”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 缩短与社会生活的距离。真实地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转化为课堂 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 上的学习内容,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联系具体的生活体验,有效提高 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课堂活动的开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生活化 放性教学。 低段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同一阶段的其他学科教 参考文献: 学,重“知”传授的同时,更要重“意”的培养、“情”的感染。针对小学 [1]陆欢天.细节入手回归生活:谈小学思品课生活化教学[J]. 低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每一步中都应注意仔细观察学生,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1). 及时给予正面表扬,引导学生通过同学、小组以及其他的评价来发 [2]蒲蕊.教育与生活:博士论坛.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02):1_5. 现和认识自我。 [3]周浩.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 评价应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新课程标 2010(12). 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到评价的特点有“过程化”“多样化”“重视质性 [4]中志华.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个性与 [D].河北师范大学,2013. 态度五个具体的角度来评价。评价方法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主 ・编辑段丽君 (上嵌第153夏)承担了家长的大部分职责,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不仅仅面对班主任,还有各科老师,每一 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位老师都或多或少地承担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这就需要 二、针对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每一位老师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 经过调查研究,分析比对,针对农村寄宿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 师生关系,使学生信赖自己,才能了解学生的动态,才能对其进行 健康方面的问题及各种教育现状,现研究对策如下: 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 1.学校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主、自由、宽松的气氛,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处。 学校要运用多方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 3.加强家长素质教育 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学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只有领 利用开展家长会的机会,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明确自己对 导重视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其 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家长的责任意识;针对 次,要开展专门的心理教育健康课程,设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 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成立家长学校,请专业的教师向家长传授心 师,每周定期安排该课程,对全校范围内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 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并培养起良 的教育。再次,在每一门学科中、每一次活动中、每一堂课上,可以 好的育人观;成立家长会员会,使家长与家长之间勤于交流,家长 有针对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教师对 与老师之间增强沟通,从而使学校、家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为学 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 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2.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建立良好的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 生关系 家庭的共同责任。引导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多一点呵护、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风向标,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成为一个身心 工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 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无不得益于班主任的教导,所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尤为重要,学校 参考文献: 应专门派出这些老师去学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 [1]张承芬.宋广文.心理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1. 技术,使每一个班主任都具备足够的能力与水平,对学生出现的各 [2]吴永胜,喻本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透视.光明日报, 种心理问题,及时加以疏导排解,并引导整个班级朝正确积极的方 2004-05. 向进取。 ・编辑段丽君 一】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