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测试题2――“判断”之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32分)
1.在“有的著名科学家也是哲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在外延上具有( A )。 A、交叉关系 B、全异关系 C、同一关系 D、真包含关系
2.若( B ),则SIP真,SOP真。 A、S与P全同 B、S真包含P C、S真包含于P D、S与P全异
3.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假,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D )关系。
A、同一 B交叉 C、S真包含P D、S真包含于P
【分析:根据矛盾关系,“所有P是S”为假则实际是“有的P不是S”;“有的S不是P”为假则实际是“所有S都是P”。据此应选D】
1
4.已知某性质判断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此判断是( A )。
A、SOP B、SAP C、SIP D、SEP
5.“小李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判断是( C )判断。 A、全称 B、特称 C、关系 D、联言
6.“S真包含于P”,这个判断中的“真包含于”属于( C )。 A、对称关系 B、非对称关系 C、传递关系 D、非传递关系
7.下列判断与“这次考试可能会及格”为矛盾关系判断的有( B )。
A、这次考试可能不会及格 B、这次考试必然不及格 C、这次考试不必然会及格 D、这次考试不可能不及格
8.“p或q”这个相容选言判断的含义是( B )。 A、p或q之间只有一个真 B、p和q之间至少有一个真 C、p和q之间至多一个真 D、p真或q真,不能都真
2
9.“SAP真”与“SIP真”前者对后者之间( B )。 A、不具有条件关系 B、具有充分条件关系 C、具有必要条件关系 D、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10.“小王参加会议,小张也参加会议”和“要么小王参加会议,要么小张参加会议”这两个判断( D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D、可同假,不可同真 【分析:“要么小王参加会议,要么小张参加会议”可知二者只能有一人参加会议,而“小王参加会议,小张也参加会议”是两人都要参加会议,所以不能同真。而如果两人都不参加会议,则可同假。也可以用真值表来解。】
11.如果“小王大学毕业则他就获得学位”为假,则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B )。 A、
如果小王没有获得学位则他就没大学毕业
3
B、 C、 D、
只有小王没有获得学位小王大学才没有毕业 小王获得学位并且大学毕业 小王获得学位或小王没有大学毕业
【分析:实际上“小王大学毕业则他就获得学位”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既然为假(即前件真,后件假),说明应当是“小王大学毕业”设为P,而“小王没有获得学位”设为q。则A项是肯定前件,而否定了后件,所以为假。B项肯定前件,肯定后件,所以为真。C项是联言判断而肢判断“小王获得学位”是假的,所以为假。D项是相容选言判断而肢判断“小王获得学位”和“小王没有大学毕业”都是假的,所以为假。】
12.“或者SIP假,或者SOP假”这个判断属于( B )。 A、相容选言判断 B、不相容选言判断 C、简单判断 D、负判断
【分析:根据对当关系,SIP与SOP是同真不能同假,所以要么SIP假,要么SOP假,因此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13.“或是SAP真,或是SEP真”这个判断属于( B )。 A、相容选言判断 B、不相容选言判断 C、联言判断 D、性质判断
4
【分析:根据对当关系,SAP与SEP是不能同真,所以不相容】
14.“或者所有教授都是医生为假,或者所有教授都不是医生为假”,这个判断属于( A )。
A、相容选言判断 B、不相容选言判断 C、简单判断 D、负判断
【分析:根据对当关系,SAP与SEP可以同假,所以是相容的选言判断。】
15.“并非如果SAP假则SEP真”的等值判断是( B )。 A、SAP假并且SEP真 B、SAP假且SEP假
C、SAP真且SEP真 D、要么SAP假,要么SEP假 【分析:“并非如果SAP假则SEP真”等值于肯定(前件)“SAP假”而否定(后件)“SEP真”,即SAP假且SEP假。】
16.“并非全班所有的同学都会打排球”与“并非全班所有同学都不会打排球”这两个判断( C )。
A、可同真同假 B、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假,可同真 D、不可同真,可同假
5
【并非SAP等值于SOP,并非SEP等值于SIP,而SOP与SIP的对当关系是同真不能同假,所以选C。】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6分。)
1.如果所有a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C )。 A、 全同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2.下列与“有些干部是自考生”这个判断既可同真又可同假关系的判断是( BD )。 A、 B、 C、 D、 E、
有些干部不是自考生 所有干部都是自考生 所有干部都不是自考生 没有一个干部不是自考生 没有一个干部是自考生
【分析:“有些干部是自考生”是SIP判断,与其既可同真又可同假的关系判断应是SAP判断。A是SOP判断,B是SAP判断,C是SEP判断,D与B是同一意思,E与C是同一意思。所以应选BD。】
6
3.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是( AC )。 A、所有S都是P B、所有S都不是P C、有些S是P D、有些S不是P E、S不都是P
4.下面的这些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中,具有反对称性的是( BC ) A、
全同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5.下列语句表达关系判断的有( BD )。
A、有些厂长领导有方 B、张三和李四是同志 C、国际局势动荡不定 D、老张是小张的父亲 E、小张做教师了
6.下列判断表述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CE )。 A、SAP与SEP至少有一个真 B、SAP真或SEP真 C、SIP真或SOP真 D、SIP假或SOP假 E、SAP假或SEP假
【分析:根据对当关系,SAP与SEP是可以同假但不能同真,SIP
7
与SOP是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所以应选CE。】
7.当判断( BD )为真时,判断“班上同学考试都及格”为假。 A、 B、 C、 D、 E、
并非班上同学考试都不及格 班上同学考试不都及格 班上没有一个同学考试不及格 并非班上有的同学考试及格 班上同学考试不都不及格
【分析:“班上同学考试都及格”为假即SAP为假。A、“并非班上同学考试都不及格”等值于SIP而SIP真SAP是可真可假所以错误;B、是一个SEP判断,由于SEP与SAP是不能同真所以SEP真即可断定SAP假所以正确;C、实际上就是一个SAP判断所以错误;D、等值于SEP与B相同所以正确;E、实际上是一个SAP判断所以错误。所以应选BD。】
8.当p→q假时,下列复合判断为真的有( BD )。 A、p←→q B、p∨q C、ˉp←ˉq D、p→ˉq E、ˉp∧q
【分析:有p→q假可知“p为真而q为假”。A作为充分必要条件
8
假言判断前件真而后件假所以应为假;B、作为相容选言判断肢判断一真一假则为真;C、p为真则“非p为假”、q为假则“非q为真”所以这是一个前件假而后件真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以为假;D、这是一个前件真而后件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以是真的;E、这是两个肢判断都为假的联言判断所以为假。因此,应选BD。】
9.当p←→q为真时,则其肢判断真假情况是( AB )。 A、p、q同真 B、p、q同假 C、p真q假 D、p假q真 E、非p假非真q
【根据题意,可知p和q应同真或同假,所以应选AB。】
10.下列判断可用“要么p,要么q”这种逻辑形式来表述的有( AC )。 A、 B、 C、 D、 E、
或者SEP真,或者SIP真 或者SIP真,或者SOP真 不是SAP假,就是SOP假 或者SAP假,或者SEP假 或者SAP真,或者SIP真
【分析:可用“要么p,要么q”这种逻辑形式来表述应当是两个肢判断具有矛盾关系或真假不同即一真一假或一假一真。A、SEP与
9
SIP所以正确;B、SIP与SOP可以同真所以错误;C、SAP与SOP是矛盾关系正确;D、SAP与SEP可以同假所以错误;E、SAP与SIP可以同真所以错误。因此应选AC。】
11.已知“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与“当且仅当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均假,下列判断中取值为真的是( BD )。 A、 B、 C、 D、 E、
甲在武汉且乙在广州 甲在武汉但乙不在广州 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 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 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
【分析:根据“当且仅当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为假(即:前件与后件不等值),则是“甲在武汉,乙不在广州”或“甲不在武汉,乙在广州”;再根据“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为假,则应当是“甲在武汉而乙不在广州”。因此A错,B正确,C“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等值于“甲不在武汉且乙不在广州”所以错,D“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假且后件假应为真所以正确,E“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真且后件假应为假所以错误。】
10
12.“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AC )。 A、 B、 C、 D、 E、
并非如果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 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 不上大学但能成才 如果上大学,就能成才 并非如果不成才就是没上大学
【分析:“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这一判断的等值判断应为(否定前件且肯定后件)“没(不)上大学(设为p)并且∧成才(设为q)”。所以:A“并非如果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等值于“不上大学且成才”所以正确;B“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是肯定了p而否定了q所以错误;C正确;D“如果上大学,就能成才”是一个假言判断而非联言判断,所以错误;E“并非如果不成才就是没上大学”等值于“不成才且上大学”是既否定了q有否定了p所以错误。】
13.“并非(p或者q)”的等值判断是( BD )。 A、如果p,那么非q B、并非只有q才非p C、p且非q D、并非如果非p,那么q E、并非只有非p才q
11
【分析:“并非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A错误;B“并非只有q才非p”等值于“非p并且非q”,所以正确;C错误;D“并非如果非p,那么q”等值于“非p并且非q”,所以正确;E等值于“p并且q”,所以错误。】
三. 多项选择题(选出三至五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24分。)
1.“所有A是B”与“有B是A”都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ACE )关系。
A、同一 B、真包含 C、真包含于 D、交叉 E、B真包含A
2.a真包含于b,如果用性质判断反映这种关系,可以组成的正确判断有( ACD )。
A、所有a都是b B、所有b都是a
C、有些b是a D、有些a是b E、有些a不是b
3.下列与“所有S都是P”这个判断具有可同假,但不可同真关系的有( ADE )。
A、所有S都不是P B、有些S是P C、S不都不是P
12
D、没有一个S是P E、没有S是P
【分析:与“所有S都是P”这个判断具有可同假,但不可同真关系的是SEP。所以应选ADE。】
4.当判断( BCDE )取值为真时,判断“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 A、
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B、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C、班上同学并不都是团员 D、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E、并非班上有的同学是团员
【分析:“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实际上就是SAP为假。根据对当关系,A等值于SIP,而SIP为真时,SAP可真可假,所以错误;B是SOP,与SAP为矛盾关系,所以正确;C实际上是SOP,与B相同所以正确;D是SEP,其与SAP是不能同真,所以SEP取值为真时,SAP必为假所以正确;E等值于SEP与D相同,所以正确。】
5.当p→q为真时,那么( CDE )。
A、p真,ˉq真 B、p真,q假 C、ˉp假,q真 D、ˉp真,q真 E、p假,q假
13
6.已知“如果小王不上场,那么小李也不上场”与“要么小王不上场,要么小李也不上场”同真,则( BCE )为假。 A、 只有小王上场,小李才上场 B、如果小王上场,那么小李也上场 C、小王与小李均上场 D、小王或小李上场 E、小王不上场或小李上场
【分析:设“小王不上场”为p,“小李不上场”为q。首先,假设P为真,根据“要么小王不上场,要么小李也不上场”为真,则q为假,根据“如果小王不上场,那么小李也不上场”为真,这种假设不成立。其次,假设P为假,根据“要么小王不上场,要么小李也不上场”为真,则q为真,根据“如果小王不上场,那么小李也不上场”为真,这种假设成立。所以,p、q的真假情况应当是p假(即“小王不上场”为假或“小王上场”为真)q真(即“小李不上场”为真或“小李上场”为假)。A是前件真后件假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所以不选;B是前件真后件假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所以要选;C是联言判断,肢判断一真一假,所以是假的,所以要选;D是相容选言判断,肢判断一真一假,所以是真的,所以不选;E是相容选言判断,肢判断都是假的,所以是假的,所以
14
要选。】
7.下列各组判断中具有等值关系的有( ABE )。 A、“如果p则非q”与“只有非p才q” B、“必然非p”与“不可能p”
C、“并非有S不是P”与“所有S都不是P” D、“S不都是P”与“所有S都是P” E、“非P并且q”与“并非(只有P才q)”
8.“并非明天或者刮风,或者下雨”的等值判断是( BCD )。
A、明天虽下雨,但不刮风 B、明天不刮风,也不下雨 C、并非如果明天不刮风,那么就下雨 D、并非明天只有刮风,才不下雨 E、明天或者不刮风,或者不下雨
【分析:设“明天刮风”为p,“明天下雨”为q。“并非明天或者刮风,或者下雨”的等值判断是非p并且非q。A是q并且非p,所以错误;B是非p并且非q,所以正确;C等值于非p并且非q,所以正确;D等值于非p并且非q,所以正确;E是非p或者非q,所
15
以错误。所以应选BCD。】
四.表解题(列出真值表并回答有关问题;每个9分,共18分)
1.用真值表确定下列各种判断间关系,并回答:A与B是否矛盾,A与C是否等值。
A:ˉp∨q(注:∨表示不相容) B:p→ˉq C:ˉp←→ˉq p q ˉp ˉq A ˉp∨q + + - - + - + - - - + + - + - + + - - + B p→ˉq - + + + + - - + C ˉp←→ˉq 由表可知:A与B不矛盾;A与C等值。
2.下列A、B、C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请列出真值表并回答“小王是否参加会议”,“小李是否参加会议”。 A:小王不参加会议或小李参加会议。
16
B:小王参加会议或小李不参加会议。 C:小王参加会议。
【设:“小王参加会议”为p;“小李参加会议”为q 则:A:ˉp∨q B:p∨ˉq C:p p + + - - q ˉp ˉq A:ˉp∨q + - + - - - + + - + - + + - + + B:p∨ˉq + + - + C:p + + - - 由上表可知,A、B、C三句话中,只有在红色阴影这种情况下才是一句真,两句假,所以,小王不参加会议,小李参加会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