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雨量监测设备 (试行)
(报批稿)
二○一二年十二月
·北京
目 次
1 范围 ............................................................................................................................................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 术语与定义 ................................................................................................................................. 2 4 分类及构成 ................................................................................................................................. 3 5 主要功能..................................................................................................................................... 3 6 技术要求..................................................................................................................................... 3 7 试验方法..................................................................................................................................... 5 8 检验规则..................................................................................................................................... 6 9 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 ......................................................................................................... 7 10 标定周期................................................................................................................................... 7 11 质保期 ...................................................................................................................................... 8
前 言
本技术条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而编制,适用于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雨量监测设备。
本技术条件对雨量监测设备的分类及构成、主要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进行了规定。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路局、南昌铁路局。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史宏、李亚群、王彤、龙安宝、杨建伟、张祥彬。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组织编制并负责解释。
1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雨量监测设备 (试行)
1 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雨量监测设备的分类及构成、主要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翻斗式、压电式、微波式雨量监测设备(以下简称雨量监测设备),其他类型雨量监测设备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GB/T 4208-2008
IP防护等级标准
GB/T 9359-2001 水文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条件及方法 GB/T l5966-2007 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l8185-2000 水文仪器可靠性技术要求
GB/T l8522.2-2002 水文仪器通则 第2部分:参比工作条件
GB/T l8522.6-2007 水文仪器通则 第6部分: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使用
说明书 GB/T l9705-2005 水文仪器信号与接口
GB/T 21978.6-2008 降水量观测仪器 第6部分:融雪型雨雪量计 TB/T 1433-1999 铁路信号产品环境条件 地面固定使用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3.1
降水量
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中落到地表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
3.2
降雨量
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水量。 3.3
降雨强度
单位时间或某一时段内的降雨量。 3.4
雨量传感器
可感知降雨量,并将降雨量值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3.5
翻斗式雨量计
以翻斗翻转次数来计量雨量的记录仪器。 3.6
压电式雨量计
利用雨滴对传感器表面的撞击,将撞击产生的压力转化为电信号的原理测定降雨量的仪器。 3.7
微波式雨量计
利用微波测量雨滴大小和降落速度计算降雨量的原理测定降雨量的仪器。 4 分类及构成 4.1 分类
雨量监测设备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翻斗式、压电式、微波式等。 4.2 构成
雨量监测设备一般由雨量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附属设备等组成。 5 主要功能
实时测量铁路沿线的降雨量,并能将降雨量值以数字信号进行输出。 6 技术要求 6.1 环境适应性
工作温度:0℃~60℃;
3
抗风强度:50m/s;
气压:550hPa~1100hPa。 6.2 外观与结构
a)各零部件安装正确、牢固,不得有松脱、变形及其他影响使用的缺陷; b) 各零部件所敷保护层应牢固、均匀、光洁,不得有划伤、锈蚀等缺陷; c)设备型号、出厂编号应清晰; d) 应具有防盐雾的措施。 6.3 雨量传感器 6.3.1 分辨力
雨量传感器的分辨力应不低于0.1mm。 6.3.2 测量范围
雨量传感器降雨强度的测量范围为0~4mm/min。 6.3.3 测量准确度
测量误差应不超过±4%。 6.4 数据采集单元 6.4.1 采集方式
连续自动采集。 6.4.2 数据输出频率
数据输出频率不小于1次/min。 6.4.3 接口方式
应具备RS-422/RS-485标准接口,能进行运行参数设置。 6.4.4 状态监测
可提供雨量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6.5 数据传输单元
当雨量监测设备与监控单元距离超过有效传输距离时,应安装数据远程传输单元。 6.6 附属设备 6.6.1 电源
可选用以下方式供电:
a)交流:220V,50Hz,电压允许偏差-15%~+10%; b)直流:5V~36V,电压允许偏差-15%~+10%。 6.6.2 支架
应具有水平调整装置,具有足够强度,方便安装,便于维修及检测。
4
6.6.3 外壳
防护等级应达到IP65。 6.7 机械环境适应性
应不低于TB/T 1433-1999中等级MX2规定的振动、冲击等试验的要求。(明确指标) 6.8 防雷及电磁兼容
应满足下列条件:
a)GB/T 17626.5-2008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等级4级的规定要求; b)GB/T 17626.8-200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等级5级的规定要求。 6.9 可靠性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小于10000小时。 6.10 可维护性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不大于0.5小时。 7 试验方法 7.1 试验环境条件
应满足GB/T 18522.2-2002的规定。 7.2 试验设备仪表
主要试验设备应包括: a) 量杯;
b) 雨量滴定装置或专用恒速注水装置; c) 高低温交变湿热箱; d) 跌落试验台; e) 振动试验台。 7.3 试验步骤 7.3.1 试验要求
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用于测试的设备、仪表、量具均应经标定、校准或测试合格,有准确度要求的,其准确度应不低于被测仪器的准确度测量要求;
b)除试验开始前允许对仪器做校准外,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再作任何调整。 7.3.2 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具体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见表1。
5
表1 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序号 1 技术要求条款 6.1 6.1 6.1 6.1 6.2 6.3.1 3 6.3.2 6.3.3 6.4.1 6.4.2 4 6.4.3 6.4.4 6.5 试验内容 高低温 抗风 低气压 防盐雾 外观 分辨力 测量范围 测量准确度 采集方式 数据输出频率 接口方式 状态监测 数据传输单元 按照GB/T l9705-2005中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 高低温试验按GB/T 9359-2001中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将雨量监测设备固定在风洞实验段,试验风速调整至50m/s,保持5s。试验结束后,监测设备结构和运行状况应正常。 按GB/T 2423.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高低温试验按GB/T 9359-2001中第9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目测检查。 2 翻斗式雨量监测设备按GB/T 21978.6-2008中第6章6.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 6.6.1 电源 按照GB/T l5966-2007中7.2.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6.6.2 支架 目测检查。 7 6.6.3 外壳 按GB/T 4208-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8 6.7 机械环境适应性 按GB/T 9359-2001中第12章、13章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按GB/T 17626.5-2008中试验等级4级的有关方法进行浪涌(冲击)9 6.8 电磁兼容要求 抗扰度试验; 按GB/T 17626.8-2006中试验等级5级的有关方法进行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10 6.9 6.10 可靠性 可维护性 按GB/T 18185-200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
8.1.1批量出厂的雨量监测设备,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
6
8.1.2 出厂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应按本技术条件表1中序号2,3,4,5,6,7的要求逐项进行检验。
8.1.3 雨量监测设备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签发合格证,方允许出厂、销售。 8.1.4 出厂检验中凡出现不合格者,应进行返工。 8.2 型式检验
8.2.1 型式检验按本技术条件的技术要求规定内容进行全性能检验。 8.2.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提交技术(定型)鉴定前; b)新产品试生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后;
c)在设计、工艺和材料有较大改进时,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不经常生产当再次生产时; e)成批生产进行定期抽检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g)根据合同规定双方有约定时。
8.2.3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品中抽样进行,可按GB/T 18185-2000中7.5的规定执行。 9 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 9.1 标识
应符合GB/T 18522.6-2007中第5章的规定。对于涉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注意事项,使用说明书中应用醒目的字体说明。 9.2 包装
应符合GB/T 18522.6-2007中第6章的规定。 9.3 运输
雨量监测设备经包装后应可用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运输,适用于各种运输条件。 9.4 贮存
雨量监测设备应能适应于以下贮存环境(包括非工作状态现场环境)条件: a)温度:-40℃~60℃
b)相对湿度:40℃时,不大于85%;
c)长期贮存状态下的雨量监测设备,其贮存场所应选择通风、干燥的室内,附近应无酸性、碱性及其他腐蚀性物质存在。 10 标定周期 10.1 标定周期
雨量监测设备的标定周期宜为12个月。 10.2 标定范围
全部使用的雨量监测设备均需标定。
7
10.3 标准器
标准器测量误差应低于于被标定设备测量误差的1/3。 10.4 标定方法
采取动态对比的方法进行标定,在同等降雨条件下被标定雨量监测设备与进行对比的标准器误差不得大于±4%。 11 质保期
11.1 除下列情况外,雨量监测设备的质保期自验收起3年:
a)自然力作用、不可抗力等造成的; b)非正常运输造成的; c)非正常使用造成的;
d)技术标准更新,在新标准正式颁布前生产而无法达到新标准要求的。
11.2 生产厂家应承担更换质保期内发现的由于生产者过失造成的不符合本技术条件规定的雨量监测
设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