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第 1 页 共 30 页

玻璃产业是传统的民生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同时玻璃制品也是丰富国民市场,美化和充实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玻璃制品具有可靠地化学稳定性和阻隔性,不宜与其他物质发生物理反应,作为一种包装材料,有着其他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势。所以,玻璃制品被广泛用于多种场合和范围。近些年,我国日用玻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外贸易量呈直线式增长,产品质量逐渐改善,竞争优势明显,玻璃行业发展前景看好。我国现已成为日用玻璃制品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基地,占全球出口市场五分之一的份额。但同出口大国地位不相称的是,我国并不是玻璃制品贸易强国,出口产品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加快玻璃产业出口结构掉调整,扩大产品出口基础,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安全,提高玻璃制品行业竞争力,已成为玻璃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自改革开放,我国玻璃制品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出口额连年增长,2009年出口金额达到24.73亿美元,超越欧盟(27国)成为全球玻璃制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一方面,随着玻璃行业内一大批民营、合资、股份制企业的相继成立,加上大量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国内玻璃制品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玻璃制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鉴于玻璃制品的经济、安全卫生和不污染盛装物等特点,国际市场对玻璃制品有极大的需求,使得玻璃制品生产突飞猛进。伴随玻璃制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内相继涌现了秦皇岛索坤、北京北雄、济南台有、青岛山海、石家庄华莹、安徽德力、承德华富、山西大华等一批玻璃制品生产出口主营企业,河北、山西等主产地都呈现了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根据以上背景分析得出,制定玻璃行业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是当前玻璃制造企业拓展出口迫在眉睫的任务。

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经济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是一个潜在交易的竞争场。认为市场不仅仅是实现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体的商品交易的场所,同时把不属于商品交易的心理、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交易也包含在了市场范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他如何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决定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以什么样的价格去销售的问题。当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2 页 共 30 页

今全球正在兴起一股广泛而深刻的新技术浪潮。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国内国际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人们为了争夺市场并有效的占领市场,必然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去参与竞争。竞争的前提是研究市场状况,把握市场的运作规律,充当市场的强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经济不可避免的融为了一个整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国内的许多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因为国外市场潜量巨大,在某些场合,国外市场上竞争的激烈程度低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进行出口贸易可以较快的收回货款,加速资金周转。而且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国内企业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生产、质量、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水平和竞争能力。本文研究我国的玻璃出口就是要把握国际市场的脉搏,使我国的玻璃工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在世界的前列,这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玻璃制品是秦皇岛的传统产业,虽然经历了多年发展,却始终处于产业链的底端,没有做强做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品牌意识、出口市场集中,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对秦皇岛市玻璃制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其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分析,结合品牌建设理论和市场竞争理论,依所学专业知识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要的分析,通过采用条件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对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秦皇岛市玻璃制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起到一些作用。

1.3 研究的意义

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各个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玻璃业也不例外。面对新的竞争环境,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却不尽人意,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明显与历史优势、区位和资源不相配,因此,对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的规划已是刻不容缓。把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作为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对出口贸易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对秦皇岛玻璃制品的出口有所帮助,并对玻璃行业能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2 理论基础

第 3 页 共 30 页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反应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贸易上相互依赖的关系,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而国际贸易理论则是试图解释为什么有国际贸易,以及作为一个国家应当如何对待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对于研究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策略,把握全球贸易新态势,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对外贸易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在假设条件下,第一,贸易国双方应按现有劳动生产率较高,即生产成本较低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用成本较低的产品同对方国家成本较低的产品进行交换;第二,按照这一原则进行交易,双方国家可以不受本国资源的,交换并消费自己不能生产或不应生产的商品;第三,经过这种自由贸易,双方国家的生产效率最高,资源利用最充分,产出量最大,且全世界的产出量也可以达到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从比较优势理论,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形成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新的发展策略,这一策略带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秦皇岛玻璃制品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秦皇岛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玻璃制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

2.1.2 “资源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等)

资源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和其学生俄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4 页 共 30 页

林 (Bertil Ohlin)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简称H一O定理、H-O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以及要素积累对国际贸易影响等。

“资源禀赋论”认为: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异,这种贸易各国应生产并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富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的商品并且提出,区域间贸易的扩大与发展将会减少两国要素价格的差异,这种成本差异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由各国生产某种商品时具有相对丰富的要素禀赋而产生的,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具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资源丰富,生产玻璃制品所需原料充足,价格相对较低,秦皇岛市交通便利,方便原材料运输以及产品输出,劳动力资源低廉,生产成本低,在国际贸易中有价格优势,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秦皇岛玻璃企业产业应把握玻璃制品生产要素的禀赋优势,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2.2 经济全球化理论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通过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使各国或地区经济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增强、相互融合日益加深、相互制约日益突出并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逐步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同时该理论还强调,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的差异,全球化必将导致成本和机会的分配不均。有些国家和地区,全球化带来的是大量的发展机会,而机会所造成的成本却较低;有的是成本与所得相当;有的则是一方面要承担大量成本,而另一方面却所得无几。经济全球化给秦皇岛玻璃制品产业带来的启迪是如何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使秦皇岛玻璃制品在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世界市场拥有优势的地位,来面对激烈的竞争。

第 5 页 共 30 页

2.3 区域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区域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最大产出的学说。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由于不同的理论,对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主张不同,以及对资源配置方式选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任何产业都是某一区域的产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区域开发模式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基础,影响着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内各种产业不可能都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在不同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然后波及到其它相关产业;而从空间上看,这种集中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工业中心,就成为区域增长极在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2.3.1 区位优势

所谓区位优势,是指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也就是说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投资区位的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市场的地理分布、运输成本和投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区位优势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泛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具有的优势。

实际上,具体而言,区位优势主要是指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企业家总是选择能使其生产利润最大化的区位进行投资。为此,他们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判断,由此做出区位投资的决策。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处在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不仅是河北对外贸易发展的窗口,也是环渤海区域重要的外向型经济缭望角。秦皇岛以旅游业为主,不适宜发展重工业,主要发展轻工业,综合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因素,相对而言,更有利于玻璃制品产业经济的发展。 2.3.2 产业集群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分析。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6 页 共 30 页

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表现为,在一定生产领域和一定区域内,一群企业和其他法人机构,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既自主又相互关联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的规模可大可小,形式多样。秦皇岛市从事玻璃制造产业的生产厂家及个体玻璃工作坊近千户,从业人员5万多名,规模较大的有68家,其中从事玻璃制品生产企业47家。玻璃制造产业集聚度列全市产业之首,市区及区县都有分布。目前,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玻璃制品全自动流水线行列机,全煤气窑炉,电热式退火窑炉等相互配套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还围绕产业链出现了一些服务性机构和行业组织等。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连结,实现采购本地化,形成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产业内部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却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3 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条件分析

中国加入WTO给玻璃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中国玻璃市场同世界玻璃市场的日益融合,作为中国玻璃制品的主要产区及重要出口基地之一的秦皇岛,将面对更加开放的国际玻璃市场,一个更广阔交易空间。入世对于中国玻璃出口企业以及整个玻璃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的行业形势,本文采用条件分析法对秦皇岛玻璃生产及出口企业贸易发展所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秦皇岛玻璃生产的资源和能力,然后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意见。

3.1 有利条件

3.1.1 内部条件

a) 生产要素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日用玻璃市场需求极大,尤其是啤酒行业近些年的发展和扩张更加带动了啤酒瓶的生产。我国是产煤大国,又是石英砂储量丰富的国家,剩余劳动力充足,使我国具备了成为日用玻璃制品生产大国的基础。

秦皇岛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玻璃建材、粮油食品、机械制造和金属压延为四大支柱产业。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玻璃工业基地,凭借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港口条件,未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玻璃制品会更加丰富。

b) 区位优势

第 7 页 共 30 页

来秦皇岛玻璃制品行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产量也将继续增长,品种会更加齐全,

从地理位置上看,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是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推进和带动我国北方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展开国际竞争的主要基地。有专家预言,凭借天然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密集的港口区、工业区,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连接欧亚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而秦皇岛就是在这潜力巨大、充满生机的区域经济板块中的一颗明珠。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不仅是河北对外贸易发展的窗口,也是环渤海区域重要的外向型经济缭望角。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秦皇岛成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玻璃产业依托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深化改革,加速调整,已成为秦皇岛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1.2 外部条件

a) 中国加入WTO给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给我国玻璃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了中国玻璃市场与世界玻璃市场的日益融合,入世对于中国玻璃出口企业以及整个玻璃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无条件多边最惠国待遇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条件,进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142个成员国或地区进行交往时,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税和非关税减让的好处,对外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更加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玻璃产品出口。玻璃制品产业只要进一步改善品种结构,优化产品质量,就可进一步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利用入世后出口环境的改善,逐步地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引进外部的先进的技术和竞争机制,推动玻璃行业的改革进程,实现行业比较优势、生产能力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统一。

我国玻璃原料丰富,劳动力低廉,可以大大降低外商投资的生产成本,使玻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价格优势,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民待遇和法律透明性的实现,改善投资环境,成为新的吸引外资优势,为外商来华投资玻璃业、实现经营打开宽广之门,有利于扩大经营。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b) 国际市场需求变动

第 8 页 共 30 页

当前国内外玻璃市场的贸易额持续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逐渐改变,形成了新的消费观念,日用玻璃产品也像其它的家用日用消费品一样,随潮流变化不断改进,而非等其损坏才更换。随着不同层次差距的拉大,需求结构的增多,以及国际市场上其他国家或地区需求的扩大和分化,国际玻璃市场需求在产品结构、花色、品种、档次等方面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这些发展趋势给秦皇岛市玻璃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机遇,玻璃制品的国际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c) 亚太贸易协定的签署对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

自2007年9月1日起,中国实施《亚太贸易协定》中的新一轮关税减让,部分化工产品、陶瓷产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皮革、金属制品、机械电气产品等1700多个税目的商品在出口到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老挝五国时可享受平均额度为30%的关税优惠。这对于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它将有利于开拓南亚和东亚的市场,促进与亚太贸易协定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扩大亚洲区域经贸合作。

3.2 不利条件

3.2.1 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在中国入世后面对的挑战

中国入世后秦皇岛玻璃制品业的发展由国内市场转向上了国际市场,面临的是崭新的、更为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a) 对玻璃市场的冲击

入世后关税下调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玻璃市场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国外玻璃产品以质优物美赢得国内消费者。但中国玻璃制品要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需要通过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即取得相关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的资格证书。

b) 对玻璃企业的冲击

对玻璃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部分中小玻璃企业生存更加困难。由于许多玻璃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偏差,随着关税壁垒逐步取消,企业将更加直接的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导致那些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差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利于扩大玻璃制品出口的数量和范围,这将有可能使部分玻璃企业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

c) 对产品营销的冲击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9 页 共 30 页

秦皇岛玻璃制品生产和出口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单一,营销观念还没有更新,大都以经销代理渠道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这也导致了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较差,不利于塑造企业的品牌。入世后我国关税进一步下调,国外大型品牌玻璃生产制造企业逐步抢占我国消费市场,实现本土化经营,竞争将会越发激烈。 3.2.2 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玻璃产业的负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前几年,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旺盛,企业加大出口力度,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玻璃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全球玻璃制品进出口总额均出现下降。进口总额111.24亿美元,同比下降17.49%;出口总额134.24亿美元,同比下降14.37%。(见图表1)

玻璃制品产业运行日益趋紧。主要表现在:一是增速减缓。2009年全市玻璃制品销售增幅同比下降25.5个百分点,与同期相比下降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效益下滑。由于国内外市场萎缩、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升高等多种成本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缩小,赢利能力下降。三是出口下降。受欧美等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出口形势回转缓慢,玻璃制品出口一时难以好转。

表1 2007-2009年全球玻璃制品进出口情况

进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2007 124.37 140.82

2008 134.82 156.77

2009 111.24 134.24

% 增幅2009/2008

-17.49 -14.37

数据来源:Global Trade Atlas(GTA)

3.2.3 出口玻璃产品的质量与特色缺乏竞争力

在产品质量方面,秦皇岛出口的玻璃制品的质量同国际同行相比大多数处于中低档水平,除极少数企业产品通过了ISO 9001等认证外,绝大多数企业玻璃制品质量处于无控状态。加入世贸组织后,伴随关税壁垒的消除,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将成为秦皇岛玻璃制品进入国际市场新的障碍,因此秦皇岛玻璃企业想要拓宽国际市场,必须提高玻璃制品的质量,获取国际质量认证书。目前,国内的玻璃制品,在艺术上没有竞争能力。多数出口制造商都是通过外商带来的样本,国内仿照生产,市场竞争滞后。 3.2.4 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

在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中,重拳推出了一揽子的促进消费,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对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和加强企业宏观。

第 10 页 共 30 页

为加快推进日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玻璃产业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011 年1 月11 日,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对外发布了《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各部门、各相关企业在日用玻璃项目建设、投资备案、环评审批、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电力供给、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中要以此准入条件为依据。对于一些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整改和调整小玻璃企业,前景堪忧。日用玻璃协会有关人士表示,不管是已经发布的《准入条件》,还是即将发布的日用玻璃环保标准,这都将加快玻璃行业整合的速度,有利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外汇中心发布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格为1美元兑6.5038元人民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攀升的势头不减。人民币升值对于从事低值出口的玻璃制品行业影响很大,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长期以来享受价格优势,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玻璃制品出口价格的上涨,必将产生供求变化及新的竞争格局。对于现金结算方面将带来即期的影响,已售待结的货款将汇率升值而打了折扣,出口企业因此蒙受大额损失;不仅秦皇岛,国内的很多依靠出口贸易生存的玻璃生产企业利润受到直接影响。

综合以上的条件分析,中国入世对秦皇岛玻璃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玻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对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冲击,通过扩大内需和企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逐步缓解了这次冲击。秦皇岛玻璃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秦皇岛玻璃出口贸易发展战略,秦皇岛玻璃制品将走出更宽广的发展新道路。

4 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玻璃制品行业在这期间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无论在装备水平或生产能力上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日用玻璃产量已达到1445.7万吨。但行业中仍是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整体水平不高,统筹发展乏劲。

国际日用玻璃行业近些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内外瓶罐玻璃市场对我们瓶子的需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11 页 共 30 页

求量在不断增加,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日用玻璃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应对新的发展形势,明确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4.1 全球玻璃制品进出口概况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日用玻璃制品出口增长较快,基本呈直线式增长。2000年出口金额3.03亿美元,2009年出口金额达到24.73亿美元。出口平均单价自2003年以来,基本城乡逐年提高态势,2003年出口平均单价为0.美元/千克,2009年出口平均单价提高到1.21美元/千克。

表2 2000-2009年中国日用玻璃制品出口情况

金额/亿美元 数量/亿千克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3.03 3.36 4.38 5.76 8.50 11.08 13.24 17.38 24.43 24.73 3.19 3.49 4.48 6.51 9.36 11.09 12.58 18.35 21.30 20.43

1.03

0.95

1.15

1.21

平均单价/美元/千克 0.95 0.96 0.90 0. 0.91 1.00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2009年日用玻璃制品出口金额24.37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1.21%,出口数量2.04亿千克,同比下降4.06%;出口平均单价1.21美元/千克,同比增长5.49%。2009年日用玻璃制品出口情况如下:

图1 我国日用玻璃制品出口市场结构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12 页 共 30 页

2009年,日用玻璃制品对欧盟(将27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对外贸易)出口金额4.88亿美元,占比重19.74%,同比增长4.81%;对美国出口金额3.73亿美元,占比重15.10%,同比增长3.18%;对哈萨克斯坦出口金额1.21亿美元,占比重4.91%,同比增长46.1%;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口金额0.71亿美元,占比重2.%,同比减少29.12%;对吉尔吉斯坦出口金额0.66亿美元,占比重2.65%,同比增长140.02%;对埃及出口金额0.63亿美元,占比重2.55%,同比增长65.16%。 4.1.1 全球出口市场概况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次是欧盟。2009年中国出口玻璃制品2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这是中国近些年增幅最小得一年,欧盟成员国中,德国出口金额最大,2009年德国出口金额1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0.47%。其次是法国,出口金额15.14亿美元,同比下降24.60%。

表4 2009年全球玻璃制品出口市场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出口市场 中 国 德 国 法 国 意 大 利 美 国 葡 萄 牙 土 耳 其 墨 西 哥 奥 地 利 荷 兰

金额/亿美元 24.73 17.16 15.14 9.94 5.55 4.50 4.38 4.07 3.97 3.84

幅度 % 1.21 -10.47 -24.60 -20.75 -0.32 1.76 -10.31 -2.9 -17.44 -11.63

数据来源:Global Trade Atlas (GTA)

4.1.2 全球进口市场概况

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玻璃制品进口总额下降,美国作为全球玻璃制品第一大进口市场,2009年进口金额为14.33亿美元,同比下降20.49%,欧盟进口金额12.69亿美元,同比下降23.06%。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表3 2009年全球玻璃制品进口市场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进口市场 美 国 法 国 德 国 意 大 利 西 班 牙 英 国 加 拿 大 比 利 时 瑞 士 奥 地 利

金额/亿美元 14.33 11.91 7.70 5.97 5.72 5.32 5.26 4.76 3.74 2.82

第 13 页 共 30 页

幅度 % -20.49 -14.59 -19.36 -20.15 -15.79 -17.08 -2..38 -14.36 -14.49 -20.17

数据来源:Global Trade Atlas (GTA)

a)美国市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玻璃制品进口市场。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进口出现下滑,进口金额14.33亿美元,同比下降20.49%,下降幅度较大。从中国进口4.06亿美元,占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28.32%,同比下降15.33%,下降幅度低于美国整体下降幅度。

表5 2007-2009年美国玻璃制品进口增长情况

进口总额/亿美元

增长率 % 从中国进口额/亿美元

占比 % 增长率 %

2007 18.43 8.71 4.42 23.99 20.13

2008 18.02 -2.25 4.79 26.60 8.36

2009 14.33 -20.49 4.060 28.32 -15.33

数据来源:Global Trade Atlas (GTA)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市场,从2009年美国玻璃制品进口市场来看,中国位居第一,墨西哥位居第二。2009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2.98亿美元,占比重20.82%,同比下降5.09%。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进口市场 中 国 墨 西 哥 法 国 德 国 意 大 利 加 拿 大 台 湾 奥 地 利 韩 国 波 兰

金额/亿美元

4.06 2.98 1.24 1.10 0.80 0.73 0.51 0.34 0.30 0.23

比重 % 28.23 20.82 8.66 7.71 5.56 5.11 3.54 2.37 2.10 1.59

第 14 页 共 30 页

表6 2009年美国玻璃制品主要进口来源地一览表

增幅 % -15.33 -5.09 -36.40 -15.11 -26.83 -50.08 -2.60 -36.78 119.67 -43.55

数据来源:Global Trade Atlas (GTA)

b) 欧盟市场

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玻璃制品进口市场,中国是欧美最大的进口市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口金额大量下降。2009年欧盟市场进口金额12.69亿美元,同比下降23.06%;从中国进口5.84 亿美元,占比重45.99%,同比下降20.65%。

表7 2007-2009年欧盟玻璃制品进口增长情况

进口总额/亿美元

增长率 % 从中国进口额/亿美元

占比 % 增长率 %

2007 14.30 30.17 6.57 45.98 31.19

2008 16.49 15.35 7.35 44.59 11.86

2009 12.69 -23.06 5.84 45.59 -20.65

数据来源:Global Trade Atlas (GTA)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市场,2009年欧盟从中国进口5.84亿美元,占比重45.99%,同比下降20.65%;从土耳其进口2.23亿美元,占比重17.58%,同比下降14.35%;从瑞士进口0.81亿美元,占比重6.37%,同比下降12.8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进口市场 中 国 土 耳 其 瑞 士 列 支 敦 士 登

美 国 克 罗 地 亚 印 度 乌 克 兰 墨 西 哥 俄 罗 斯

金额/亿美元

5.84 2.23 0.81 0.69 0.38 0.36 0.35 0.25 0.23 0.20

比重 % 45.99 17.58 6.37 5.45 2.97 2.81 2.78 2.00 1.78 1.60

第 15 页 共 30 页

表8 2009年欧盟玻璃制品主要进口来源地一览表

增幅 % -20.65 -14.35 -12.81 -28.59 -32.06 -3.60 -15.56 -30.30 -24.71 -42.24

数据来源:Global Trade Atlas (GTA)

4.2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运营情况

4.2.1 玻璃制品行业规模

2010 年1~11 月,在建筑市场持续火爆的带动下,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维

表 9 2009-2010年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产业规模情况

企业数

时间

/个

2009-02 2009-05 2009-08 2009-11 2010-02 2010-05 2010-08 2010-11

4044 4181 4242 4312 4443 4488 4552 4672

人数/万 79.67 81.38 82.94 84.50 86.50 90.52 93.38 96.85

长 % -0.20 -1.69 -1.30 0.12 6.91 9.92 10.95 11.83

入/亿元 429.56 1304.18 2280.33 3318.45 585.71 1752.05 2993. 4380.81

长 % 5.00 7.79 10.07 13.54 36.69 38.11 35.18 35.80

亿元 3174.72 3381.60 3492.98 31.71 35.90 3817.94 4029.53 4273.98

长 % 13.67 12.15 9.76 10.91 15.11 15.75 18.37 19.69

从业人员年均

同比增

累计产品销售收

同比增

资产总计/

同比增

数据来源:中国玻璃行业分析报告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16 页 共 30 页

持较高景气,行业规模加速扩大,产品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11 月,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80.81 亿元,同比增长35.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2.26 个百分点。11 月末,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资产总计为4273.98 亿元,同比增长19.6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78个百分点;企业数为4672 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0 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96.85万人,同比增长11.83%。 4.2.2 日用玻璃制品月度生产情况

2010 年1~12 月,我国累计生产日用玻璃制品1435.30 万吨,同比增长22.7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1.11 个百分点。2010 年10 月,我国生产日用玻璃制品113.43 万吨,同比增长12.3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60 个百分点。11 月,我国生产日用玻璃制品130.69 万吨,同比增长22.0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35 个百分点。12 月,我国生产日用玻璃制品126.44 万吨,同比增长24.4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2.55 个百分点。

表10 2010 年1-12 月我国日用玻璃制品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9 年 累计产量/万吨 77.67 101.19 80.94 92.3 97.85 109.15 94. 99.21 101.62 103.17 106.73 99.17 同比增长 % 6.07 13.76 0.83 1.09 0.99 -0.29 -1.38 -1.03 -0.77 -0.21 1.24 1.67 2010 年 累计产量/万吨 95.77 190.74 303.60 411.25 537.82 690.06 809.52 925.83 1066.42 1179.85 1310.29 1435.30 同比增长 % 18.32 10.32 19.08 20.19 21.09 26.10 26.39 24.74 24.01 22.75 22.72 22.78 数据来源:中国玻璃行业分析报告

4.2.3 玻璃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及成长性研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先是由雷蒙•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提出的。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国际玻璃工业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以来,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玻璃行业发展更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17 页 共 30 页

加迅速,发达国家的玻璃行业早已迈入成熟期。中国由于历史原因,直到20世纪初才数开始发展,改革开放带动玻璃行业向前迈进一大步,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玻璃行业快速发展。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国玻璃产品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区后期,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具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秦皇岛玻璃企业应采取措施延长成熟期,获得更多利润。

图2 玻璃行业生命周期图

数据来源:中国玻璃瓶市场投资前景预测及发展策略报告

4.3 秦皇岛索坤日用玻璃集团出口情况

秦皇岛索坤日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总部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东部工业园区。集团公司下辖秦皇岛索坤日用玻璃有限公司、秦皇岛越超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唐山索坤日用玻璃有限公司、沈阳索坤日用玻璃有限公司、昌黎县明昌废品回收有限公司、丰南顺和废品回收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集团公司员工总数2800余人。厂区占地总面积500亩,固定资产总额约6.8亿元,年运输货物总能力400万吨,集团年创销售及运输总收入约12亿元人民币。

集团公司主要以生产日用玻璃瓶罐为主,现在年生产能力80万吨。其中干红酒瓶和啤酒瓶单项品种销量连创全国同行业之冠,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成为全国日用玻璃行业重点支柱骨干企业之一。产品主要有干红酒瓶、白酒瓶、啤酒瓶、饮料瓶等四大系列上千个品种,颜色主要有墨绿、翠绿、橄榄绿、孔雀蓝、宝石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18 页 共 30 页

蓝、枯叶黄、棕色、高白和普白色等,可满足不同规模及层次的红酒、啤酒、白酒和饮料生产企业的灌装要求,成为国内首家能够满足客户各种颜色产品的企业。产品销往燕京啤酒集团、蓝带啤酒集团、华润啤酒集团福建雪津啤酒集团、、美国AB集团、百威啤酒集团及华夏长城干红、中国长城干红、天津王朝、香格里拉、山东张裕、西北等众多国内大型知名葡萄酒和啤酒生产企业。

表11 2008-2010索坤日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出口情况

出口数量/万支 出口国家 2008 美国 加拿大 外蒙古 法国 印度尼西亚 韩国 南非 埃及 马来西亚 合计 303 83 639 198 374 96 360 28 -- 2081 2009 70 210 690 98 320 132 300 111 9 1940 2010 69 141 693 56 300 103 330 146 22 1860 数据来源:索坤日用玻璃集团有限公司

自2008年,索坤集团开始进行对外出口贸易,主要涉及红酒瓶和啤酒瓶,批量出口韩国、美国、加拿大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可能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该集团三年的出口数量并不稳定,波动性很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我国玻璃瓶行业重新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该公司应积极应对,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竞争优势,于此同时玻璃瓶行业内企业还应全面把握该行业的市场运行态势,并结合其内部环境的研究制定出企 业的出口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玻璃企业面临严酷的市场竞争。希望通过对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的研究为玻璃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一点有借鉴价值的参考意见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5 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5.1 原有资源优势逐渐缩小

5.1.1 原材料成本升高

第 19 页 共 30 页

纯碱市场自4月中旬以来,在国际能源大环境及国内“十二五”规划对高耗能产业的出台及收紧中,产业成本大幅增加,行业调整进度加速。近些年,煤、纯碱、劳动力等价格猛增,造成了玻璃制造企业生产成本过高、利润过低的局面,又由于某些地区产能过剩而价格却上不去,导致一些小企业无法维持生存。相关部门又没能及时制定产能过剩和扶持产能不足地区玻璃制品企业的有关,导致企业之间无序竞争、打价格战,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为玻璃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5.1.2 企业规模小,能源综合利用率低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至少存在20%以上的差距,一些行业甚至是数倍的关系。目前,国内玻璃生产制造企业产能大多在10万吨以下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是“一炉两线”或“一炉四线”,而美国普通玻璃企业“一炉十九线” ,年产量180万吨。国内玻璃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水平要想赶超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德国全境仅六家玻璃瓶企业,产量都在200万吨。而国内规模10万吨以上玻璃生产企业有500多家,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不利于玻璃企业的发展壮大。此外,发达国家的玻璃生产企业已经全部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而国内多数企业还在使用煤炭为燃料。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差距,随着国际贸易“碳规则”的确立,负面影响将被人为扩大,短板效应将加速显现。

5.2 市场应变能力差

5.2.1 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秦皇岛玻璃出口企业大多数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不考虑开发国际市场的长期战略,单纯依靠低价战略闯入国际市场,缺乏市场应变能力,不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变化,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中,重拳推出了一揽子的促进消费,而哪种产品能成为未来消费主体,企业的生产结构都应随着的改变而碱性调整,但国内大多数企业很少及时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对的改变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5.2.2 不能积极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 20 页 共 30 页

国际市场消费趋势多变,欧美、亚非等出口国市场要求,产品结构随时调整,常规玻璃制品转向生产个性化玻璃制品,并向艺术化等方面发展;玻璃制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绿色无污染玻璃制品颇受青睐。但由于空间,地域等原因,秦皇岛玻璃出口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尚不能做到积极应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对玻璃制品生产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玻璃产品,难以迎合不同地区玻璃市场的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5.3 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5.3.1 出口玻璃制品档次偏低,生产结构性过剩

自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额不断攀升,但是近几年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增速减慢的同时,出口的结构性矛盾也凸现出来,成为制约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增长的障碍。在产品结构方面,主要产品有酒具、咖啡具、茶具、工艺品等4大类100多种产品,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国际玻璃市场的需求。但从出口产品价格和档次上看,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甚至与国内其他玻璃制品主要出口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产品价格中等,不具有成本优势,玻璃制品档次中低档产品偏多,缺少高档商品,大多玻璃企业窑炉生产的玻璃制品常年不变,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不利于秦皇岛充分利用贸易的各种利益,促进秦皇岛的经济增长。 5.3.2 出口方式需要调整

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方式过分依赖对外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秦皇岛参与国际分工,发展秦皇岛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加工贸易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是适应全球贸易形态变化,参与世界分工的重要形式,短期内,加工贸易可以使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企业迅速扩张,获取大量外汇,然而,长期发展下去则可能使企业产生技术依赖,忽视产品的研发创新,导致自主品牌缺失,企业竞争力下降等诸多问题。

5.4 出口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能否提供有竞争优势的价格,就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企业来讲,就是能否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成本构成中多项要素优势;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自身质量,研发高技术含量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具有特色的优质玻璃制品有机结构是构成玻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秦皇岛玻璃业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技术创新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5.4.1 出口产品存在质次价低现象

第 21 页 共 30 页

目前,秦皇岛出口玻璃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满足不同国家重金属溶出或迁移量指标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玻璃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玻璃深加工技术的发展,部分与食品接触的玻璃器皿如烤花高脚杯、水杯,含硅胶配件的饮料用玻璃容器等,因安全指标不符合进口国有关法规要求,遭遇退货和巨额所背的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给企业造成严重顺势,影响了我国玻璃器皿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我国玻璃制品的质量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只重视经营,漠视法规。出口玻璃制品中,有些玻璃制品属于与食品接触性器皿,如酒杯,玻璃盘等,有些属于非接触性器皿。虽同属玻璃器皿,但对于食品接触性器皿,国内外游民缺的安全卫生标准和要求。这一点往往被企业在生产、贸易过程中忽视。现在许多企业只重视经营,对法规较为漠视。以致其在生产设计开发时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方面,仅考虑产品外观、款式是否呵护客户的要求,而忽视了对安全项目的把关和控制。因此产品出现问题的风险较高,据悉,美国和欧盟通报的案例中大多数属于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第二,企业只重视生产,忽视控制。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注重制作过程而不注重控制过程,之中是玻璃产品“表面质量”,却忽视了“内在质量”,知识产品在涉及产品全指标方面达不到客户使用要求或进口全标准而遭到拒绝。

由于秦皇岛玻璃产业产能的结构性过剩,玻璃制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价格竞争成为秦皇岛玻璃企业占领市场的法宝,无论玻璃制品的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价格战已成为持久战。多年来在国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出口价格的通缩也就不可避免了。

大量质次价低的玻璃制品涌入国际市场,无疑会引起许多国家或地区的警觉,对我国玻璃制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如果秦皇岛玻璃制品以低价长期出口,将会对以后的玻璃出口之路产生重大的危害。 5.4.2 产品研发能力不强

玻璃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不仅在功能上要求满足使用,并且在艺术上要求适应人们的审美。目前,国内市场的玻璃制品,在国际市场上除质量没有强的竞争力外,在外形上也缺乏竞争力。多数企业出口制品依靠外商提供的样品或原有型号,国内仿制生产,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薄弱,缺少核心技术和设计人才,产品研发能力差。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22 页 共 30 页

秦皇岛的玻璃制品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情况,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品缺乏独特之处,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对外出口中不是想到提高本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而是通过传统的低价策略抢占国外市场。

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走了30年的路程。相比发达国家的上百年市场经济发展史,国内玻璃企业界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深入,中国玻璃企业界将面临着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不仅单个玻璃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整个中国的玻璃企业界也需要整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品的研发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高,加之印度等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国内低人力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从前我们靠低人力成本的优势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并借此完成了初步经济积累。现在要想达到我们富国强民的最终目的的,就必须增强研发力量,创造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只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能促进玻璃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中国玻璃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最终解决办法。

6 促进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我国玻璃制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玻璃制品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玻璃制品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玻璃制品行业近两年发展速度略有下降,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以及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我国玻璃制品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2010年我国玻璃制品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进企业逐渐增多,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我国玻璃制品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针对这一现状,玻璃制品业内企业应积极应对,注重培养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生产研发技术,巩固企业竞争优势,同时玻璃制品行业内企业还要全面把握该行业的市场经济环境改变和宏观调整,不断学习该行业最新技术,了解该行业国家法规走向,掌握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动态,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自身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保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秦皇岛玻璃企业要抓住国家资源性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玻璃器皿之都这一目标,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全力建设秦皇岛索坤、方圆、耀华三个生产基地,加快筹建产品交易、产品设计、玻璃艺术、技术研发、质量检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企业集团,全力提升玻璃器皿产业的整体水平。

第 23 页 共 30 页

验五大中心,走好品牌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贸工游一体化道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

6.1 针对宏观环境和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

6.1.1 了解市场信息,掌握最新行业动态

及时了解最新玻璃产业信息,掌握最新动态,预测可能实施的或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采取及时、可行的预警措施,同时帮助企业跨越进口国可能采取的技术标准及环保标准等技术手段,做到未雨绸缪。人民币升值,从总体上来讲,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玻璃出口型企业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事先有所动作。 6.1.2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机构繁多、人员分配不合理、效率低下的弊端暴露出来。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进行机构改革与人员重组,建立与国际贸易准则相适宜的经营,尽快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 创立研发部:从厂里抽调高级人才组建研发部,主要负责产品开发工作,以前只注重生产技术,而忽视新产品的开发,使企业缺乏创新,国际竞争力不强。通过召开部门员工会议或生产板报形式,让员工了解公司、部门的营销策略,实施目标管理

b) 车间重组,人员合理分配:不同工序的车间分开管理,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车间改变平均主义,采用承包制方式。让工人们的收入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熟练程度合理安排人员,调配好岗位,是每条生产线的工作强度相差不大具同时,避免工人为了增加产量而忽视质量的情况发生,企业的质检部门需要严格控制质量标准,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6.2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国际玻璃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将秦皇岛优化玻璃出口商品结构的紧迫性提到了眼前。只有认清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提高和改善秦皇岛玻璃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集中生产高、中档产品,控制低档产品以摆脱“低价低效益低投入”的恶性循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创建自主品牌,我国玻璃企业才有机会打入国际玻璃市场,才能持续提高秦皇岛玻璃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确保秦皇岛的玻璃出口贸易持续发展。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24 页 共 30 页

不断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和价格,尽量摆脱低价低档产品竞争,以生产精品为目标。提升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满足国际市场差异的消费需求,改善玻璃制品品种规格单一的现状。持续发展中高档产品,提高出口数量.尤其注重开发有创意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档次产品的比重而努力。

6.3 提高出口产品品质

6.3.1 尽快实现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困扰着全球。因而,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较高,环境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环境技术指标、检测与评价方法都较为严格和苛刻,这就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一种性较强的“绿色屏障”。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产品出口就面临上述问题的影响。其对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产品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已远超过“反倾销”。受有关臭氧层保护公约规定的,我国已有约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被禁止生产和销售;我国多年来重经济增长速度、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变。受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及收入水平、国民素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绿色、环保市场规模狭小、开发难度较大,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步履艰难。因而,我国目前尚难以有效利用绿色壁垒对绿色产品贸易所提供的发展机遇。

在这种形势下,玻璃企业应向国际环境标准靠拢、提高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产品出口的环境竞争力、设法达到进口国对我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产品出口商品的环保要求,是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的关键所在。国内玻璃企业当务之急是使国标或行业标准更具权威性、代表性、适宜性。 6.3.2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在当今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制造业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否则将被市场无情的淘汰。首先,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持续稳定地质量品质体系;其次,企业要坚持不懈的遵守质量体系,质量管理始终保持良性的回圈状态;最后,与知名企业合作,从而发展、提高自身的设计研发能力,逐步扩大自有品牌的出口,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巩固整体竞争力。作为玻璃制品生产基地的秦皇岛,其出口金额一方面需要通过出口数量实现,另一方面更需要增加出口玻璃产品附加值,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6.4 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化经营

第 25 页 共 30 页

进入2010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逐渐升温,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玻璃制品行业中技术含量低的人力密集型企业,缺乏品牌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发展危机,而注重培养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将占得市场,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秦皇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应以国际名牌为榜样,在提高产品品质、提高技术设备水平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有发展潜力的自主品牌,企业要加大宣传培育的力度,建立品牌产品出口战略,大力加快国际知名品牌的培育,力争创出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及名牌产品,促进秦皇岛玻璃制品重点企业出口自主出口品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自主把握市场的能力。 6.4.1 树立玻璃企业品牌战略

力创自主品牌,鼓励树立产业综合品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指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吸引力,使玻璃企业明白自主品牌的优越性,在全社会呵护中成长。在巩固现有自主品牌的基础上,鼓励玻璃企业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依靠品牌提升企业效益。加大已有名牌推广力度,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为依托,大力提升企业、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目前全球玻璃制品主要生产地捷克、葡萄牙等国的同行企业都有近200年的历史,而我们的企业最多的也只有30多年的历程,因此只有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去磨练,去拼搏,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品牌,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建议企业走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引进人才资源、技术许可、关键技术和成套先进设备,并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加快提高企业集群的技术水平和设备,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秦皇岛的玻璃生产企业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树立“以质兴企,名牌兴玻”的理念,创建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企业对市场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在集群区域内落户,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大力发展新兴产品。 6.4.2 建立现代营销网络

国际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要求更高,经济环境更复杂,消费习惯有很大差别。因此秦皇岛玻璃出口企业必须加强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趋势做深入的研究调查,主动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玻璃制品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玻璃制品,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

企业的营销部包括内销和外销两个部分。外销部主要负责贯彻出口营销战略,拓展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26 页 共 30 页

国外市场,方便与外商的联系,负责开发国际市场,推动企业营销方式改革,建立现代营销网络。摒弃依赖国外经销商的营销渠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专卖店、收购国外成熟销售网络,或创建自有营销渠道。利用网络营销这个体系工具,将企业的品牌远播,将产品信息向终端无限传播,利用网络获得更多潜在的客户,通过网络来获得更多的订单,经过周密的网络策划与推广,利用网络营销来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总量,最终在网络上树立玻璃企业的品牌形象,此外借助媒体和展会等宣传企业和产品,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结 论

第 27 页 共 30 页

2009年,我国玻璃制品出口额超过欧盟,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市场,可以预见,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当前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形势很强,但本身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深入考察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从玻璃制品出口结构、质量和方式等方面,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影响秦皇岛玻璃制品的有利因素表现在区域位置好,宏观优越,国内外环境适宜等方面;而不利因素表现为企业缺乏创新,忽视自主品牌建设,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竞争能力差。

根据现状分析研究,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应当随时关注宏观环境和的变化,不断进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形成以品质竞争为主的格局,而不是以数量和低价为主的格局,保证企业生存的利润空间,这也是玻璃企业的最终目标。树立自主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产值上均成为秦皇岛出口贸易的支柱,保证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为秦皇岛的经济腾飞添一份力。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情况,逐步探索和完善。

由于所学知识有限, 加上时间和资源所限,本文难免有所错漏,有待今后更深入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只在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研究方面做了一些的工作,提出基本的对策建议.如何提高秦皇岛玻璃制品出口的质量和档次的具体措施以及未来玻璃制品出口的发展方向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玻璃制品进口问题。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致 谢

第 28 页 共 30 页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学位论文。首先感谢导师给予我的指导、鼓励和帮助。于老师给予我很多机会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鼓励我向多元化和综合型人才发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立题、开题到最后论文的完成,于老师以精湛的学术视角,给予我严谨、详细的指导,这篇论文就是伴着于老师精心的指导完成的。其次,感谢辅导员李潇潇老师对我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关心和帮助。感谢齐敏师姐、邵佳林师兄给予我毕业论文很好的建议。感谢我的同班四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怀念与她们携手共同走过的四年美好的大学生涯。四年以来,各位师长及朋友对我在工作、学习上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对我生活上的关心让身在异乡的我深切体味到家的温暖。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生活、学习在这里,是我莫大的荣幸。四年里,无论是学习和实践,都得到了经管学院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我在各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对于来自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我,爱我的人们,他们是我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源泉和动力。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参 考 文 献

第 29 页 共 30 页

1 杨文丰.中国日用玻璃工业二十一世纪发展战略[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

2 田迪.天津口岸玻璃出口大幅下降.建材工业信息,2002(10)

3 杨文丰.赵万帮.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日用玻璃发展的趋势[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玻璃论文集[C],2003

4 王承遇, 陶瑛. 玻璃成分的设计与调整(十四)[J]. 玻璃与搪瓷, 2004(02) 5 江南,王诺.积极利用 加强监管——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观点综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04):34-37

6 韩永奇.下半年我国玻璃出口走向何方——今年下半年我国玻璃产品出口优劣势分析.中国玻璃, 2005(4): 12-17

7 吴睿.中国工艺玻璃出口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5:23-26

8 姚如清. “十一五”日用玻璃行业发展思路的探索[A].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

9 姚如清.日用玻璃制品的轻量化与节能[A].2007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

10 黄鹂.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货物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11 陈潇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D].重庆大学,2008

12 王灶金.产品内分工发展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 13 张泉.世界工厂的分工模式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14 刘向军.日用玻璃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轻工标准与质量》,2009(05):45-46 15 张守和.我国日用玻璃行业发展概况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福建轻纺》, 2010(02):38-40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30 页 共 30 页

16 2009-2010年玻璃行业形势及应对策略分析报告.中商情报网,2009(01) 17 2010-2015年中国玻璃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网, 2010(05)

18 Amanda Jacob. China’s glass fibre industry plans for growth. Reinforced Plastics, 2007(4):30-31

19 Brian Wansink, Koert van Ittersum. Shape Of Glass And Amount Of Alcohol Poured: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 Of Practice And Concentration. Glass, 2009(8):102-114

20 China Low-E Glass Industry Report, 2009. Research In China, 2009(9)

21 Paul D. Ellis,Howard Davies, Ada Hiu-Kan Wong. Export intensity and marketing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China.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4):593-602

22 Kevin Cullinane, Teng-Fei Wang. Port Governance In China. Transport Policy, 2004(11):237-2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