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学生道德失范的社会原因与对策

高职学生道德失范的社会原因与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4年第lO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Nn l0.2014 (总第130期) THE B0RDER EC0N0MY AND CU删RE Genera1.No.130 【社会文化】 离职学生i酋德 范的社会原因与对策 刘华 f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系,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高职学生的道德失范严重,主要是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不同道德意识冲突、国内各种不良道德现 象的消极影响、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缺乏、教育目的“功利化”严重、教育价值取向迷茫等社会原因引起的。应该 通过增强高职院校德育的实践性,采取多学科渗透德育教学的方法,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评 价机制来纠正和预防高职学生的道德失范。 关键词:高职学生;道德失范;社会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4)10--0063-02 终目的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本身具有极大的伤 一、高职学生的道德失范社会原因剖析 害。首先,教育功种f生使整个教育彻底背离了社会 1.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不同道德意识冲突 主义的教育方针;其次,教育功利性破坏了人的培 在中国走向现代,走向 世界的进程中,文化的 养规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书为赚钱,读书为 多元化融合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美国 考试成功然后赚取更多的钱等功利思想和行为都在 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化主张“无拘无束的个人主义 危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些学生也只把接受教 精神成为一种理想,他们把它传之后人,用来掂量 育看作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手段。许多高职院校 人的一切价值”。[1]这种追求自我表现、追求功 虽在职业教育目标指引下,不把职业教育理念发扬 利、注重进取和以民主为本位的一系列内涵特征的 光大,却把教育为赚钱,为逐利发挥得淋漓尽致, 个人体验,对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知、仁、勇等 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传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西方非理性的思 4.教育价值取向迷茫 潮、新权威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在拓宽高职学生视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重经济效益,轻教育质 野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缺乏辨证思考的合理扬弃 量。教师教育学生有技术就可以生存,有技术就可 的学生对西方价值观念的简单照搬。而当前高职学 以有高职学生的一切,这无形也给学生形成错误观 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不多,更谈不上合理运用的 念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教育成了创收的手段,金钱 时候,多种世界文化并存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就使 的多少成了学生能上什么学校的分水岭。结果是既 部分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较低的学生出现道德信仰 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带来了教育的不公平, 危机,从而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出现偏差。 教育中的拜金主义、拜权主义,权学交易、钱学交 2.国内各种不良道德现象的消极影响 易既是教育中的问题,也是教育功利化的突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经济 表现。 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 5.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缺乏 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 高职学生现有的道德评价体系是基本照搬一般 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在道 本科学生的道德评价体系,没有针对高职学生自身 德建设中,工具也做了一些不正确的引导。有 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道德评价机制。在学生的道德课 的报刊曾一时对“大公无私”的思想进行不负责任 程考试中,分数成为他们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标 的批判,而对一些违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却当作 志,与日常表现行为无关。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高 个人隐私权加以保护,使善恶不明,是非不清。此 职学生道德行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道德评价体 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收人差距 系。具体评价的指标表述上,操作性不强,内容不 不断扩大并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情况,使得人们的 具有代表性,尤其是“道德人文素质”的指标,往 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 往流于形式。 胀,使不少学生把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大 二、纠正和预防高职学生道德失范的基本对策 小的主要尺度。 3.教育目的“功利化”严重 1.增强高职院校德育的实践性 教育功利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名利为出发点和最 高校德育途径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与服务性相 收稿日期:2014.06-11 作者简介:刘华(1973一),女,四川南充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B/ANJIANGJINGJIYUWENHUA回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l0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0,2014 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道德认知,提高道德责 任感和培养道德情感,是增强道德教育实践性的最 佳途径和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加强文化生活建 设,强化基础文明养育,吸收传统道德教育精华, 在促进德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把高职学生纳入社会公 认的道德规范轨道上来。就是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 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 促进主体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 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德育。德育生活化在目标 上强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追求精神境界 的提升和人格完善为目的,注重最基本的道德生活 润物无声”的教化功能。二要积极培育和谐温馨、 情真意浓的校园人际关系,为高职学生营造有利于 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的良好环境。三要加强制度 文化建设,强化基础文明。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 保障体系,它以强制和非强制性的影响力规范引导 着高职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行为。因此,我们应该优 化校园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营造团结互助、和谐 友爱的人际环境,唤醒其遵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 的自觉意识,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应该加强精神文 明环境建设,加强人际沟通和交往。如学校开展校 园文化艺术节,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认识、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及良 文明学生的评选,多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 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整合;在方法上,强调以激发 当中体会集体的温暖。 主体道德需要为核心,使道德的价值取向与道德主 4.建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评价机制 体的动机水平之间处于适宜的激励状态,促进道德 控制高职学生道德失范,应用道德教育强化学 主体对道德经验自主建构;在途径上,强调通过主 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上, 体道德生活实践进行德育;在内容上,强调开发利 不仅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道德知识,更要注重学生 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生活资源,以学生生活中面 是否通过课堂道德教学,有没有更好地激发求知欲 临的各种道德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在评价上,强 望,道德行为习惯有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 调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通 高。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道德实践中,丰富 过实践活动,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道德信念, 和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道德 以提高高职学生道德水平和公识,使他们在社 评价机制,改进德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 会环境中迅速成长。 的道德评价标准。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使 2.多学科渗透德育教学的方法 他们明确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 教学方式应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传统德育实 习惯和自律意识。校本德育评价体系需要具体化, 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是平面式的封闭性教育。 具体化就是指按照导向性与激励性、科学性与系统 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放在更 性、形成性与阶梯性、主体性与个体性、操作性与 广阔的空间中去磨炼。因此,现代德育力求开放 趣味性等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评分、评等、评语等 性,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在实 方法,制定科学简明的学校德育、班级德育和学生 践中,就是要实现课堂与实践的结合。让课堂与社 品德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要采 会现实紧密结合,相互关联,相互推动,才能让我 取家校结合、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评 们的课堂真正永葆生机活力。 价方法,既注重评价的客观又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要利用校园网络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提供 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要从各方面观察、记录、分 服务,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高职 析学生的优势和弱点,特别要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2 首先,学 的特点和闪光点,引导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3] 校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高职学生进行正面 此外,我们还要完善道德评价途径。学生并不只是 宣传和正面教育,尽量避免不良网络对他们的毒 生活在学校,他们也生活在各自的家庭和社区,家 害。建立学校网站,发布优良信息。其次,加强高 庭和社区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 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通过教育,让高职学生树立 该拓展德育评价的途径,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外部 网络道德意识,懂得网络礼仪,并严格遵守网络道 评价、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学生 德规范,做一个不伤害人,不发布虚假信息,不盗 的节假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创业活动、 用别人的网络资源等网络文明人。 学生的志愿活动都应该是学生道德评价的重要依 3.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据。同时,对学生的测评也不仅仅是学校一方面的 以校园文化为主要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 事情,学生、家长、社区也应参与其中。学生自 育功能,需要优化道德教育环境。一要优化校园环 评、同学互评、家长社区也相应给予评议,这也可 境,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有“春风化雨、 以增强道德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防止片面。 参考文献: [1]叶南客.边际人——大过渡时代的转型人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62. [2]汪元宏.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6). [3]詹万生.整体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J].中国教育学刊,2O0r7(4). [责任编辑:张雅安] 回BIANJIANGJINGJIYUWENHU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