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症名词解释
脓血症(septicemia)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常见于细菌或其他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脓血症具有高度的致死性和危害性,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临床上常常需要紧急救治。
脓血症的主要特征是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导致全身性感染。脓血症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并且常常是由局部感染扩散而来。当局部感染控制不佳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引发脓血症。此外,脓血症也可由其他病原体引起,如真菌或病毒,但较为罕见。
脓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出现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呼吸困难、低血压等症状。严重的脓血症可以导致内脏器官损害,进而引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脓血症的并发症通常较为严重,治疗也较为困难。
脓血症的诊断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重点包括血液培养、血常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等。血液培养是脓血症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培养分离致病菌,并确定感染情况。同时,监测炎症指标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情况。
脓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立即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的扩散和清除致病菌。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单一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此外,
针对症状和并发症可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于严重脓血症患者,还需积极干预并发症,如血压不稳定需要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药物治疗等。
预防是脓血症的关键措施之一,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扩散、提高免疫力等。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手术患者等,还可考虑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总之,脓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保护患者的关键,同时也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减少脓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