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 2OO7年第2期 黑龙江医学 Vo1.31,No.2 HEI LONG JL G MEDICAL JOI瓜NAI. Feb.2o07 127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43例报告 刘 萍,王健 (江苏省通州市中医院,江苏通州226300)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窭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发病原因。方法 对我科2OO2年以来,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3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43例症状均消失,2—3个月后经鼻内 镜检查,上窦颌窦窦口上皮化,随访6个月一2年,无复发。结论经内镜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保持引 流通畅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不损害鼻腔的正常功能,便于术 后复查与随访,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 关键词:内窥镜术;真菌病;鼻窦炎 学科分类代码:320.41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章编号:1004—5775(20Cr7)o2—0127一o2 文献标识码:B Report of Sinusitis Operativ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Nasal Endoscope LIE Ping,WANG Jian (The TCM Hospital of Tongzhou City,Tongzhou 226300,China) Absl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operative method,curative effect and etiology of缸lgi sinusiits ̄atd wioth nasal endoscope.Methods The clinical materilsa of43 asses of such patient from 2002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 suits The symptom、’骷disappeared.The outlet of maxillary sinus was epithelizationed without relapse after 6 months to 3讨论 妊高征是产科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 为10.3%,且城市高于农村l1】。妊高征时,由于胎 盘微小血管痉挛变细,血管阻力升高,子宫胎盘灌注 不足,而影响脐动脉灌注,进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 脏器的血供。胎儿缺氧时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 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存活的窒息儿常 因缺氧致神经系统损害,出现智力迟钝等不可逆的 后遗症。故产前预测胎儿缺氧情况,及时采取防治 措施,对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胎儿脑、 脐,’肾动脉血流阻力的变化,可反映胎儿宫内供氧情 况。动脉血流阻抗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 数(m)、及胎儿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末最大血流速 度之比(S/D),3者充分反映所供血管或组织的末梢 循环阻抗及血流灌流量[ 】胎儿缺血,缺氧的病理、生 理研究认为:胎儿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时,通过体内的 神经和体液调节,供应心、脑及肾上腺等重要脏器的 血管扩张,阻力下降,血流量增加;供应肾脏,四肢等 外周血管为保障重要器官的营养供给血管收缩,阻 力增加,血流量减少。胎儿缺氧时,由于体内神经体 液的调节,脑血管阻力代偿性降低,血流量增加,从 而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这种血流代偿平衡动态 变化,即脑保护效应(brain sr ̄ng efect)。本结果显 示,胎儿宫内乏氧早期,表现为外周血管的收缩,即 胎儿脐动脉和肾动脉阻力的升高,但大脑中动脉阻 力无显著变化。当胎儿发生宫内中度缺氧时,除外 周血管(胎儿脐动脉和肾动脉)的阻力升高外[引,由 于代偿功能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供应相应增加血管 扩张,阻力降低。重度缺氧时,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阻力明显异常升高,S/D比值上升,特别是死亡2 例,其舒张期血流消失,仅存收缩期血流,频谱呈单 峰样,其中1例见到舒张期反向血流,提示胎JLJI6i终 前血流频谱。由此可见,妊高征晚期胎儿多普勒超 声检测对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并 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处理,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围 生儿健康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振钧,庄依亮,等.第三届全国妊高征及 产后出血防治科研协作会纪要[J].中华妇产科杂 志,1987,22:313. [2]王岩,张振钧.超声多普勒技术在产胶高危 妊娠监护中的作用[J].实用妇产科杂导,1996,3: 114. 【3]Cohn H E,Sacks E J,Heymann M A,et a1. Cardiovaseular response to hypoxcmia and academia in fe- tal lambs,Am J Obstet Gynecol,1974,120:817. (编辑:谢忠艳) (收稿日期:2006—1l一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 128 2O07年第2期 黑龙江医学 Vo1.31,No.2 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 Eeb.200r7 2 years follow—up.Conch ̄on The complex lesion treated with endoscope could keep the dl mIge open and prevent se.This mehtod might have less injury,no—damage ofnomml mucosa SO that it igmht be followed up imtead oftra— ditional operation. Key words:Endoscope;Fungi;Sinusitis 由于抗生素和激素长期不合理应用,容易导致 鼻窦真菌感染的发生。据报道,真菌性鼻窦炎的发 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各种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 6%一13%C¨。随着鼻内镜与CT的广泛应用,对真 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科自2002年 以来,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43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3例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4 7l 岁。均为非侵袭性鼻真菌病,病史2 15年,全部病 例均为单侧发病。主诉:鼻塞3O例,回吸脓血涕l4 例,鼻异味l2例,头痛lO例,面部麻木、酸痛不适lO 例,嗅觉下降l7例。前鼻镜检查:中鼻道内有息肉 或中甲息肉样变8例,鼻腔有干酪样物5例,中鼻道 有暗褐色团块状物2例,鼻中隔向患侧偏曲lO例, 鼻腔外侧壁内移7例,未见明显异常ll例。43例均 为单侧,窦腔混浊,不均匀性的高密度影,9例见散 点状钙化灶。病变部位:上颌窦29例,上颌窦、筛窦 l2例,蝶窦2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找到菌 丝,部分找到孢子。 1.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根据病变范 围及累及的鼻窦不同,分别采用Messerklinger或 Wigand术式,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清除 窦内病变,术腔均用1%碘伏冲洗,对于鼻中隔偏曲 者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定期随访换药,内镜 下清理痂皮、肉芽组织,保持鼻腔窦口引流通畅,换 药至上颌窦自然开口完全上皮化,所有病例均未使 用抗真菌药。 2结果 43例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消失,术后2 3个月, 鼻内镜检查窦口引流通畅,随防6个月 2年,无1 例复发。 3讨论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作长期存在于鼻腔 而不引起症状。有研究认为,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 导致的低氧环境有利于曲霉菌的生长[ 。如果鼻腔 解剖异常,以及慢性鼻窦炎造成鼻窦通气引流不畅 时,将导致真菌残留,温暖潮湿的鼻窦环境,为真菌 萌发和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本组43例均无明显 全身性疾病,前鼻镜检查,32例都与鼻道窦口复合 体有关,说明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及解剖异常是诱 发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因素。另外,11例前鼻镜检 查无异常,可能因抗生素滥用,环境枵染等导致机体 某一局部的抵御能力下降,导致真菌繁殖致病。 CT对该病的诊断及确定感染范围有极其重要 价值,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明显降低了治疗的盲 目性[ 。真菌性鼻窦炎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呈棉 絮状,钙盐沉积于坏死区,可见小沙粒状、团块状高 密度影,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性病变。本组20例 CT片上有上述影像学改变,并为术后病理证实。 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本组 患者均为非侵袭性,一般都局限于1个窦腔,各个鼻 窦均可受累,以上颌窦最多见。治疗非侵袭性真菌 性鼻窦炎的关键是清除病灶及解除引流通道的狭窄 或闭锁,恢复鼻腔一鼻窦的引流,一般不用抗真菌 药。以往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手术损伤大,鼻腔窦口 处理不满意且易复发,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具有创 伤小、视野清晰等优势,较好地解决鼻窦真菌患者的 鼻腔引流通畅问题,清除了真菌赖以生存的微环境, 特别是在处理筛窦、蝶窦病变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 势。在明视下彻底清除病变,而可逆性黏膜予以保 留,且可避免损伤纸样板,蝶腭动脉等重要结构。术 后使用内镜换药,能防止术腔粘连上颔窦自然开口 闭锁等,使疾病早13痊愈,巩固疗效,提高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华,倪道凤.上颌窦真菌病发病趋势初步 分析[J].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21302,7(1):l4 16. [2]Romett J L,Newman P K.AseprgiUosis of the nose and mmnsal sinuses【J].Laryngoscope,1982,92: 764—766. [33z振常,韩德民,田其昌,等.鼻腔、鼻窦霉 茵病CT表现(J].耳鼻咽喉科一头颈外科,1994,4: 2oo一203. [4]李永奇.真菌性鼻窦炎的诊疗进展(J].国 外医学耳鼻喉学分册,2003,27(3):162 166.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OO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