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学生的发育特点与体育教学指导

中学生的发育特点与体育教学指导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生的发育特点与体育教学指导

作者:李应庆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3期

摘 要: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期:其身体外形、身体机能性心理等均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文章从中学生发育特点出发阐述了如何从鼓动成功,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发育;教学;心理;孤僻;勇敢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10-01

中学生的发育特点可以分为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中学生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一、生理发展特点

中学阶段,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年龄发展阶段中的最佳时期,成为人生的黄金时期。

1.身体外形剧变。由于内分泌的发育,身体外形发生急剧变化,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加速增长,骨架粗大,肌肉壮实,外形、外貌以及外部行为动作也随之变化。身体迅速增高是中学生体形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孩子们平均每年约长高6-8厘米,多则达到10厘米。体重增加也很快,每年可增加6公斤左右。

2.身体机能增强。中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首先,由于身体迅速发育需要营养供应,就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发育,在肺活量、血压、脉搏、体温等方面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男女差异。其次,脑的结构与功能也迅速发育,脑的活动将进人一个新的功能时期。中学生心脏的发育,从心脏形体、恒定性、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来看,日渐接近成人,大致在20岁以后趋向稳定。肌肉发达,骨骼增粗。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脑的重量和容积12岁时已经接近成人,十三四岁时脑已基本成熟,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分明,神经元细胞也完善化和复杂化,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几近成人,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到十六七岁后则能协调一致,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并在概括与调节作用上显著发展。

3.性的发育成熟。人体内部发育成熟最晚的部分是性的器官与机能。性的成熟则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全部发育成熟。中学时期是人的性成熟最快的关键阶段。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发育期性的器官与机能便迅速发育成熟,性发育的外部表现“第二性征”逐步凸现,性的成熟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重大的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是大人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心理发展特点

1.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中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这种反抗性与依赖性产生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很多孩子会对父母采取一种对抗的态度,盲目反对,甚至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也要坚持,使得父母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对话。

2.勇敢和怯儒。在某些情况下,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为争强好胜,在学校会有暴力行为。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儒。

3.孤僻和抑郁。少数中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仲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

4.焦虑、恐惧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旧压力等因素引起的。高某是高二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与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 三、体育教学指导

1.鼓励成功,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中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现在的学生有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体育课没有足够的兴趣。怎样来提高呢?首先要深人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上课时可加入趣味性游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兴趣是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幽默就像“催化剂”,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是学生的兴趣指向体育项目,学生必然会参与,参与就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备了前提条件。

2.树立信心。有一类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承受大强度运动量的能力差,学习动作反应迟钝,灵活性差,学习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掌握动作的速度较慢。但他们的感受性强,善于观察动作细节,情绪体验深刻而不外露。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切忌对他们在活动中的失误给予过多的指责,或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作错误动作的示范,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学习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必要时可适当降低要求或放慢学习速度,采取各种有效的练习方法,使他们在参加灵活性要求高的活动中改变反应慢、灵活性差的弱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改革教学。要真正确立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学法的研究和指导。要在吸收传统教法精华的基础上对新的教法如:目标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信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简化技术法、变异教学法、想象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等进行开发和利用。

中学生的身体外形、身体机能、性的发育,反抗性与依赖性、勇敢和怯懦、孤僻和抑郁等状态,体育教学指导从鼓励成功,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改革教学方面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张敏.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障碍探析[J].中国科技教育,2008(3).

[2]曲向东.实践民族路敞创新门-学生的健康是体育课程目标指向的永恒时代教育,200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