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探析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探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9年(第9卷)第21期学校体育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1.146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探析

孙显富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甘肃定西 730500)

摘 要:近期,“校长带全校学生跳鬼步舞”迅速走红。网友们纷纷为之点赞,认为这样的大课间“娱乐、健身两不误”。而阳光体育大课间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精神,不断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整体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关键词:阳光体育 大课间活动 现状 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146-02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多样,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而且还可以树立学生终身锻炼意识。但是,就当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何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关键,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还需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

1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

虽然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1 活动形式内容单一

阳光体育大课间要求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但是很多学校并没做到这一点,基本以广播体操、球类运动、武术健身等常见形式为主,也未有效地应用音乐背景,比较单一且缺乏趣味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长期采用固定、单调的形式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是厌倦心理,不利于其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影响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1.2 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安全问题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运动受伤事件偶有发生。一些学校在配备体育器材时,没有做好安全检查,日常保养也不够,不少体育器材都存在老化或者损坏的问题,安全性达不到要求。同时,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组织也不到位,有的学生从楼梯直接冲向操场,很容易摔倒受伤。再加上运动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较多,人员密集度较高,也会加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导致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性不达标。1.3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体育阳光大课间方案时,缺少对学生身体素质、个性差异的认识,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再加上活动的项目比较单一,学生在选择活动项目上十分有限,不利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作用的有效发挥。1.4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确保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开

展的前提,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活

动,存在场地划分不科学、器材配备不完善、学生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大多数学校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运动项目和场地划分不明确,器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大课间当中去,尤其是选择人数较多的活动项目,由于运动器材有限,不少学生都需要排队等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1.5 与季节天气相冲突

阳光体育大课间的项目都是在操场开展的,所以会受到季节以及天气变化的影响,但是很多学校在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实施方案时,没有考虑其影响,风雪、大雨等天气时,就只能取消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基本以集体广播操为主,这样长期以来会使学生失去锻炼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冲突,降低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教学价值。

2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设计原则

为确保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遵循几项原则。

2.1 活动形式多样化。

要想让学生对阳光体育大课间产生兴趣,并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就应该设计各种新型、有趣的运动项目。改变传统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现象,来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培养学生对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在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方案时,应将舞蹈、素质练习、各种趣味游戏、学校的特色活动、各种球类等都考虑在内,并突出本校特色,同时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安排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先后顺序,并确保学生运动量适中。2.2 加强安全管理力度。

安全问题是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等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应切实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尽可能避免学生出现受伤情况。应保证体育活动的秩序性,学校体育教师应加强沟通,就阳光体育大课间的项目和班主任、科任老师等达成共识,使活动项目的各个环节流畅进

①作者简介:孙显富(1974—),男,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146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学校体育学2019年(第9卷)第21期

行,使学生能够自由变换队形,使大课间秩序井然有序。针对学生、教师们还应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在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期内,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保障体系,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氛围中强身健体。应做好运动器材保养及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其功能,及时维修或者更换老化器材、故障器材,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2.3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在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方案时,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可以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一方面,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年龄、身体素质、锻炼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实际运动需求,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同时也可以提高大课间活动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运动锻炼需求。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对学生不熟悉的运动项目要慢慢培养。2.4 科学配置场地器材

合理划分学生活动场地,并根据学生数量配备体育器材,是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必须遵循的原则,能够为体育锻炼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首先,在设计活动场地时,应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来设计,使运动场地简单化,还应避免活动场地之间的互相干扰。其次,在活动器材配备上,应根据班级人数和项目,使体育器材数量充足。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等差距,针对性的让学生(上接145页)

能够与职业体能和专业需求相匹配。例如,电焊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注力,在职业岗位上需要长期集中注意力以免面出现纰漏,而篮球运动同样需要运动员能够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球上,因此在电焊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上可以选择以篮球作为主要训练科目。这种更具有实用性的内容设置不但能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3.2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更加多元

对于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而言,其设置的起点应该是教学目标。因此,为了使体育课程的训练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基本能力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为基础性目标,课程的设置应以保证学生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所需求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运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从而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具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核心身体素质,掌握相关健康知识,进而使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等得到全方位提升。如当前一些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探索过程中直接对口相关企业输出专业型人才,其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也以企业中的不同专业岗位需求进行设定,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实用性。

3.3 体育课程设置应转向全过程评价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体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选择,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项目。

2.5 契合季节天气变化

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虽然提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但是为保证活动效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设计活动形式及内容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季节天气变化,除了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的项目外,还应该针对各种恶劣天气做准备,根据体育游戏,设计一些备选项目,例如场地小的、室内能够进行的项目和一些智力游戏等项目,以此来确保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

3 结语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起到学生锻炼的作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落实素质教育。为了更好的未来,让师生们一起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同歌共舞,形成了一派和谐美好的校园景象。

参考文献

[1] 洪一杏.让“阳光体育”在大课间活动中舞动起来——“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15(3):-90.

[2] 廖晓玲,邱新华.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190-191.[3] 周莹.“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J].广东经济,2017,(12):288.

系也应该与时俱进,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为过程性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在于弱化了结果的决定作用,转而从学生参与运动的态度、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三方面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这种评价模式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全方位评价,也是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全过程管控。全过程评价中的任何一项评价内容在本质上都是与学生的一定职业和专业素质相对应的,因此这种评价模式能够更加科学的反应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4 结语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对于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我们以专业需求为中心,抓住实用性这个重点,遵循健康性、职业性和与专业适应性原则,不断探索内容的实用性、目标的多元化、评价的过程性,从而使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好的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姜海洋.突出职业特点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166-167.

[2] 邱忠良.从职业素养培养角度分析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2):102,97.[3] 朱宗海.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职业性体育学》学科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3):141-142.

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